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如何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由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由国内传导至全球的路径.最后得出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尹忠祚 《金融经济(湖南)》2010,(10):48-49
金融危机的传导是有关危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以此为切入点,几乎能够观察到危机的各个层面。本文考察了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的主要机制,并分析了次贷危机在我国的主要传导方式,最后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减小危机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4.
美国金融危机大致经历了风险积累阶段、在金融市场传导放大阶段、向实体经济和世界各国扩散等三个阶段.在金融危机的风险积累阶段,通过风险积累的自我加速机制、金融机构间的捆绑机制积聚了大量风险.在金融市场的传导放大阶段,通过损失加剧的集体行动悖论效应、去杠杆化机制、危机的心理预期超调机制使得危机爆发并在短时间内造成了巨大损失.在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和世界各国扩散阶段,通过流动性紧缩机制、财富效应机制、乘数机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损失回馈机制、危机在国际间传导的债务危机机制,使得危机不断蔓延,形成了世界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国际平价条件是不同市场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基准与平衡价值,也是金融危机的微观基础.国际平价条件的失衡通过传导机制以汇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一国经济主体和经济变量状况的严重恶化,不能及时缓解时必然会以一种更剧烈的方式,即金融危机方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将理论具体运用到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国内外传染路径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的几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国家,美国次贷危机的阴霾更是扩散到世界各地,金融危机国际传导趋势愈加明显。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机制的大量理论,总结出危机国际传导的前沿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不再局限在危机发生国内部,而是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和影响。从贸易渠道看,危机通过收入机制、价格机制、资产负债表效应机制、贸易融资机制和支付方式机制进行传导;从金融渠道看,危机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国际债权债务联系、股权股利联系以及国际共同债权人进行传导:从预期渠道看,危机通过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变化进行传导。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不再局限在危机发生国内部,而是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和影响.从贸易渠道看,危机通过收入机制、价格机制、资产负债表效应机制、贸易融资机制和支付方式机制进行传导;从金融渠道看,危机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国际债权债务联系、股权股利联系以及国际共同债权人进行传导;从预期渠道看,危机通过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变化进行传导.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形响中国出口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只有真正地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为应对金融危机、保障出口平稳增长制定最佳的决策做好准备,因此,本文将考察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谚的传导机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发现这些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缺陷:即脱离了危机前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同时把政府在经济恶化后的经济政策外生于模型之外,从而导致了危机理论只能解释危机而无法形成正确的预测。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市场缺陷在宏观经济恶化条件下的放大,是不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现代金融条件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频次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2.
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本文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未来,金融监管将日趋国际化,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而统一监管将成为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走综合监管、统一监管之路,以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要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业危机: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危机爆发越显频繁。然而,通过对银行业危机内部形成机理分析可以发现,银行业危机的爆发其实是伴随着金融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这一过程的。在金融泡沫的形成过程中,银行往往会给一些高风险行业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经营风险;而在金融泡沫破灭之后,这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业危机最终爆发。因此,我国应尽快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完善银行微观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传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危机传染往往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不完全的银行间拆借市场中隐含了更大的银行危机传染的可能性;银行间的长期资产越多,银行间拆借的短期利率和银行间存款的长期利率越高,银行间拆借市场就越稳定,在遭受流动性冲击时,这一市场发生银行危机传染的可能性就越小.适量的银行存款对传染效应具有阻碍作用.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中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建立完备的银行间存款市场,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约束力来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文杰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45-56
2007年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文杰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3,(5):8-17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选择有效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和不良资产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在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关键问题,政策选择不仅影响处理危机的财政成本,也会影响金融机构未来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分析政府处置有问题银行的各种政策选择的模型,通过考察各种政策的事后道德风险和事后财政成本,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美国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实施重点的转变,说明了为什么股权注资比收购不良资产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制度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表明,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已经发生了变化,而金融基础制度的安排,无论是国际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框架,还是监管制度、会计标准和评级体系,却未跟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了恢复投资人信心,提升金融市场效率,亟需重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9.
西方金融危机的深层透视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当前西方经济走向萧条的真正原因不是政策失误、监管疏忽和金融投机,不是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社会化的产品及其所包含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个人所占有,决定了生产与消费脱节的可能和必然,决定了投资不足和投资需求由热到冷,触发生产过剩并引起经济危机。现代金融资本通过对利润的有力掠夺,进一步破坏消费市场,通过诱导过量生产、制造虚假繁荣,引领经济循环。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式、合理的微观企业制度基础和科学的金融体制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停滞衰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