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研究,说明这两种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只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都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本文还通过分析德国选择间接融资的原因,说明间接融资是一种可行的融资模式,并不是只有英美式的直接融资模式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融资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我国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在银行主导金融体系的条件下,可以学习德国相关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缓解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分析以及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国际比较,得出选择怎么样的企业融资结构与一国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融资方式的历史沿革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明 《产权导刊》2012,(2):46-49
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实现结构优化,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成熟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大多采用股权融资模式,忽视了债券融资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企业债券融资优势的研究,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的特点,探索我国场外交易市场采用企业倩券融资模式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融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的高潮阶段,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日本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日本公债的发行%6度、地方公债的资金来源、日本地方公债的监管。通过考察日本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可以为解决我国所面临的相似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际融资模式比较 国际上,企业融资因受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金融制度和投资理念的约束,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即以英美为代表的证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和以日德(包括韩国)为代表的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 一、以英美为代表的证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行为完全表现为市场行为。因此,企业融资主要采取了证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企业资本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和证券融资,银行资金只是弥补企业短期流动资金的缺口和提供数量有限的长期资本。这种借助于证券筹资的融资方式不仅在于资本市场具有较低的交易费用以及信息的公开性和资产流动性,为金融资本的需求者创造了一个获得低成本的供给机制,促进了金融资本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晋英 《发展》2006,(6):83-84
“资金”是企业机体的“血液”。企业无论是进行经营活动,还是对外投资,都必须融通一定数量的资金,否则,企业将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不断发展和不断盈利的目的。所以,企业融资就成了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经常性的工作。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较为完善和健全的资本市场来说,我国的融资市场尚不成熟,还有待于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融资模式方面,我们很有必要比较分析其特点,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为中国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对中国融资模式的选择,既要有历史的观点,又要有未来的眼光。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制度安排与绩效:日本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中全方位的立法支持,分工合理的融资机构和不断创新的融资业务为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模式中融资机构的民营化、市场化改革趋势日益明显、业务模式也不断创新,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实施效果,研究这些变化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探索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国外企业融资发展情况从目前发达国家情况来看,企业融资大致分为两类: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主要以日本、韩国及德国为代表;以证券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主要以英国及美国为代表。(一)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日本企业一直以银行融资为中心。70年代中后期以后,日本的融资方式渐渐转为以证券融资、间接融资和内部融资三种方式并重的融资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证券融资逐渐成为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国际化自由化,  相似文献   

9.
梁君  郑兴波 《改革与战略》2012,28(4):165-168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融资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主要存在包括法律、技术和人才等层面的融资约束、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健全以及产业价值链不完整等不利因素。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融资市场,充分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与优势,多方面开展利用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奶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奶类产量、乳品加工量和城市居民乳品消费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奶业的生产规模、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面对奶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和蓬勃势头,我们也应该看到奶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融资水平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力图探讨建立新的奶业融资模式,最大程度上解决奶业发展融资水平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钱益春 《特区经济》2006,(9):241-242
旅游基础设施的市场特征决定了其投资模式多元化;而当前单一政府投资模式已制约着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拓宽各种融资渠道,丰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日本企业融资方式及其治理结构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采用的是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产由此产生主银行内部控制型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这种曾经促使日本经济快速腾飞的融资模式和治理结构是目前日本难以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目产我国国有企业融资应采用“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方式,其治理结构为证券市场,银行制度,融资结构“三位一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利用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发展极为迅速,本文通过对中、美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差异的分析,发现我国利用可转债融资的误区,以期提高我国可转债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刘凤婷 《特区经济》2007,(5):225-22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我国职业篮球市场中融资渠道的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政策与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的职业篮球市场,其融资渠道单一,不利于篮球市场的发展。只有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起自己的投融资体系,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解决篮球市场的发展资金。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融资博弈问题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创建资本市场上融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模型。在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供求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后,借助于博弈论模型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最后,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于始终以间接金融发展为主线的日本来说,资本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了较为特殊的轨迹和脉络.债券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债券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其自有的特点,如资产担保证券市场发展不充分、证券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突出、证券市场的监管实施的是统一监管的模式,但显现出分业监管的特征以及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等.这些特征导致了日本债券市场发展不均衡、日本债券市场缺乏多层次的投资者等诸多的弊端.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而这些改革的措施同时也是中国债券市场急需借鉴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几种常用融资方式的理论成本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银行存贷款利率、股票市场的市盈率等实际情况,计算出各种常用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说明理论上的融资顺序与企业实际采用的融资方式的不同。从我国目前的融资情况来看,应鼓励债务融资,发展可转换债券筹资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先后制定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本文首先对现有的两种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针对我国目前实行的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措施,这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监管,保障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涛 《特区经济》2009,(5):141-143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融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这一问题:第一,融资手段单一,严重依赖于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例较小;第二,契约不完备导致投资者对创业者评估偏低,股权融资受到抑制;第三,融资渠道狭窄,债券的发行和银行借贷面临困难;第四,民间借贷市场的补充功能受到限制;第五,缺少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主的诞生与成长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中国私营企业主与日本企业主,虽然在年龄分布、性别与文化构成等方面两国的私营企业主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创业时必须面对资金来源有限、市场拓展难、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困难上又具有共同性。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