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区位选择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2004-2011年中西部18个省份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用静态非平衡面板和动态非平衡面板模型对中西部地区引进内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静态的估计结果表明,本期引进内资规模与上期引资规模及相对工资显著正相关。在克服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动态的估计结果显示上期引资规模仍具有显著作用,此外,市场规模与创新能力也是影响中西部地区引进内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对企业产生激励作用的原因尚不清晰。选取对我国技术突破有重要作用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采用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聚焦2011年国家对软件与集成电路行业的两个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无显著影响。融资约束、企业避税行为等是税收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产权和区域企业有不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产出促进作用更大。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影响看,该政策对专利申请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发明专利申请在政策发生当年就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明晰税收优惠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对创新产出的协同作用,研究不同产业类别、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不同区域下政府补助的异质性效果。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产出均有显著激励作用,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政府补助对智能制造四大行业的创新产出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其中对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高市场竞争环境下,政府补助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东部地区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的协同促进作用更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结论对政府制定智能制造业补助政策、完善创新市场环境、促进政府与市场发挥协同创新作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0—2011年我国2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扩大内需、工资上涨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需的提高和工资的上涨不仅不会抑制出口,还能促进出口贸易的扩张,数据显示:内需提高1%会促进出口量扩张约0263%,这意味着在目前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中国内消费需求因素发挥了核心作用;同时工资上涨1%,促进出口增加0174%,这说明工资上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出口贸易。在分区域的研究中发现,扩大内需以及工资上涨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均能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中部地区的作用最强。同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减少政府干预对出口有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冯坚 《新经济》2007,(3):80-83
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4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检查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经验关系,着重考察了财务杠杆激励功能的行业差异,比较了不同产业样本公司的财务杠杆激励强度。作者发现,公司债务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对行业效应的调查显示:在各个行业中,资本结构具有不同的价值效应,其中,财务杠杆在某些行业中(如,制造业和综合业)能够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而在另外一些行业中(如,房地产和公用事业)却未能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资本积累与劳动者生命周期工资增长关系的机理,提出了异质性资本积累抑制劳动者生命周期工资增长的研究假说。基于CHIP2013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异质性资本积累显著降低了岗龄工资回报率,倒U型的岗龄-工资增长轨迹呈现出向下收缩的趋势。为检验劳动者就业行业选择和岗位转换行为对工资增长轨迹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内生转换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高产出资本比的行业,就业于低产出资本比行业的劳动者面临着更短的生命周期工资增长轨迹;相比于短岗龄劳动者,长岗龄劳动者虽然积累了更多工作经验,但是工资增长会更多地受到异质性资本的不利影响。由于异质性资本积累导致工作匹配价值与劳动者"干中学"积累的技能折旧,劳动者会面临着"干中学"回报率下降的风险和工资增长乏力的"收入陷阱"。因此,需要从成本补偿、就业创造、培训激励等方面提高劳动者抵御风险的能力,以促进工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人事管理经济学领域,已有的文献通常认为:可变工资作为一种与员工绩效联系最紧密的工资形式,其功能主要是对员工提供激励,促使员工付出努力。本文的分析表明:可变工资还执行着一种“挑选”的功能,适度地与产量挂钩的工资可以起到有效的“挑选”作用,但过分依赖产量的工资汁划则会导致“挑选”的无效率;采用可变工资而不是固定工资的主要动因,并不是由于可变工资本身能产生更大的激励,而是由于在劳动力具有“异质性”的情况下,可变工资比固定工资能提供更有效的激励。  相似文献   

8.
顾杨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9):100-108
选取2011-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及GMM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具有促进作用,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贴力度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地区来说,政府补贴对一线城市扶持力度较大,对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作用比较显著,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扶持力度不够,对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弱;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政府会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某一行业制造业财政补贴力度,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后,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统计年鉴宏观数据和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状况调查微观数据,采用两步骤回归模型分析吉林省行业间工资差异的成因。结果发现,个人特征对吉林省行业工资回报具有正向作用;行政垄断等行业特征变量对吉林省行业工资差距同样产生正向影响。可见,个人特征和行业特征都是行业间工资差异形成的原因,相比之下,行业特征因素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在调控现阶段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方面,更应该倾向于关注行政垄断带来的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10.
VAR模型框架下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从房地产销售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角度阐述了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然后在VAR模型下进一步分析了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与产出具有双向因果格兰杰关系,房地产投资对产出具有较大、持久的正影响;住宅投资对产出具有强劲的冲击力,时滞更短.房地产销售额对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产出对房地产销售额影响不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