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彩云  刘兵 《经济界》2002,(1):52-54
一、国际化经营的内涵和影响 所谓国际化经营,指的是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与转化。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也就是说,现代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真正内涵不仅在于其产品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而更重要的在于企业的经营视野、经营范围乃至管理水平真正摆脱国内市场的束缚而跨越国界。 企业国际化经营对国家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微观意义上的国际化经营已形成宏观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造成了…  相似文献   

2.
“走出去”是企业超越国界进行要素配置、市场拓展、生产经营的形象概括,是企业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商品的国际生产和营销、资本的国际流动、技术的国际转让以及服务的国际提供等经营活动的总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上诲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必要途径:是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破贸易壁垒,带动自身资本、设备、产品、技术、工程、劳务等的输出.培育自己的跨国企业,提升外向型经济层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星辰 《企业文化》2007,(3):20-22
走进三星集团中国总部,迎面两行大字赫然入目“:受中国人民爱戴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朴实无华的两句话,折射出三星在致力成为超一流国际化企业的不懈追求中,一贯秉承的独特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华为和海尔.可以视为中国企业的两大”样本”。 说它们是“样本”.一则这两个企业或低调或高调.企业文化迥然不同;二则这两个企业走出了两条国际化路径:华为的“技术道路”与海尔的“品牌道路”.  相似文献   

5.
邹凤岭 《现代企业》2000,(2):56-56,43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科技高速化发展特征与挑战,我们研究世界顶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法律实践,借鉴其成功做法这对推进我国国际化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善钻法律“空隙”掘市场 日本企业研究美国法律,发现美国有关法律中规定,一件产品中的零部件价值在50%以上为美国制造,这件产品便可视为“美国货”,享受国内产品同等待遇。日本企业将有20个零部件产品中的19件在本土制造或到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其他地区制造,而最昂贵的那一件则到美国购买,使零部件的价值中美国造的部分过半,然后…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当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并大力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之时,以海尔、长虹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家电企业不甘示弱、“与狼共舞”,逐渐形成了走向世界、争创全球品牌的战略意识,纷纷在观念、生产、营销、研发和实现资本等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即将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品牌会更加注重国际化经营战略,以参与世界竞争,与世界跨国公司一道分争国际市场,这是必然的趋势。就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言:“要做到与狼共舞,必须首先变成狼。” 观念国际化 观念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和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一个国家的某些企业为了谋求发展,将其市场扩展到其他国家并逐步实现企业输出而形成跨国企业、多国籍企业的战略活动,其最终的发展方向是不以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为主,而是旨在建立全球整体优化的全球经营系统。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使得商品、资本、技术和知识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营的基本运作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经营在经历了“产品经营”、“资本经营”两个阶段后,又发展到了“虚拟经营”阶段,由于这种经营方式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的趋势,因此在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显得游刃有余。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以每年递增35%的速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虚拟企业,并已形成了2500亿美元的经营规模,其中美国的“敏捷制造”、日本的“整体性管理”以及德国的“不规则型企业”等都是虚拟经营的典型形式。可以预见,未来的时代必将是以“虚拟经营”为主导的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经营是资本运营的高级形式,它对拓展石油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石油来源的多样化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石油企业的长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伍刚  赵溪 《中外管理》2006,(4):60-61
企业总裁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适应海外上市或国际资本要求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走上国际化道路,总裁的国际化需求也将在企业国际化的基础和要求上必然形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价值链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价值链表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协作化、服务化的特点。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两个来源:价值活动本身和价值链联系。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价值链系统可以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包括基本价值活动衣辅助价值活动。外部价值链包括上游价值链、下游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天生国际化企业在多变环境中基于国内外两个市场采取战略,实现快速和高效的持续成长的过程。分别针对国内外市场分析其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战略实施、资源能力构建和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国外原始设计制造(ODM)实现国际化扩展,能有效促进其技术、制造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与资源积累;而在国内市场则通过向自有品牌制造(OBM)发展、全产业链延伸、资本筹集获取持续成长的重要资源。提炼出天生国际化企业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持续成长的整合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天生国际化企业如何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促进、协同发展,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精神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东方企业家》相信,2005年将是中国职业经理人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企业的一年,其一,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拥有国际化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将倍受青睐,职业经理人时代或将来临;其二,中国众多民族企业也正在进入生命发展的第二周期,企业战略将从“游击战”转向“正规战”,扩大了职业经理人大展身手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风险企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创建了风险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作者运用关键成功要素(KSF)区分法将风险企业竞争力用内外两个维度来表征。内部结构性维度反映风险企业的可控要素变量特征,由企业内部的“核心能力”和“异质性资源”两个维度变量来表征;外部关联性维度反映风险企业的非可控要素特征,由企业外在的“团簇”和“风险资本”两个维度变量来表征。上述“四个维度变量”可全面地表征风险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摆脱本土面向世界的国际化经营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课题。本论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应着重注意和解决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经济呈现出市场国际化、资本多国化的趋势,国际化经营成为了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选择。本文阐释了国际化经营概念,并论述了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意义,提出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需要物流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措施,促进国际化经营成功。  相似文献   

17.
扩大国际市场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的企业非常关注的课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科技高速化发展特征与挑战,企业必须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分享全球市场利益,方能不断扩大需求,提高经营效益。在这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保证,就在于企业自身能否不断增强依法经营和运用法律拓展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法治经营水平。研究世界顶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法律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扩大市场需求与效益增长就在法治之中。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其成功做法,以强化法治,推进国际化经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以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董事会深度、广度资本两方面探讨董事会资本与企业国际化战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两职合一对董事会资本与企业国际化战略两者关系的情境作用。研究发现:董事会深度资本与广度资本对企业国际化战略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两职合一时,董事会深度与广度资本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正向影响将被增强。结论说明,董事会深度资本、董事会广度资本以及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的不同是导致企业间国际化战略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然而中国只能一直处于"世界的工厂"的角色而不能拥有属于自主的品牌与精神代表吗?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有渐进论和跳跃论。渐近论认为企业从国内经营到国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而跳跃论认为国际化经营呈现跳跃式发展,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比较这两大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的理论依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认知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中国如何创造自我价值,走向全球,是产业组织当前的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资本经营”之审视与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资本经营”(类似的概念还有:资本运营、资本营运、资本运作、资本重组、产权重组等,不一而足)概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一下子成为非常时髦的概念,甚至同新经济热潮中的“互联网”等观齐名。当时,它是作为与“生产经营”相对应的概念在我国传播并流行开来的。在“资本经营”者的眼里,这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形态,而“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等而次之;不会搞“资本经营”的话,则会被人讥笑为时代的落伍者而“嗤之以鼻”。今天,互联网热潮已退去了,然而“资本经营”的概念依然直行,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已成为主要经营活动了。可是,“资本经营”真的有鼓吹者们所描绘的那些神奇功效吗?如今,结局已人人皆知:那些只顾热衷于“资本经营”的企业,不是灰飞烟灭,就是苟延残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