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列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的创始人,斯大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所有制与股份制庄沅树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建国之初,主要依据大规模的国有化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这种国家所有制主要表现为以国家行政权力行使对经济的国家所有权,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建立在极其落后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它相对...  相似文献   

3.
所谓斯大林模式,就是以国家垄断全部或大部分生产资料,并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指令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的一种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当前,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进行系统考察,对于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地位、明确社会主义的改革目标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计划经济是集权经济,决策高度集中,由各级政府执行。市场经济是分权经济,决策由众多企业、生产经营者自主完成。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因此市场经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必然的。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大限度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其各级协会是市场经济中组织农民实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
建国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又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现象。每当经济状况比较好时,就容易发生过热,而抑制了过热,又会出现经济的停滞或下降。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是靠政府行政力量推动的经济,是由政府意志决定经济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要全方位地为经济工作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科学论断 ,对于正确理解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 ,当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 ,经济上不去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发挥不出来 ,社会主义就没有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生命力。所以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对经济建设实行全方位的服务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所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必须遵循的工作方针。对这一工作方针 ,并不是所…  相似文献   

7.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当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经济上不去,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发挥不出来,社会主义就没有吸引力,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经济建设实行全方位的服务,这是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所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必须遵循的工作方针。对这一工作方针,并不是所有的政工干部都形成共识,还有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因此很有必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模式又称为苏联模式,它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所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总称.斯大林模式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中,解放生产力就是要冲破国家高度集中,企图包罗万象的计划经济的束缚。 我们过去总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划全等号,以为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实行那种计划经济,也必须实行那种计划经济。这是和对社会主义的一种误解相关联的。这种误解就是以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既然能够有高度的自觉性,那就能够预先知道一切生产和经济活动应该如何正确进行的细节,并把它反映在计划中。但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人的高度自觉性主要表现为,在宏观上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科学地了解社会发展的方向;但在微观上预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节是不可能的。硬是制定这样的计划,并赋予它以支配一切的权力,这就必然成为主观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大环境(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旅游业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沿用的完全是传统的管理格局。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制度,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决策权力集中化。各地主要  相似文献   

11.
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是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以苏联、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作为代表,对这些国家在投资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方面存在的共同趋势和不同做法作些比较分析。一、投资体制改革的方针在实行经济改革以前,苏联东欧各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体制作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是:(1)投资决策高度集中;(2)预算拨款是投资资金的唯一来源;(3)投资资金无偿使用;(4)运用行政手段对投资活动实施直接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行政垄断并非中国特色,虽然国外并没有关于行政垄断概念的论述,但不管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还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行政垄断现象. 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和高度国有化,在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部门形成的行政垄断,已经产生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其突出特征就是借助政治资源来进行经济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排斥其他利益集团参与竞争,妨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寻求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全社会财富或人们发展的最大化.不仅如此,行政垄断还极容易成为孳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顺应改革大潮,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大力发挥作用,这不仅是政工干部的首要职责,也是行政干部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行政干部怎样做思想政治工作,采用什么方法效果才会明显?首先,应树立较强的政工观念,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常言说,“打铁先得本身硬”,行政干部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职工群众,是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所以行政干部要站在改革的前列,尽快换脑筋,变观念,彻底清除自身的认识误区与心理障碍。去除行政干部做思想工作没必要…  相似文献   

14.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皇权空前加强的时代,明朝的皇帝集立法、行政、军事、司法、监察等权利于一身,形成了高度集权化的皇权政治。但是在明朝的辅政与行政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内阁制与宦官制的并存和互相牵制,终明一代这种奇特的行政组织形式始终存在,对明末政治与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济腐败,当今中国社会机体上的一颗大毒瘤,已严重干扰和阻碍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和改革的深入发展。虽然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却呈现出如下二规律: 规律一:腐败的程度与经济领域内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的大小程度成正比。 众所周知,我们在过去曾过分强调“纯粹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而排斥作为公民实现其权利的物质保证——私有财产;将企业等各种经济主体都观为“行政附属”,而忽视它们的合法权益。如果说“刮共产风”和“割资本主义尾巴”是这种极“左”思想在现实中的极端表现的话,那么,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中只规定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果有时间研读这部意义非同寻常的法律,你会发现,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以法律的名义推进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移的一个里程碑。同样,如果我们深通"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中国会从建国之初便是个市场经济的国家,而不是在经历了30多年的痛苦而漫长的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之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落后、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之后,才悟出我们应该实行市场经济,以强国富民。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区别便是对经济"无为而治"。 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是继列宁之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其对苏联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是随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形成的,也可以反过来说随着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逐渐嬗变而影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其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伴随着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嬗变,苏联匆匆结束了新经济政策,逐步走向了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政策体制,其社会主义模式也日益僵化。虽然取得的成就是不能抹灭的,但斯大林模式给苏联人民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形成及嬗变过程进行探析,有助于我们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是“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紧密结合。“政治集权”下主要基于相对经济绩效的晋升考核制度是地方政府激励的基本源泉;“经济分权”则给予了地方政府必要的资源支配权以保障这种激励效应的有效性。本文在将地区要素禀赋差异约束纳入模型后得出的基本推论是,“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将会加剧地方政府为谋求私人利益的“攫取之手”行为。我们以199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的计量检验结果也发现了财政分权指标与腐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个发现是比较稳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本文的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与发展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将逐步由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社会的政治与文化将随之发展,中国政府的行政行为也将经历一个从传统规范的逐步打破、废止到新规范逐步塑造、建设和确立的过程。这是一个宏伟的创新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这一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容人们忽视与回避的迫切而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朱镕基经济政策的提出与实行 朱镕基1997年在香港,1998年在两会,两次答记者问,倾倒无数听众,恐怕不仅仅是由于他口才好、业务精,更重要的是朱镕基的经济思想,符合中国目前改革和稳定的需要,能够增加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对处于改革和发展关键时刻的中国经济,当然是无比重要。 建国以来影响中国的四大经济思想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史上,有几个人的经济思想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第一个是陈云经济思想;他在计划经济下主张生产,物价,货币,外汇,投资各方面都要平衡,对于否定政治干预经济,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