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市场参与人情绪的突然转移可以干扰资产价格,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对证券市场中参与人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仿者动态模型构造了一个金融市场中相互作用的噪声交易者和理性交易者之间的两状态Markov链,模拟了市场上理性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的动态转换过程,这也是股价能否如实反映股票的基本价值、是否产生股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玉华  马玉林 《济南金融》2004,(3):42-43,48
由于市场参与人情绪的突然转移可以干扰资产价格,本文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对证券市场中参与人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仿者动态模型构造了一个金融市场中相互作用的噪声交易者和基本交易者之间的两状态Markov链,模拟了市场上理性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的动态转换过程,这也是股价能否如实反映股票的基本价值、是否产生股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由于市场参与人情绪的突然转移可以干扰资产价格,本文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对证券市场中参与人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仿者动态模型构造了一个金融市场中相互作用的噪声交易者和基本交易者之间的两状态Markov链,模拟了市场上理性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的动态转换过程,这也是股价能否如实反映股票的基本价值、是否产生股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由于市场参与人情绪的突然转移可以干扰资产价格,本文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对证券市场中参与人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仿者动态模型构造了一个金融市场中相互作用的噪声交易者和基本交易者之间的两状态Markov链,模拟了市场上理性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的动态转换过程,这也是股价能否如实反映股票的基本价值、是否产生股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证券交易者行为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进化博弈理论,构造证券交易者进化博弈模型,模拟市场中理性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相互转换的过程,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动态均衡,这种均衡受到交易者对证券收益的预期与噪声交易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受政策因素影响显著、股票的市场政策干预过于频繁,致使投资者收集信息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投资者存在较成熟市场投资者更为严重的心理偏差.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了政策变化对中小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在信息完全的条件下,双方皆为理性交易者,信息政策干预不会引发羊群行为,因此不会导致股市过度波动,政策干预短期和长期内皆有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博弈一方为噪音交易者,信息政策干预引发羊群行为,导致股市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7.
冯涛  耿志民 《上海金融》2012,(6):25-30,116
根据对机构投资者噪声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由于证券市场在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天然具有噪声交易动机和行为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利用个人投资者的认识心理、情绪和投资行为偏差与证券市场制度结构,策略性地实施噪声交易行为,以此加剧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比较优势、获取超额收益,噪声交易因此成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本质特征。机构投资者噪声交易行为属于有限理性的主动性噪声交易,噪声交易者风险的分布具有阶段性特征,在机构投资者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赵月 《时代金融》2013,(17):73+75
在股票市场中,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在股票交易量方面的行为差异,源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所形成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交易博弈过程中交易者在各种信念之间的相互推测、相互影响,为了获得交易者的这些信念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得反馈效应和投机泡沫发生,下面结合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研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交易量波动下的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投资者间异质性假设可以对金融异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异质性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借鉴已有文献,从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入手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的异质性投资者,把投资者分为理性交易者、正反馈交易者和内在价值交易者。理论上,我们看到资产的收益与各类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密切相关。实证分析中,以深圳成分指数为资产,发现在长期内,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存在理性交易者、内在价值交易者,不存在反馈交易者;但短期内,深圳证券市场存在反馈交易者。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交易数据,研究了异质性交易策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人投资者的当期情绪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前期情绪,能够显著影响风险资产特质收益率的波动:个人交易者倾向于做出骑乘泡沫行为,而机构交易者则倾向于利用市场噪声情绪推高风险资产价格并提前变现离场。同时,在对股价崩盘风险和异质性交易策略之间可能存在的系统性断点进行门限检验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力量效应对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存在门限点。当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力量效应超过特定的阈值点时,股价长期崩盘风险会随着相对力量效应的提高而降低;而当个体交易者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机构交易者相对力量降低时,股价长期崩盘风险会提高。因此,有效引导交易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回归价值面本身,避免出现噪声蛊惑和诱导交易,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交易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行为金融理论发展的大背景和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出发,以噪声交易者生存机制为研究主题。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噪声交易理论;接着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理性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模型”,对我国噪声交易者的生存机制进行深入的剖析。然后用平面和立体图形解析优先噪声交易者获利机制和生存的持续性。结果表明跟进噪声交易者给优先噪声交易者带来信息优势和高预期收益的同时,也扩大了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程度,需加强市场监管,培育有影响力的理性交易投资群体。  相似文献   

12.
张乐 《时代金融》2011,(17):46+49
在标准金融理论中,噪声交易不会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但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各种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表现均证实非理性交易者行为可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以投资者有限理性为前提的噪声交易理论被引入到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研究中来。本文首先回顾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其次综述了行为金融学范畴热门理论--噪声交易理论,最后对行为金融学与噪声交易理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乐 《云南金融》2011,(6Z):46-46
在标准金融理论中,噪声交易不会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但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各种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表现均证实非理性交易者行为可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以投资者有限理性为前提的噪声交易理论被引入到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研究中来。本文首先回顾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其次综述了行为金融学范畴热门理论--噪声交易理论,最后对行为金融学与噪声交易理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权证市场创设制度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权证创设制度对市场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理性投资者、理性投机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三种市场参与者的权证市场均衡模型,并利用权证市场推出后沪市所有交易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同时比较了创设制度对不同权证种类的影响,分析了创设制度对标的股票价格行为的作用,本文发现,创设制度的引入对认沽权证的价格稳定作用超过对认购权证的价格稳定作用;权证的出现使得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变小,但创设制度却使得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增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投资者异质性的客观现实出发,通过对投资者二维视角的交叉分类与相关行为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按交易特点与行为依据的新的分类方案,即将投资者分为套利交易者、价格预期交易者和量能变动交易者三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函数,通过对证券市场供求函数的讨论,利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投资者异质性的证券市场定价模型,并以我国证券市场1999-2011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主要由价格预期交易者的诱导性策略行为与量能变动交易者的羊群行为决定,套利交易者的套利行为对市场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证券市场扩容也未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系统性冲击。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中政府与投机者的行为博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在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著作文章中,时有涉及政府与开发商,投资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分析,本文试从政府与投机者的角度切入,采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与投机者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论证通过政策来引导房价走势是不理性的。  相似文献   

17.
在以信息逐步扩散和投资者有限理性为主要假设的行为模型中,特定信息交易者和市场信息交易者的比例对股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当特定信息交易者占多数时,个股收益更容易呈现正自相关;当市场信息交易者占多数时,个股收益更容易呈现负自相关。该模型可以解释成熟股市中存在基于总收益的动量效应,而中国股市中不存在基于总收益的动量效应,仅存在基于公司特定收益的动量效应;并解释了市场平均收益呈现负自相关等。另外,实证分析支持了传统的CAPM和APT定价模型中的带越小,动量效应越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波动性和有效市场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亮 《武汉金融》2003,(12):45-47
本文从分析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入手,探讨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资本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股市非理性投机泡沫研究的不足,通过引入投资者情绪构建基于噪声交易者模型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模型,以此研究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偏差,其在投资过程中所带有的情绪及其对风险资产历史基础价值冲击的过度反应对股市投机泡沫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中带情绪的噪声交易者数量越多,股价中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成分越大,其波动程度也越剧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信息与噪声、套利者的交易策略、赚钱的噪声交易者、股票的基本价值等多个方面讨论了交易者类型,认为把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划分为理性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是不妥当的,缺乏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