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军 《活力》2011,(6):186-186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由广大受众的需求决定的。新闻报道是新近变动的信息的传播。新闻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尤其是网络新闻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受众在新闻传媒中的主体地位愈来愈突出。无数事实表明.受众所期望的、所青睐的往往是那些篇幅短小、新闻事实鲜活、意义重大,而且又触及他们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的作品。这种传播效果的反馈给记者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在新闻报道中要多多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善于把较大的主题寄寓到简单、平凡而又鲜活的小事中传播给广大的受众。  相似文献   

2.
朱冬梅  苏雪菊 《活力》2010,(6):229-229
如今新闻已摘下了“高高在上”的帽子,大踏步地进入了“平民时代”。新闻报道开始不再唯政务报道马首示赡,转而吹起了“都市风”、“市民风”,老百姓成了当今新闻的主角,于是乎新闻开始变得越来越“低调”,越来越有人情味。新闻的服务性逐渐回归,并被重视,被凸显。因为只有通过服务,才能去影响受众,吸引受众,才能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才能确保被受众认同。  相似文献   

3.
刘冰 《活力》2012,(12):151-151
新闻语言是新闻媒体向读者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于新闻报道语言的组织和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一则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同时还要在新闻语言方面进行加工,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则吸引读者关注的新闻,达到了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世连 《活力》2011,(3):202-202
当前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视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的重要性。在报道思路上重“人”不重“事”,报道往往是照搬照抄领导讲话,多空话、套话,致使报道冗长干涩。味同嚼蜡。有人笑谈。如果把某些时政报道的时间、地点、人名去掉.跟以前的新闻相比,甚至看不出区别。这是因为时政新闻报道往往原则性很强.要求高,  相似文献   

5.
李亚茹 《活力》2013,(2):80-8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中国也不例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在今天的新闻界.经济新闻报道仍然有很多得不到受众的广泛青睐。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做好经济新闻报道的途径,不仅有利于我们总结经济新闻实践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祝金萍 《活力》2011,(6):228-228
当前,在新闻报道中,平民化视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说,平民化视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是一次理性回归,是拨乱反正。至此,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终于回归到他本身所指的“大众”上。而所谓的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报道应贴近受众,站在老百姓的视角上,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电视新闻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与平民化报道相结合,加深了新闻报道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从而增强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邱丽娜 《活力》2012,(2):137-137
作为经济类平面媒体,报纸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对经济新闻更深层次的阐述、评论、分析。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受众、贴近受众、服务受众,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春发  张莉岩 《活力》2011,(11):202-202
新闻,应当按新闻规律办事,而新闻规律的核心则是满足受众的需要。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必须以读者为本,必须由组织传播遵循的“传者本位”向大众传播遵循的“受众本位”转变,这是社会转型期新闻改革观念和操作上必须正视而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报纸要征服读者.就要让读者喜欢读你的报纸.这样才能更好地扩大发行量,启动广告市场,激活新闻资源市场,进而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和报纸的服务功能。新闻活动是围绕读者市场展开的,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由读者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向国锐 《活力》2012,(6):173-173
近年来.随着观众欣赏口味和对经济新闻期望值的提高,人们对电视经济新闻进一步创新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立足行业点和经济新闻的特点,遵循规律,开拓创新,进一步搞好经济新闻报道。使之更加贴近受众,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为此,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付彦华 《活力》2013,(4):179-179
在当前国内外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报刊已进入“速读时代”、“眼球时代”。谁能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谁就抓住了市场.谁就抓住了受众.谁就能在新闻大战中独占鳌头、占据优势地位。报刊编辑作为完整组织报刊一系列出版流程的核心人物。对于报纸的生死存亡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编辑的策划和加工能力水准,是新闻报道走向纵浓深发展的一个标志,直接关系到能否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编辑一个好的“点子”,好的策划将为一篇新闻作品锦上添花,将博得受众的眼球经济。在此,仅就这一方面作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晓明 《活力》2012,(8):245-245
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有产业新闻、企业新闻、金融新闻等,如何写好这个“专业”新闻.这就要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探求经济新闻的采写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理论素养,拓宽观察时代进步中纷纭经济现象的视野,力求在经济新闻这个“富矿”上多挖出些成色好、有影响的“足金”。为自己的经济新闻从业生涯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2.
刘敬元 《活力》2013,(4):157-157
在当今的新闻宣传中,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功能,保持并提升地方台新闻的影响力。策划实施大型新闻行动是地方台新闻报道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郑延金 《活力》2011,(11):230-230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都渴望能使用激发读者情感的语言,让新闻感动受众,而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风格强化了这种渴望。而它往往出现这样的结果:记者选择的语言及事实比事件本身还生动、令人兴奋。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迫切希望自己的语言生动富有创造性,这种激励会使他们的语言和报道脱离了激发他们灵感的现实。 新闻写作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语言是用来准确地、生动地传播事实。新闻要按新闻的规律办事。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出现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叙述事实,通过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呈现出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4.
孙琰 《活力》2013,(10):109-109
言论是媒体的灵魂。人民日报一版的“今日谈”。羊城晚报的言论等,针砭时弊,精辟独到,短小精悍,都是很受受众欢迎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是新闻报道的延伸、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宣英 《活力》2004,(8):119-120
进入到21世纪,随着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经济发生兴趣,因此有价值的经济新闻报道成为了受众所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报道经济新闻的媒体来说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报道内容。以适应当今受众的需求。为此,本文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从财经报道、产经报道、经济走势报道、新观点文化报道、国际和地方经济报道、以及经济政策分析报道入手。对经济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齐天 《活力》2013,(1):56-56
在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记者不仅要准确及时地把灾区第一手信息传达给受众,还需要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注意调节新闻受众的悲痛心理,发挥人本主义精神.在报道灾难性新闻事件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李楠  梁丽丹 《活力》2010,(20):158-15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新闻要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服务、推进、促进的作用。而作为黑龙江省地方媒体,却始终游离于地方经济建设,丧失经济新闻的服务功能。本文跳出经济新闻报道写作方式研究的单一思路,将研究视点落在受众定位、舆论引导、政策解读、从业人员经济素质等几个方面,从经济新闻服务功能的角度探求黑龙江省经济新闻报道游离于地方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白雪峰 《活力》2011,(3):143-143
新闻是受众认识社会的金钥匙,是广大群众与政府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是媒体的立事之本,形象之本,强生之本,发展之本。没有新闻的媒体就不能称之为有影响力的媒体。而记者作为媒体里的一个细胞,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记者所采编的新闻如何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成为受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新闻采访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相似文献   

19.
说话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乡村工作更是如此。笔者认为,注意讲话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四要四切忌”。1.要实在,切忌花言巧语。老百姓最讲实在,听干部讲话也一样。乡村干部在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时,千万不要追求使用华丽的词藻来装饰,更不可哗众取宠,必须实实在在原原本本地把政策告诉他们。这样,群众才会听得入,听得懂。2.要通俗,切忌故作姿态。乡村工作中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如今许多乡村干部文化层次普遍提高,在做群众工作时,谈话要切忌文言文语,要多用点大众化语言,如俗语、歇后语或者来点幽默笑话之类触及主…  相似文献   

20.
刘静杰 《活力》2013,(2):99-99
新闻是带着社会责任诞生的,地方台新闻就要从这个根本出发,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作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公民,制作公民需要的公民新闻,并与新时代的微博自媒体工具结合,完善公民新闻的功能实践。本文对新闻的社会公义和地方台新闻公义的实现进行了简单阐述,并说明了地方台公民新闻制作与微博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