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李德焱  刘筠 《价值工程》2013,(31):180-182
自创业板设立以来,创业板市场定价效率未能充分体现,创业板上市企业IPO抑价率较高,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IPO抑价率高于非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风险资本的持股比例、介入时间及持股机构数量都和IPO抑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雪 《企业导报》2011,(13):32-33
IPO折价现象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广泛存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IPO折价相关文献的回顾,选取创业板上市的152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计算未经市场指数调整的首日收益率和经过市场指数调整的首日超额收益率来估计IPO折价的情况。对IPO影响因素的选择分别基于新股发行情况、投机泡沫假说以及承销商声誉假说,选取5个变量与首日超额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以说明,在创业板市场,IPO折价现象的产生并非发行人和承销商的有意行为,新股的供不应求和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导致了创业板IPO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及其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起到了积极的认证和监督作用。在我国,政府性资本占主要地位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多地发挥了正面认证和监督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和数量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发挥了较大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数量越多,上市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风险投资机构总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
秦川  叶建华 《财会通讯》2011,(12):50-53
本文以IPO定价市场化为背景,以创业板创开市至2010年10月12日共131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以及实际控制人类型等股权结构对IPO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IPO定价存在非线性关系,持股比例较低时存在负相关关系,持股比例适当增加后关系并不明显,持股35%时则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多个自然人共同控制的公司对发行定价产生正向影响,而家族控制的公司则相反;总体来讲,股权制衡度与IPO定价成正向关系,这一关系在家族控制型企业中表现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管理层持股对IPO抑价的信号传递作用以及在有无风险资本持股企业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无风险资本持股公司,管理层持股无法有效传递公司质量信号;有风险资本持股公司,管理层持股则可以起到信号传递作用。这说明,风险资本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IPO发行效率,而无风险资本支持企业只能以高抑价为代价博取市场信任,且持股比例越高,这种代价越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创业投资声誉为视角,选取创业板IPOs为样本,实证研究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核证作用微弱,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和创业投资声誉均对IPOs初始效应无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凝聚效应不佳;有创业投资参与优于无创业投资参与的IPO企业的长期业绩,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提升作用且显著正相关;本文同时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性和非理性投资行为视角分析了理论假设和实证结果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龚靓 《财会月刊》2012,(11):6-8
本文以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IPO资金超募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新股发行制度敞开市盈率和对创业板的普遍高预期背景下,投资者的正向反馈效应和承销商的缺位共同造成了创业板市场高企的IPO发行市盈率和资金巨额超募,承销商并未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提升市场信息披露效率和完善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审计师选择一直都是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是否会影响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代表高审计质量的“十大”审计师,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代表高审计质量的“十大”审计师,非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既削弱了承销商声誉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削弱了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没有对非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管理者以及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违规IPO行为对承销商声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因违规上市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的主承销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IPO客户的虚假上市行为对承销商声誉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违规上市行为既通过影响目标承销商未来的市场份额,给承销商的声誉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又通过承销商与其IPO客户的关联表现间接影响了承销商声誉。本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承销商声誉还是具有相当的信息含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承销商声誉在IPO市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以2008—2011年中小板和创业板有风险投资机构持股的上市企业IPO当年及之后两年的数据为样本,对风险投资参与和公司纳税筹划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参与以及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高的企业,纳税筹划积极性更高,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上风险投资具有的“有效监督说”假设并不成立;将风险投资机构成立时间、管理资本、已投资企业数、已完成IPO个数和IPO金额刻画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基础上后发现,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对抑制被投资上市公司税收筹划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介声誉假说指出,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会自发的对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有效地降低IPO抑价,从而使得投资者能够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判断考虑IPO定价的合理性。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2005年至2012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实施询价制度8年多的IPO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从A股总体市场来看,询价制度施行至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抑价显著负相关,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降低IPO抑价;这一结论在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上得以验证,但是在创业板市场上,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标准衡量我国承销商声誉,运用我国A股发行市场的数据分别从企业财务指标、承销IPO的风险和IPO长期回报这三个方面,对承销商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理论上得出的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我国并不存在,说明投资者通过承销商声誉等级来区分发行企业质量的信号甄别机制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基本不存在,我国承销商的信息生产功能和认证中介职能严重缺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着眼于二级市场溢价视角,以我国创业板市场发行的267只新股为研究样本,对异质信念、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首日溢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异质信念与IPO首日溢价显著正相关,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首日溢价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特殊资本市场IPO初始收益高涨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刘根霞 《财会通讯》2021,(21):53-56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非财务信息披露和外资持股是否能对企业IPO定价效率起到治理效应进行检验.经研究发现:外资持股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均能显著提升企业的IPO定价效率,但非财务信息披露对外资持股在企业IPO定价效率的治理作用产生挤出效应,即非财务信息披露显著削弱外资持股对企业IPO定价效率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率成因理论为基础,分析风投和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风投和私募持股的企业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比无风投和私募持股的企业高,即风投和私募机构持股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更为严重;风投和私募持股在创业板推出初期大幅推动了被持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的上涨,而后期风投和私募持股则对被持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影响不大,甚至有负向作用。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风投和私募持股是创业板IPO抑价之谜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4~2007年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01家公司作为研究时象,运用差异性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风险资本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资本支持企业的IPO抑价率显著高于非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但风险资本对IPO抑价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风险资本对IPO抑价影响的认证作用、筛选监督作用、逆向选择和躁动效应在我国并不存在.进一步分析表明风险资本支持企业的高抑价率来自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其预期过分乐观,而非发行定价偏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9年至2011年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以往研究结论和相关的理论提出假设,检验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后企业经营业绩与金融中介机构声誉的关系。结果表明,IPO后企业经营业绩与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无显著关系,最后为创业板市场的逐步完善和走向成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创业板市场IPOs为样本,引入创业投资声誉对IPO折抑价理论模型进行修正,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创业投资声誉与创业板IPOs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中创业投资核证监督作用微弱;创业投资声誉对IPOs初始收益无显著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创投声誉下的创业板发行制度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股票发行实行保荐制后的承销保荐费用为研究对象,从承销商的声誉、企业质量,IPO本身情况三方面考察承销保荐费用的影响因素,发现我国企业IPO过程中规模经济普遍存在,新股定价水平与承销保荐费率高低成正比,而企业基本面信息、承销商声誉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行监管体制直接影响着实体企业的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为了探讨发行监管约束对IPO定价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监管约束的理论模型,借此研究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影响IPO价格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证监会颁布的15项新股发行的承销法规通过手工挖掘方式得到新股发行监管指标,并用2004—2018年IPO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IPO高溢价,而且降低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有助于提高IPO定价效率,但这种影响受到承销商行为、投资者情绪和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上述结论对推行新股发行改革的目标、时间表及制度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