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审计由何种审计机构来实施是影响行为审计效率效果的重要制度设计。从行为审计独立性和交易特征两个维度探究行为审计主体选择。行为审计由于在审计依据、审计职业判断、审计意见类型方面的特征,使得其独立性较弱,同时,行为审计还具有资产专用性和外部性较强的特征。综合上述独立性、资产专用性和外部性三个因素对行为审计主体选择的影响,一般来说,需要建立独立于代理人的审计机构来实施行为审计;少数情形下,如果存在系统的审计载体,能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并且市场上有具有某方面行为审计特长的专业审计机构,可以考虑将该行为审计业务外包。  相似文献   

2.
行为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行为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包括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是利用行为审计来抑制代理人的缺陷行为。审计人的审计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品种和质量,通过选择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这些维度来控制审计产品品种,通过专业胜任能力和过程控制来控制审计产品质量。上述理论框架对我国政府审计目标达成状况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违规行为审计标准是判断行为是否违规的依据。文章借鉴法学领域的法律适用相关理论,构建违规行为审计标准选择的理论框架。违规行为判断标准的选择,首先是根据特定行为及其审计目标初步选择拟用的审计标准,在此基础上将已经搞清楚的行为详态与拟用审计标准进行匹配,分别按不存在适用标准、存在单一适用标准、存在多个适用标准三种情形初步选择违规行为判定标准,然后判断是否存在规则悖反,最后确定适用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论审计人行为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由于独立,审计人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审审计对象,向社会公众报告客观的审计意见,也因此而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得以生存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审计人的独立客观是与生俱来的,作为经济主体的审计组织无时不受到来自内外的压力迫使其发生行为偏向,同时,其内外环境中也存在着维持其独立客观的制衡力,审计人最终的行为选择取决于两者的力量对比。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上,制衡力远小于偏向压力,因而审计人行为呈现偏向趋势成为一种必然。本文主要以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审计组织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市场的供求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5,(1):122-127
国家审计都源于公共委托代理关系,然而,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国家审计主题呈现差异化。文章按公共委托代理关系、治理模式、机会主义类型到审计主题这个逻辑,分析国家审计主题差异的原因。应对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构造区分为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和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两种类型,在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信息机会主义,信息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在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中美两国政府审计的审计主题差异符合这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有系统的审计载体时,审计取证属于命题论证型,可以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没有系统的审计载体时,审计取证模式属于事实发现型,只能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大多数的行为审计没有系统的审计载体,只能采用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少数情形下的行为审计有系统的审计载体,可以采用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系统论为基础,探究行为审计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行为审计环境是对行为审计系统有影响的因素,对于行为审计系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层级的行为审计系统有各自的审计环境。行为审计对审计环境产生影响,行为审计要素构建的审计系统对审计环境的影响是行为审计产品被使用之后产生的效果,行为审计产品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不同的行为审计产品,使用之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对环境发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行为审计取证程序选择依赖于审计载体,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且有原始记录支持时,采用命题论证型审计取证模式,审计取证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但没有记录支持时,采用事实发现型审计取证模式,风险评估程序基本不变,细节测试受到较大限制,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没有系统化的审计载体时,采用事实发现型审计取证模式,审计逻辑步骤包括寻找疑点和围绕疑点获取审计证据,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经管责任履行中,由于代理人的自利和有限理性,可能产生缺陷行为,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应对代理人缺陷行为的治理构造,包括内部—经常性机制和外部—非经常性机制。行为审计属于外部—非经常性机制。缺陷行为审计需求程度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缺陷行为越是严重,行为审计需求越是强烈。第二,内部—经常性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不强烈;内部—经常性机制越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就越强烈。第三,外部—非经常性机制中,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弱;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越强。  相似文献   

10.
行为审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胤宇  叶磊 《财会通讯》2009,(6):109-111
随着行为科学在管理科学领域的发展,行为会计作为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产物,得到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在行为会计研究中,有关审计领域研究,逐渐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并可形成行为审计学。本文介绍了行为审计的相关概念,阐述了行为审计的研究范式,指出行为审计相对于行为会计的特殊性,分析了行为审计研究与一般审计行为研究的区别,以期为行为审计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行为科学在管理科学领域的发展,行为会计作为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产物,得到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在行为会计研究中,有关审计领域研究,逐渐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并可形成行为审计学。本文介绍了行为审计的相关概念,阐述了行为审计的研究范式,指出行为审计相对于行为会计的特殊性,分析了行为审计研究与一般审计行为研究的区别,以期为行为审计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审计行为与审计质量的基础。从审计质量视角而言,审计行为是动机、个体行为专长、个体独立性三个基本要素的函数,动机体现为源自内在需求的满足性、环境给予的机会以及审计师对待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与态度;行业专长应当包括审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心理能力水平、专业教育水平、经验以及努力程度;独立性应当包括职业道德、物质因素、精神因素以及制度与环境因素。这些要素进一步细分,构成完整的审计行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峥 《山东审计》2003,(8):32-33
一、审计行为目标概述1.审计行为目标审计行为目标是审计活动中审计主体(包括审计个体、群体和组织)要完成审计行为而对自己的总体要求,它是指导审计行为的基础和根本。审计活动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通常是有方向的,但是审计活动有时会由于审计人员的行为目标而偏离方向,准确地说会导致审计目的难以较好地实现,比如审计项目小组内审计人员行为目标不同,会导致意见的分歧甚至冲突,最终无法形成审计意见,总之会影响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审计行为目标与审计目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  相似文献   

14.
审计行为研究对我国审计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行为应成为审计理论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审计行为研究有助于完善审计理论研究,有利于审计准则建设,对加强审计业务管理,改善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和提高执业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行为审计究竟是审计个人,还是审计单位?文章从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两个维度探究行为审计客体。关于空间范围,单位和个人都是审计客体。当单位作为审计客体时,必须同时也将个人作为审计客体,一般情况下是以特定单位作为审计客体,当某类单位在某些行为上具有普遍性时,该类单位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个人作为审计客体时,多数情形下以特定个人作为审计客体,当某类个人在某些行为上具有普遍性时,该类个人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关于时间范围,一般情况下,对审计客体实施选择性审计,当某类行为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或某类行为相关治理不健全从而缺陷行为较多,或者是二者同时具备时,对该类行为实施法定审计。  相似文献   

16.
广义行为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抑制缺陷行为,有两个审计路径,一是直接对具体行为进行审计,称为交易审计路径;二是对约束具体行为的制度进行审计,称为制度审计路径。不同审计路径下的审计效率效果受到被审计单位组织治理状况的影响,当组织治理有效性较低时,采用交易审计路径或制度审计路径的审计效率无显著差异;当组织治理有效性较高时,采用制度审计路径的审计效率高于交易审计路径的审计效率。在审计效率既定的前提下,当组织治理有效性较低时,交易审计的审计效果可能好于制度审计路径;而当组织治理有效性较高时,不同审计路径的审计效果可能无显著差异。被审计单位组织治理状况影响制度审计路径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体现工程特征的工程审计目标理论框架。工程审计目标是人们希望通过工程审计得到的结果,区分为工程审计终极目标和工程审计直接目标,前者是工程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的目标,其内容是希望通过工程审计来抑制代理人在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中的负面问题,后者是工程审计机构的目标,其内容是希望通过工程审计来发现代理人在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中的负面问题并促使其整改,表现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不同的工程审计主题和工程审计业务有不同的直接目标。直接目标促进终极目标实现的路径包括揭示路径、威慑路径和抵御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审计一线执法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很需要在强化法律意识,防范审计风险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下面,就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谈淡看法。 在实施审计的过程,我局坚持贯彻落实审计署1、2、3号令,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审计规范,以加强审计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强化法律意识,规范审计行为,统一执法尺度,避免和减少了审计风险。然而,在执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审计风险的隐患,主要表现在: 一是受审计人员力量和审计的间的限制,容易遗漏重大的审计事项。目前,我们实施审计采用的审计模式主要是以账目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