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光锐 《经济师》2001,(5):110-111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 ,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 ,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 ,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 ,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 ,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由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 ,我们的产权文献常常只引述所有权的法律定义而不提它的经济学涵义 ,或者 ,只注重它的剩余索取权方面 ,而不提它的剩余控制权方面 ,同时 ,对严重存在着的产权残缺 ,即对一种物品、资产或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相分离的现象熟…  相似文献   

2.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中的各种人力资本都有权参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依据是他们各自在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剩余权配置的重点应该和该阶段核心人力资本的作用相匹配,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分享的企业剩余权应该不同,同一人力资本在不同阶段分享的企业剩余权也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3.
4.
梁晓鸣  刘智勇 《经济师》2004,(11):159-160
我国现行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分享模式体现为一种典型的“股东至上”模式。在该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股东大会是公司权力的核心。可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企业中的物力资本投资者欲凭借其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来控制公司已力不从心。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参与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分配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但所有这些分享形式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直接分享制",即通过契约安排或机制设计,让人力资本所有者直接分享企业的利润;二是"间接分享制",即以一定的方式将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股本,按"同股同权"的原则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  相似文献   

6.
史岩 《生产力研究》2011,(6):175-176,179
文章在详细界定"董事会知识"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董事会知识对董事会控制权分享的影响,并提出用Malmquist指数解读董事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8.
企业剩余由资本所有者独享向其他要素所有者共同分享的演进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对剩余和剩余分享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剩余分享的几种情形,阐释了剩余分享的内在产权机理及其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孙春兴  邓路 《金融评论》2022,(3):81-101+125-126
公司债券契约条款能够在债券发行人与债权人之间进行剩余控制权配置,有效抑制发行人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保护债权人权益,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最优契约结构上的重要影响,分析师的信息发掘与债券契约条款在防范债券发行人剩余控制权滥用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基于上述假设,本文以2007~2020年发行公司债券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分析师跟踪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数越多,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大,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多。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后,前述结论依旧成立。本文首次从分析师跟踪视角考察了其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论证了股票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能够传导至债券市场,也为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陈海勇 《技术经济》2005,24(11):13-15
传统契约理论大多认为股东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只考虑物质资本所有权,而忽略了人力资本的所有权。随着现代新型企业的出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要求实现剩余控制权分享制。  相似文献   

11.
不完备合同与剩余控制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同的性质与交易效率密切相关,我们应该从效率的角度来讨论合同,本文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提出了合同剩余的效率概念,定义合同剩余为C+(A+B)×(1-k),相应地,对这部分剩余的控制权即称之为剩余控制权.这种定义本身说明了合同剩余的来源,体现出合同与交易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罗精奋  许江萍 《经济纵横》1992,(8):18-24,14
<正> 前不久,我们就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实行剩余收益制的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实践表明,剩余收益制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做法.一、剩余收益制内容及特点剩余收益制是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一种形式,是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实行计划、考核和收入分配的一种管理制度.蛇口工业区1988年开始试行,1991年在20家子公司(占全公司资产90%以上)推行.  相似文献   

13.
合同的性质与交易效率密切相关,我们应该从效率的角度来讨论合同,基于这一思想可界定合同剩余的效率概念,定义合同剩余为C+(1-k)(A+B);相应地,对这部分剩余的控制权即为剩余控制权。这种定义本身说明了合同剩余的来源,体现出合同剩余与交易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PPP项目控制权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是PPP项目合作的重要理论前提,同时也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基于控制权理论,在剖析权力及企业控制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PPP项目控制权的本质;认为PPP项目控制权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控制权,包括实质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它们构成影响公私合作效率的基础。由于控制权结构不同,因此,它既是公私合作的选择形式,也是合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概念界定 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所有权就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指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后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是指在合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有时也把剩余控制权称为控制权。需要指出的是,剩余控制权不能简称为控制权,因为两者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控制权是指契约中规定的决策权和没有特别规定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17.
灌区资产剩余控制权安排--理论模型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洪云  赵连阁 《经济研究》2004,39(4):117-124,126
本文认为用水者协会和供水组织风险态度是决定灌区资产剩余控制权安排的主要因素 ,用水者协会和供水组织的灌区资产剩余控制权份额随其风险厌恶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灌区资产剩余控制权安排内在于水生产过程本身 ,是资产剩余控制权安排收益和成本对比的结果。只要灌区资产折旧对用水者协会灌区维护努力水平和供水组织生产努力水平的敏感程度不为零 ,灌区资产的联合拥有是灌区资产剩余控制权安排的合理选择。建立经济自立灌区和用水者协会不应该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 ,解决灌区资产剩余控制权权属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奠基之作,科斯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开创性地提出企业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机制发生作用的论点,至于节约机制,科斯在文中明确了企业家的作用,并把“权威”作为企业区别于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不同主体在决策权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企业家的“权威”是不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以及这种“权威”如何分配,研究者之间存在争论。从权利特征看,科斯所说的“权威”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关系,以及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本文将从交易的类型性质出发,探讨企业控制关系的契约基础,从企业契约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19.
专用性资产特性、组织剩余分享与企业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现有的企业理论对专用性资产的分析通常集中于专用性程度而对其他特性关注不足,尤其同于专用性资产特适性的情况,考察了专用性资产特性对企业治理机制选择和组织剩余分享的影响。文章在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解读为“组织剩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专用性资产的特性,如资产的相对重要性、适应范围以及监督和计量的难易程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冯科  肖丽娜 《新经济》2008,(5):84-85
本文从GHM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本土特征,包括制约着中国企业控制权的历史因素、公司资本构成等因素,从而给出企业控制权优化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