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一.对当前楼市态势的基本评估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轨迹呈现“量价齐跌——量升价跌——量价齐升——量降价升——量升价滞“的依次演变。8月房价从局部上涨渐成“普遍上涨”。在这过程中.6月是个分界线.即年初以限购为主的调控政策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促使开发商降价促销、打折跑量.成交量逐渐上升.但也使房价止跌或跌幅收窄。到6月中旬.政策面基本转向“稳增长”,在连续加息和降低准备金率等政策的作用下,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踊跃入市.房价出现反弹。对这一市场发展过程.笔者作出以下几点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2.
易宪容 诊脉2009房地产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许松 《数据》2009,(9):15-17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却逆势上扬,上演了3—6月持续量价齐升的好戏,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而时至7月,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价升量跌”的局面。这是短暂的“量跌”,还是新一轮观望期的开始?上半年国内楼市实现较快回暖,对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南置业》2009,(11):60-63
[壹]机械观点 四项因素支撑年末楼市牛市行情持续 自2009年6月份开始厦门楼市连续出现了价升量缩的走势,9月成交量不足最高峰时40%,直至10月住宅成交量方出现回升.厦门楼市经过近一年上涨后已处于敏感期,未来楼市走向如何,以下从四项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预期决定行为,行为影响市场。在去年初本刊"杭州意愿"一文对大家购房预期的调查中发现,众多购房者一边倒地选择了观望。果不其然,整个2008年杭州楼市陷入了量缩价跌的困局中。牛年初,我们再一次对这类话题展开深度调查,那么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相似文献   

5.
盛夏的降价     
《房地产导刊》2012,(6):5-5
5月的广州楼市,量升价跌。资金链愈发紧张、负债持续攀升、存货量快速增加"三座大山"如同盛夏的烈日,正在灼伤着房地产企业。"暂缓拿地,降价保量"是当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运作的真实写照。而降价亦引发房地产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6.
中秋小长假率先为"十一"黄金周楼市探温,市场出现推盘"小高潮"。广州楼市出现分化,多个刚需楼盘延续今年的热销势头。另外,根据某网站统计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中秋小长假广州楼市呈现"量升价跌"的走势,"双合同"泛滥是造成房价数据"假摔"的重要原因。国庆节向来是开发商冲业绩的好时  相似文献   

7.
纵观2004年的上海楼市,在调控之下呈现出明显的先抑后扬,快速拉升的态势,然而在价升量增.节节攀高的繁荣表象下,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和供求矛盾的动态变化也正在加剧,部分区域的不断追涨。已开始出现负面效应。整个楼市赤已显露出此消彼长的盘整格局。  相似文献   

8.
每月观点     
《东南置业》2009,(10):14-14
地产价涨量跌是危险信号,明年不一定就不是一个好年头,2010年的价格应该比较平稳,楼市持久战至2014年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结论     
《东南置业》2009,(1):113-113
从12月住宅成交1224套.比11月的790套.上升了60%,从11月以来连续两月住宅成交量60%左右,已相当于2007年同期1716套的71%,呈现价跌量升的状况,主要原因有三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楼市未来可能会怎样走?这也许要从短期和长期来分析。 从短期看,房价高位固守而成交萎缩的局面究竟会持续多久,未来几个月甚至明年楼市走势将如何,笔者认为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态度与政策。因为目前我国楼市说到底.市场决定于预期,而预期又决定于政策。从上海情况看.买卖双方都在观望,主要观望政府态度和政策。这样.未来(指几个月到一年)楼市走向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进入8月以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4个月紧绷局面后,全国各个区域出现了量价齐跌、量跌价绷、量升价跌等多种不同的态势,但也有部分区域,在价格下调后,尤其是进入7月以后,销售量出现略微上浮的趋势,这阵微弱的东风,使得面临全年销售巨大压力的发展商,迫不及待地开始舆论攻势。  相似文献   

12.
近来,楼市"价升量跌",买卖双方又开始陷入观望,如果观望持续下去,对开发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金链的紧张。从去年10月至年底,已经有6只地产公司债发行并上市,而发行利率均超过7%,大大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无疑表明,开发商"不差钱"只是假象。  相似文献   

13.
一、通胀预期下的楼市走向变化特征 通胀预期下的楼市走向发展态势变化特征.基本包括发展态势、楼市价格、楼市政策、消费需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便买个房子就坐等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啦!楼市涨涨跌跌这么多年,明智的购房者看中的已经不仅仅是楼盘眼前的价值,更多的是房子的保值、增值空间。 跌了!又跌了!5月,百城房价首现跌势,其中,北京楼市量价齐跌、上海楼市成交现罕见低量、南京楼市成交量创近3年来新低……全国楼市一片跌,该不该出手买房?很多购房者还在观望。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春节楼市在一片淡静中结束了。接下来市场的走势又成为关注的焦点,楼价是升还是跌?货量是否充足?消费潜力究竟还有多大?发展商的资金链是否依然牢固?不知不觉中,消费者和发展商新一轮的博奕已悄然开始,发展商与发展商之间的竞争亦日渐白热。  相似文献   

16.
以限购、限价、限贷为主要特征的“限”字系列调控措施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但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量价齐跌”现象,而是整体表现出“量跌价稳”的走势,市场预期正在冲破楼市调控所形成的僵持局面。事实上,作为限购重点城市的上海,楼市观望在逐步松动,而一些非限购城市的楼市则一直受到投资资金的追捧。无论是季度走势,还是短期成交数据,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去年的上海楼市,在调控之下,呈现出明显的先抑后扬,快速拉升的态势。然而在价升量增、节节攀高的繁荣表象下,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和供求矛盾的动态变化也正在加剧,部份区域的不断追涨,已开始出现负面效应。整个楼市亦已显露出此消彼长的盘整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春节楼市在一片淡静中结束了。接下来市场的走势又成为关注的焦点,楼价是升还是跌?货量是否充足?消费潜力究竟还有多大?发展商的资金链是否依然牢固?不知不觉中,消费者和发展商新一轮的博奕已悄然开始,发展商与发展商之间的竞争亦日渐白热。专家预计2006年国家的楼市政策走向将呈现三个特点:一,宏观调控仍将持续下去,但会偏向于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二,调控的力度将会适当放缓,弹性加大,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三,除了按"时间表"出台的政策外,大部分政策将着眼于对现有政策的跟进、落实和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中国房地产业经历了颇不平静的一年。一度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出现调整迹象,房地产销售出现了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量跌价滞”成为市场的主要特征,企业资金来源增速回落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严峻的市场态势之下,业界对2009年的楼市普遍陷入悲观的预期之中。国家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出台以及房地产业支柱产业地位的强调,似乎又为提振市场找到了政策支撑。2009年的楼市将何去何从?本刊集纳一些研究机构和业界人士对今年楼市发展趋势的预测,力求对2009年的楼市走向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20.
居住是人的基本需要,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也基本上与整体经济同步。房地产行业也是一个周期性明显的行业,没有只升不跌的楼市,也没有只跌不升的楼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