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荔 《商》2013,(7Z):122-12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剩余价值理论又是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和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把对劳动力的提高和相对刺余价值生产的理论分析,同资本主义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的历史过程结合进行了分析,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马克思《资本论》发表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主要是三大变化,即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面对历史巨变,剩余价值理论包括剩余价值范畴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还适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来源和去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进行艰苦的探索,作出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自马克思<资本论>发表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主要是三大变化,即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面对历史巨变,剩余价值理论包括剩余价值范畴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还适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来源和去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进行艰苦的探索,作出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剩余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理论,本文详细分析了剩余价值的来源组成及其去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而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劳动的一般规定过于抽象 ,对现实经济缺乏解释力。本文通过考察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背景条件比较 ,来分析在新历史条件下 ,创新性劳动如何成为剩余价值生产 (即利润 )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12)
剩余价值理论透彻地分析了资本的来源和财富的分配问题,是经济学中一座伫立的丰碑,揭示了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在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时代,剩余价值论依旧与现实经济状况联系紧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发展危机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经济学的正确性。当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联系现实研究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源如何配置及剩余价值的分配依然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剩余价值的理论的描述真正进入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资本化理论奠定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积累的基础,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扩大再生产使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利润乃至资本,资本又不断地投入生产,从而使生产和生活资料得以补充,社会财富得以积累.本文通过分析剩余价值资本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证明了剩余价值资本化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效率的提高以及产权制度的完善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途径。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通过揭示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及其资本家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资本论》问世已有一个世纪之久,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探讨了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内涵和存在的必然性。进而论述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 ,说明了在这一理论中包含有这样的思想 :剩余价值的生产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使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也使社会生产对人的依赖越来越大 ,人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被描述为: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不仅来源于一般意义上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且主要来源于劳动者的创新性劳动。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创新性劳动呢?首先,在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的今天,生产活动呈现出非物质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产品的轻型化,生产过程的软件应用程度提高,智力和知识等非物质因素重要性凸现。这种非物质化趋势表明智力和知识、信息等人的因素在生产  相似文献   

12.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和核心。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流派,宣称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有名词,宣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剩余价值理论过时论,其目的就是在剩余价值的问题上设置姓“资”姓“社”的障碍。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的相关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剩余价值的外在表现,劳动价值论和扩大再生产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剩余价值理论有基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张鹏 《商》2014,(11):89-89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而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转向了“市场”,计划和市场已不再成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为此,本文在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发展的前提下,对当前我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商》2016,(5):238-23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说:"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本文通过介绍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有关劳动着权益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使经济和谐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本及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范畴.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厘清资本、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实质等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深化了对资本及剩余价值范畴的认识,有利于指导日益深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资本主义企业无限制地追逐剩余价值而导致工人阶级贫困、环境遭到破坏等严重后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最后从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中总结出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把握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正确理解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商品价值的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剩余价值理论纳入当下市场经济理论的路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为价值增殖的剩余价值范畴,由于其逻辑形态的存在,表明其自身范畴是超越具体社会经济形态的,因而在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纳入剩余价值范畴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要性。同时,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下剩余价值的特殊属性,有效地消解了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不协调,从而可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创设其发挥作用的文明范式。  相似文献   

20.
贾康  张新强 《全球化》2023,(2):36-47
本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相关的两个假设角度入手,依基本原理探讨发展和丰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认知框架体系。由此得出“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劳动和占有并管理生产资料的企业家(主)的劳动可同属于抽象劳动来源”的结论,以及“作为利润本质的剩余价值形成的来源,一部分来源于直接劳动,另一部分则来源于间接劳动(管理劳动)”的结论,从而合乎逻辑地在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体系根基之上,扩展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覆盖面与解释力,并为更好认识“复杂劳动”与“管理劳动”的贡献,肯定企业家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及正本清源认识“剥削”问题,理性把握“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并存问题,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