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傅怀梁 《黑河学刊》2013,(11):165-167
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绝佳模式,对校企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面临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欠缺、企业实践导师的素质不高等诸多校企合作难题。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适合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历,而更看重工作技能和实用性,因此,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及时调整。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的工作环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高校和企业对这一教育模式日益重视。目前,我国在高校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因此,研究探讨当前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大学生创业是解决个人就业的有效途径。选择正确的创业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创业资金难融、创业项目难寻等问题。文章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模式内容、模式主体、模式应用等方面,探讨将企业、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资源进行整合,从而降低创业风险,解决资金、项目选择等难题。对于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当代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毕业就等于失业。由于我国每年报考人数不断增加以及高校扩招,当今我国大学生人数飞速增长,每年毕业生大约在800万人,这就加强了毕业生的岗位竞争。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发展点,实现了企业、高校的优势互补。基于此,文章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探究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高校需要在原来人才培养机制上进一步改革,因地制宜,推动地方教育枢纽建设,在原来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再进行新高校联盟的合作,实现高校对人才智库的输送,引领文化互通交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实践中发展迅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载体,应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充分整合校企双方的资源,强化自身优势和特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走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7.
彭志琼 《黑河学刊》2013,(10):117-118
对于很多地方高校来说,校企合作是校园化教学外的一项以就业为基本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保证地方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质量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然而,地方高校怎样具体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认真研究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和具体目标以及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探究构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并强调校方在校企合作模式的配置上,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学生教育模式和自身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蕴莲 《理论观察》2014,(6):152-154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90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目前校企合作中德育工作存在许多困境,全员协同校企合作模式下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如协同院系与建立企业德育实践基地相结合、协同专业教师与布置思政作业相结合、协同典型人物与教育激励相结合、协同企业员工与发挥企业自身德育优势相结合等是加强校企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东升 《辽宁经济》2009,(12):98-9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下公立高校校企合作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机制。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公立高校办学的方向,成为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的各类人才的新途径。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利益共享来缔结,校企合作办学成绩斐然,并已经形成了一批办得好、质量高、有特色、受欢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但同时也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尹训红 《黑河学刊》2012,(9):106-107
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摇篮。参与式人才培育模式是提高学生质量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益尝试。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参与到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当中来,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通过"育人、留人和发展人",可有效解决以往的"难招人、难留人、难发展"的难题;而学校也能通过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模式,聘请企业和社会导师引经授典,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对学生潜能最大程度的开发,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