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核心。本文以康美药业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为例,分析新《证券法》实施背景下投服中心在特别代表人诉讼中作用发挥的机理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投服中心参与特别代表人诉讼改善了个人投资者提起诉讼的不足,主要体现为相关材料和证据搜集的便捷性、受害者人数以及损失金额计算的快捷性、参加庭审团队的专业性;投服中心具有“半公共—半私人”实施机制性质,通过发挥持股行权职能,在形成对公司经营治理活动软监管的同时强化投资者保护;投服中心参与特别代表人诉讼能够激发中小投资者行权维权的积极性,推动股东积极主义兴起,促进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侵害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永铮 《企业导报》2011,(10):46-47
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健康与否取决于中小股东的权益是否受到了全面保护。在我国,投资者大多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却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法律不完善,管理层的不完全理性等种种原因致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中小股东在投资中受到无形的侵害。基于此状况,本文结合我国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现状,分析了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并基于上述问题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方式的不足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控股股东滥用职权的现象,如何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股东大会是股东行使权利的公司最高决议机关,充分保障股东表决权得以行使必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在分析传统表决方式不足的基础上,借鉴证券网上交易的成功经验,探讨了通过先进的媒介——国际互联网进行网络投票表决的模式及其优越性,籍以完善我国股东大会的表决方式,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王娟 《企业导报》2012,(5):149+216
股东权益的有效实现都需要以保证其知的权利为前提,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是公司中的弱势群体,其权益相对来说易被侵犯,法律加大对其知情权的保护力度,旨在实现公平正义,达到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是股东知情权的常态行使,信息披露制度是对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也是股东知情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完善是股东知情权切实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完善股东权利角度谈中小股东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企业改制过程中,多数采用职工认购公司股份的办法,因而企业职工成为中小股东的主体。如果他们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其生产积极性无疑会受到影响,企业改制的目的能否真正实现有很大的疑问。而我国现行公司法有股东权利条款的缺陷导致股东在行使权利时遭遇障碍,使对中小股东保护的立法精神落空。因此,应该从完善股东权利条款出发,使中小股东积极行使权利,从而真正释放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6.
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是长久困扰我国资本市场的难题,2014年批准成立具有公益性质的中证投服中心是一项重要举措,特别代表人制度的提出是中国证券法制度创新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康美药业集体诉讼的典型案例梳理,对中证投服中心运用特别代表人制度行权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中证投服中心成功行权对市场反应产生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首例集体诉讼案有助于加强投资者对维权的信心并调动投资者维权积极性。本研究从集体诉讼个案层面对我国中证投服中心行权有效性提供经验依据,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上市公司并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小股东权益受损不被保护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上市公司收购,一方面由于我国相关法规的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由于存在各方面的利益冲突问题,这些诸多因素使得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恰当及时地保护。而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股份公司的中小股东数量日益增多,这些持股份额少的中小股东组成股份公司资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不对中小股东的权益进行保护,必将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和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不利于证券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公司大股东、企业经营者常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投资者缺乏对企业行使监管的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中,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必须针对代理人(经营者)建立激励机制.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必须要解决哪些业绩指标能够衡量经营者的工作、经营者的行为如何影响这些业绩指标、业绩指标如何转化为个人报酬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随着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不断提高,不少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为有效地行使股东表决权,将自己的股票交给其认可的表决权受托人,由他代理行使表决权,股东向董事会领取表决权信托证书,作为领取股息和享受其他经济权益的凭证,表决权信托制度由此产生,并在20世纪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该制度对于完善股东表决机制、维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对表决权信托制度未做规定,应通法立法形式尽快确立表决权信托制度.本文拟就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国在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大股东侵权事件屡见不鲜。本文以乐视网为研究对象,利用会计报表具体项目,真实的剖析关联交易、虚假会计信息对中小股东的危害,并对此提出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院目前,关于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措施与立法已有很多,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该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却无法可循.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存在中小股东权益被随意侵害的现象,这与法律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不符,也不利于我国建立完善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文章通过案例引申出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何保护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中小股东的权益,以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股东权利行使方式对经营层会计行为的影响。由于诸多因素,不同股东会形成不同的权利行使方式:即小股东“搭便车”和大股东积极行使其股东权利参与公司治理,这不同的权利行使方式对经营层处理、生成、输送会计信息的行为动机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会计行为表现为受“一股独大”的控股股东超强行使股东权利的影响显著,因此弱化控腔股东的超强控制、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王静 《现代企业》2012,(6):32-33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危害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还会严重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Morck et a1.(2000)对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大股东的“侵占”行为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证据。在我国,由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而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也屡见不鲜,如猴王股份、三九医药、幸福实业、济南轻骑等都是鲜明的例证。因此,如何防范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ST武锅B债转股方案屡遭中小股东否决的案例,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出发,分析了在互联网环境下中小股东维护自身权益的新途径。总结发现,在互联网环境下,中小股东的信息劣势地位和监督成本较高的问题均得到了减轻,并提高了其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而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还需要法制的完善,管理层和大股东的配合,以及中小股东对自身权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更加灵活,中小股东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中小股东将其闲置资产进行投资获得收益,拥有的股权所占比在公司中往往占少数,但是放在中国整个大环境中来看,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频繁发生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事件,基于此我国《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也在不断完善修改。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国内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和现状探究其完善发展,发挥《公司法》对其权益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静芹 《会计之友》2007,(12X):73-74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内生性、基础性缺陷,使各类股东的利益标准趋于一致,但是也为大股东攫取中小股东利益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手段。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将作为新的投资者群体进入二级市场,利益将更多地与股价拴在一起。大股东可以利用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优势,通过发布虚假信息、盈余管理、经营上短期行为等方法,进行业绩操纵,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蚀中小股东的权益。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关键在于公司治理和监管体制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隧道行为”(Tunnelling)一词源于经济学家对捷克资本市场的分析,最初是用于形容1992~1996年捷克国企股份私人化过程中大股东将上市公司掏空现象的。此后,美国学者Johnson等人指出,隧道行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他们将隧道行为定义为“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利润或资产进行的转移”。控股股东的隧道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也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大股东、经营者常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中小投资者对企业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企业行为的重要价值导向。对其指标体系进行创新,将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公司捐赠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公司良好形象的树立和长远发展的要求,与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一致的。由于控制股东在公司捐赠决策中拥有话语权和决定性影响,公司捐赠决策符合控制股东利益,中小股东权益显得微乎其微,目前法律还缺少对公司捐赠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有效规制,实践中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公司捐赠不应以牺牲中小股东权益为代价,在公司进行捐赠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应加强法律对公司捐赠的有效约束,防止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不应有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对坚瑞消防并购沃特玛案例进行分析,探求并购重组中盈利补偿机制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签订盈利承诺时,短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财务状况,为中小股东带来了正向效益;然而随着盈利兑现期的到来,大股东利用信息优势,在并购标的盈利落空事件公告日前通过减持股票套现,待正式宣告盈利承诺未达标时,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持续为负,中小股东被套牢。此外,即便履行业绩补偿协议,盈利未实现所带来的负向效益也不会因标的公司兑现补偿承诺而得到有效补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中小股东不要过分信任盈利补偿机制对其权益的保护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并购重组“双高”承诺的监管,以减少大股东通过外延式扩张做大市值而套现的风险,从而实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