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6年沪深120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盈余管理程度和董事会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由于我国的某些强制性规定而呈现不确定关系;未领取薪金董事人数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的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盈余管理行为: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时.上市公司更容易也更倾向于盈余管理;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2年数据,区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类样本公司,就高管变更因素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管变更导致公司投资效率下降;高管非常规变更与公司投资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在过度投资的样本中,随着总经理任职期限的延长,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变得更严重;高管人员内部继任与公司的投资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可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6年沪深120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盈余管理程度和董事会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由于我国的某些强制性规定而呈现不确定关系;未领取薪金董事人数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的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盈余管理行为;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时,上市公司更容易也更倾向于盈余管理;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04年至2011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债务融资比例的增加能够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两职分离能够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债务融资比例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自由现金流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使用A股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技术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的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发现:(1)盈余管理与过度投资存在正的显著相关关系;(2)盈余管理与公司的过度投资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盈余管理对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具有短暂性、临时性的特点,而过度投资水平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勤  陈良华 《会计之友》2012,(36):101-106
文章实证研究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如下结论: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之间不相关;独立董事到会率、董事会会议频率、财务董事比例均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上市公司地点一致性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未领取薪酬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均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凸显研究结论的价值性,文章还进行了主板上市公司的对比检验,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封200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治理与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公司法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人独立董事的比例显着负相关。因此,应当改善股权结构、提高股权集中度,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职能,造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有效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从普遍意义上看,我国大多数企业两职合一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9.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衡量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建立模型研究在不同竞争性行业中盈余管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不同竞争性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文章还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性与盈余管理不存在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关系在竞争性不同的行业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1-2005年间6208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特征的盈余管理测度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年度内开会次数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不显著;董事会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年和2008年上市金属与非金属行业数据,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盈余质量相关,领取报酬的董事人数所占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立情况和持股董事人数比例对盈余质量没有影响。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公司内部治理框架,运用2004—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盈余管理风险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存在其他变量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企业的股权集中程度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情况对审计定价存在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在公司内部治理治理中,独立董事制度、高管层持股对于公司内部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加快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降低企业风险,节约审计费用,改善公司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3.
黄长祥 《企业导报》2010,(10):50-52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层管理薪酬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二次负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规模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关系,总经理薪酬和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均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与盈余管理均为公司印象管理行为,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主体,其个人特征不仅会影响公司发展,还会影响公司印象管理程度。以2016~2020年沪深A股披露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偏好特征为切入点,从公司风险资产投资程度与管理层个人偏向层面出发,探究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曝光,管理层在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宽松。在两职合一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应宝 《财会通讯》2008,(6):114-115
本文以2001至2004沪深两市发生总经理变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总经理替换与公司绩效以及内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经理替换与公司绩效、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均显著负相关,但董事会制度变量对总经理替换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让董事“懂事”仍是未来公司治理改革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公司未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公司未来年度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经理权力、公司规模与薪酬差距对公司未来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公司业绩相对更好,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当期绩效有微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邬国梅 《财会通讯》2008,(6):114-116
本文以2001至2004沪深两市发生总经理变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总经理替换与公司绩效以及内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经理替换与公司绩效、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均显著负相关,但董事会制度变量对总经理替换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让董事“懂事”仍是未来公司治理改革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公司未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公司未来年度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经理权力、公司规模与薪酬差距对公司未来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公司业绩相对更好,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当期绩效有微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程哲 《财会通讯》2011,(11):62-64
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能否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3年至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我国企业是否存在投资不足以及公司治理有关因素能否抑制投资不足。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现象,管理者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能有效抑制投资不足行为,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在我国并不能对投资不足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本文从董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两个层面对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其中,董事会特征中又细分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和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两方面;股权结构中又细分股权集中股、股权制衡、股权性质、管理层持股比例四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