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已初步树立。要突破制约中国法治深入发展的瓶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中国的法治建设"形神兼备"。源自中国传统的和谐价值是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结合现代法治理念,明确法治精神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的作用,并探索其生成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良法之治是现代法治的实质要件和价值基础。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要求和重要标志。文章通过界定良法的含义和以人为本的立法价值取向,进而阐述立法以人为本是良法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良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因而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科学理论依据。我国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我国的立法建设、执法建设和司法审判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实践证明,缺乏完善的法治体系,国家治理就失去了根本和依据。与法律紧密相关的立法工作,是与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大事。在我国,立法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譬如,商鞅变法、韩非法制等。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我国的政治、法律发展的目标方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环节中,执法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但无论哪个层面的目标要求都和制度伦理息息相关,制度伦理建设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认同性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本质就是社会的认同性整合。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于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对认同性整合的实践需要;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历史向度中的展现过程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实现认同性整合的实践过程;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认同性整合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这一价值体系为执政党所选择和认可,也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所追求和信仰,同时能够主导社会价值,成为社会成员精神追求的核心和灵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巩固面临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等方面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探索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新方法,努力实现理论建设向实践建设、价值评价向行为准则、规则规范向行为示范“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马良玉  高晓华 《经济师》2012,7(2):114+1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针对理工科院校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受到一定威胁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注意从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几个方面进行,突出人文社科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以宣传媒介和实践活动为手段,加大制度层面建设,形成有效奖励机制,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学生的理想、道德、信仰,以更好的面对当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洗礼。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又一次理性升华.本文试从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表现形式入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进行进一步的解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生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与重要路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三生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价值创造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二是“三生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三是“三生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新华 《经济师》2007,(11):33-3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要卓有成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全党认识、统一全党思想,全社会认同、形成合力、积极实践。特别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四个重要环节和三个着力点,求真务实,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但是,从过去习惯的“人治”过渡到“法治”总有一个过程。目前依法治国突出的问题是,法治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法律监督机制未真正发挥作用;立法上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执法、司法严重不公,不能取信于民。鉴此,我们应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法律监督,严格秉公执法和司法;健全法制体系,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随后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重点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由价值的存在论、价值的意识论和价值的实践论三部分组成。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视角对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有其必要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性、价值的实践性和价值的具体历史性出发,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历史条件,表达人民主体的价值诉求的价值观念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刑事法治的交流与合作,并注重对国际上"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借鉴与吸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就是对两极化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应。新疆反恐刑事政策的法治化顺应这种趋势,既是新疆反恐的现实需要,又有相应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明确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刑相适应原则,整合本土资源控制新疆恐怖主义犯罪,是新疆反恐刑事法治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球化境遇下呈现出复杂的状况。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在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亟需我们建构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就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来说,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以现代教育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张纯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297-29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在地蕴涵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它系统地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凝练在一起,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兴国之魂。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并最终阐明了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保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一、树立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检察机关执法思想 1.强化严格执法的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公正、高效、文明的司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张小军 《生产力研究》2015,(1):58-61,160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法治化道路,生态法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作为西北地区中等城市的甘肃省天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生态法治建设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生态法治保障。文章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分析了西北地区中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路径:法治理念保障路径;政策规定保障路径;生态执法保障路径;生态司法保障路径和公众参与保障路径。这对同类城市的生态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税收法制建设刍议文/柳忠海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税制发展要求,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将税收的法治化提到重要地位,赋予丰富内涵。本文就税收立法、税务执法、税收司法三方面浅谈税收法治化的含义。一、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