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矿业企业市场主体的产权界定有其特殊性。国有矿业企业的产权界定可通过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措施实现;通过推进探采一体,建设完整的市场主体。民营矿业企业也需要界定产权,实现体制转型升级,解决民营矿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给民营矿业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对于国有地勘单位要事企分开,明晰产权,使地勘企业成为商业性地勘市场主体;地勘行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分类改革组建原则和操作方式,建议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由中央统一组建,生产经营类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重组。  相似文献   

2.
浅析地勘单位如何“走企业化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勘单位改革方向是"戴事业单位帽子,走企业化路子".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怎样走好企业化路子.地勘业形势好转仅有三四年,走企业化路子,进入市场运作,必须首先考虑资本积累问题,没有"造血"功能的企业是无法成为市场主体和长期生存发展的.其次要有发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地勘市场.地勘单位企业化必须以发育完善的地勘市场、融资投资、勘查合作、矿业权转让等要素市场为依托,以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保证有序竞争,实现合理分配,各得其所.另外,地勘单位企业化的自身条件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并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本源上革除历史形成的各种滞障,确保地勘单位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这次地勘队伍体制改革是从事业体制转向企业体制,地勘单位要成为"四自"市场主体需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①更新观念冲进市场;②调整结构抢占市场;③转换机制适应市场;④依靠科技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地质勘查市场体系的内涵和总体功能,分析了现阶段地质勘查市场体系的缺陷。文章认为,培育和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体系的关键,一是使市场主体的地勘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决策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二是搞好国家宏观调控,尽快拿出一个能够被各方面接受的地勘成果价格方案,三是要建立健全地勘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及保证地勘市场能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把地勘单位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文章并就建立包括国家预算项目任务在内的大地质市场和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给地勘单位松邦、转换地勘单位经营机制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地勘单位企业化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走企业化道路,是大势所趋.破解地勘单位企业化难题的关键在于:①政府先要为地勘单位进一步改革垫付成本,帮助他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②地勘单位要真正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进行改革;③地勘队伍要进行专业化分工,为上市创造必要条件;④政府要为地勘单位培育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和矿业权有形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地勘单位走向市场,必须实现企业化。而地勘单位企业化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企业自主权、国家订货和人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地勘单位只有从事业性质转化成企业,才能逐步摆脱面临的困境;而要成为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符合市场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必须全力开发市场,研究市场需求,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确权是当前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土地确权这么重要?必须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谈起。中国的非均衡是市场不完善再加上缺乏市场主体的非均衡。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市场主体。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没生产主体,产权是不明确的。所以中国的改革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产权改革,让产权明确,让产权界定,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中国的计划经济两大支柱,第一个支柱是国有企业体制,  相似文献   

10.
政府应保证矿业权市场中地勘企业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地勘企业在矿业权市场中没有真正占据主体地位,造成部分以获利为目的企业的投机行为,导致国家资源无法有效配置。文章分析了国有地勘企业在矿业权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培养国有地勘企业成为矿业权市场主体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地方以招商引资为名,大肆非法压低地价。一亩地一元价、零地价,比比皆是。有的堂而皇之地登入地方党委、政府的红头文件;有的赫然见之于地方的招商引资手册,并美其名曰“优惠政策”;有的甚至醒目地印于地方招商官员的名片背面,还称赞为“招商意识强”。随之而来的是大片土地被圈占,大量土地资产流失,令人痛心。党中央、国务院明察秋毫,及时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非法压低地价招商行为亮起红灯,开出一剂猛药,这对有效遏制非法压低地价招商,制止土地资源浪费,防止土地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构筑保护规划实施的价格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难点和关键。近几年,一些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不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任意扩张,基本农田保护区屡占屡调,耕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同虚设。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价格机制的缺位无疑是重要因素。试想,如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地指标和年度用地指标一旦突破,超出部分的用地上缴税费大大增加,各级各地能不从严控制用地规模吗?如果动用现有耕地的成本比使用存量土地高很多,动用基本农田的成本又比一般耕地更高,用地者势必要在用地前再三权衡经济上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从生存成本看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确 定 合理 的征 地 补 偿标 准 ,首先 要 解 决 补什 么 、补 多 少 的问 题。 按 照市 场交 易 的 公 平原 则 , 政 府从 农 民 手 中拿 走 了 土地 ,就 应 该按 土地 的 市 场 价格 支 付 给 农民 相 应 的 交易 价 格 金额 。但 是 ,在 我国 现 行的 征 地 制 度下 ,因建 设 占 用 农村 集 体 土地 的,都必 须 采取 征 用的 方 式 ,政 府 先 把集 体 土 地 变成 国 有 土地 ,然 后再 出 让。 出 让价 格 是 市 场价 格 ,征 地 时 的 价格 只 是 市场 价格 的 极小 部分 。在 这种 征地 制 度下 ,政 府对 农民 的 土地 交易 价格 支 付就…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业企业的退出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当前国有林业企业已处于“过度竞争”的困境 ,国有林业企业的退出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国有林业企业退出障碍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特征对比的基础上,对第四次“修宪”后处于“空白”状态的新的“土地征用”适用范畴做了初步探讨;阐明了“土地征用”目标和“土地征用”权属变更特征;并总结出“修宪”后的“土地征用”的适用范围,即“紧急状态”下的土地征用、正常状态的临时土地征用和建设勘测中的“临时用地”。  相似文献   

17.
在秋风送爽、大地丰收的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新中国六十华诞.粮食人与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共同度过了祖国母亲的花甲庆典.共同见证了共和国六十年的盛世辉煌。回顾六十年.粮食人艰苦创业,引导生产,搞活流通.为祖国繁荣和人民安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展望新时代.粮食人更需要深化改革,奋发努力,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共和国腾飞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地勘单位职工应树立“竞争上岗意识” ,充实和发展新形势下的主人翁精神。对于如何树立“竞争上岗意识” ,文章提出了五个提倡和五个消除 ,即 :提倡改革意识 ,消除守旧意识 ;提倡竞争意识 ,消除等待意识 ;提倡效益意识 ,消除“大锅饭”意识 ;提倡法律保护意识 ,消除听人摆布意识 ;提倡素质意识 ,消除求人照顾意识。  相似文献   

19.
林业权初探     
分析了林业权的法律性质,指出当前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林业权权利体系,包括投资、 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利在内,并对林业权进行合理的限制和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In the literature on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both labourers and workers are conspicuously absent. He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has been defined in terms of whether the farm household in question is able to yield an energy surplus when its members and the animals in its possession are obtaining an adequate ‘energy income’ or Calorie intake.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590 farming households in the state of West Bengal, India, during 2004–5, four progressively stricter definitions of sustainability have been proposed, defined and applied. The method of energy balance analysis was followed. A negative surplus was found to be near‐universal across size‐groups in terms of the net area sown (NAS), the gross cultivated area (GCA) and agro‐climatic zones. The threshold output for a non‐negative surplus during the cultivating period was 700,000 megajoules (MJ); in terms of the GCA for a positive ‘full and final’ annual surplus, it was 3 hectares, and in NAS terms it was 2.5 hectares; against NAS per household size, it was 0.6 hectares, for ensuring a positive surplus beyond the annual sustainability. No evidence could be found in favour of household size a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negative surp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