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8,(23):15-17
【美国之音5月14日】中国四川发生的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专家指出,这场地震对中国经济的更深层次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8,(22):13-14
【香港《东方日报》5月19日】四川大地震行将进入艰难而漫长的善后和重建。虽说受灾的四川相对于中国只是局部,对经济大局影响有限,但这场震灾是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超过1976年的唐山地震,对全局会带来拖累则是难免的。有机构初步估计,震灾将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减速0.2个百分点,导致消费下降0.6个百分点,但灾后重建将激发投资增长上涨0.3个百分点。显示震灾对整体经济影响,无损大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2008,(6):20-20
投资银行(美林)认为,四川地震带来的“经济震荡”将远低于2008年初雪灾所造成的影响。美林报告指出,受地震影响的地区相对较小,而灾害持续时间也会较短,对农业生产的冲击也不大。另外,地震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也不大,受灾地区并不是制造业中心以及外贸地区。四川省产值占中国内地GDP的3.9%,而制造业生产只占全中国的2.5%。预期地震不会对中国出口及进口造成太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吴小曼 《环球财经》2008,(7):114-115
环球财经:最近网上有人在冒你的名写有关地震的文章《纳粹都不如》,事后你在博客里声明,是不是与你的观点相距甚远。你认为这次四川地震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8,(22):14-17
【德国之声5月14日】四川大地震也引起了全世界对中国经济进一步关注。大多数西方和中国专家认为,四川地震对中国经济不会带来很大影响。但也有些香港和德国媒体持悲观论。德国之声记者把大地震发生以来各方面关于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报导和评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之后中国经济走势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香港《商报》5月19日】几乎在四川地震发生的同时,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也相继出炉。在一季度通胀高企的情况下,CPI及PPI数据环比有所上升,地震灾难会否增加通胀压力顿时成为关注焦点。不过从紧的货币政策亦没有因此做出调整,经济学家们亦普遍相信,尽管可能在短期内加剧通胀上行,但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哪些行业因灾受损或受惠?备受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道》2008,(6):72-72
四川这场灾难使中国的最佳形象得以展露。这个国家经常只被视为经济力量之源,而地震呈现了一种更复杂、更人道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08,(6):72-72
地震之后,大量的灾民宁可睡在街上,也不会回他们其实很安全的家,这当然可以理解。不过,工厂主和政府就得为此担心了。四川的经济无疑已经陷入停顿。虽然四川不是一个经济大省,但却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生猪产区之一,也是水电和天然气的重要供应地。过去一年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隐忧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5月30日,中国将军书画院研究院副院长李春明将军等一行十二人组成的联合慰问团奔赴重灾区之一的什邡市。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派记者随团采访。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天地肆虐,生民之痛,实为国殇。地震发生之后,作者随国务院有关领导和部委两次赴汶川,实地考察和调研地震对四川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次地震,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社会的一次考验。本文的主要目的,一是建立一个系统评估灾害的基本框架,分析地震对四川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分析由地震引发的几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三是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基本框架下,针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几点建议。地震已过,但留给我们如何识别、防范、预警和应对灾害的建设性课题,是需要长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19日】四川地震发生不久,据初步估计,地震的经济影响“很小”,是“暂时的”和“有限的”的。经济学家宣称这是一场人员伤亡的悲剧,而不是一场经济灾难。  相似文献   

13.
历经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及多次自然巨灾袭击的四川目前怎样?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大省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把握?为此,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各界关心的这些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省长魏宏。“抓紧转”和“加快赶”《中国经济周刊》:李克强总理在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8,(22):17-18
【俄罗斯俄新社5月20日】发生在四川的地震给中国经济,以及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多大的打击?当然,精确的损失统计暂时还没有。四川省的居民总数为9000万,根据2005年的数据,该省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为4%,在中国行政区中居第7或第8位,达7380亿元人民币(当时1美元等于8元人民币),这比北京还要多。  相似文献   

15.
【日本《读卖新闻》5月26日】中国四川大地震发生已有两周时间。在经济损失逐渐清晰的同时,地震对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战略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投资、工业生产和个人消费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大地震给上述几个方面投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16.
【德国德新社7月9日】上海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首席经济师王志浩(StephenGreen)说,“中国经济上空乌云滚滚而来。”通货膨胀,过热的经济发展正面临倾斜危险。1月南方大雪、春夏四川1地震、南方洪水泛滥,这些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额外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行政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反思四川县域经济中深层次问题,结合汶川5.12地震后县域经济重建的新情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财经速览     
《首都经济》2008,(6):11-13
地震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运行趋势,美专家:中国经济能抵挡全球经济降温冲击,国家部委联动搭建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平台,专家预计2010年环渤海地区经济将占中国GDP的三成,我国西部重点经济区实现率先发展,世界500强企业95%已在华投资  相似文献   

19.
四川城镇居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为居民收入的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由于四川地处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加之受特大地震影响,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增长受到一定程度阻碍,与全国的差距在拉大,较长时期处于偏下位置,一些原来与四川相差无几、甚至落后于四川的省市已逐步赶上并超过四川。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四川6个重灾市(州)共接待游客721.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9亿元,占黄金周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成。四川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前提出一项尽快开放“黑色旅游”的建议,引发了一场对四川地震灾区是否应该发展黑色旅游的争论,促使作者对四川发展黑色旅游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