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杜枫 《走向世界》2012,(12):32-34
实体经济要发展,金融是血脉。济南在金融行业具有典型优势。济南一直致力于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个目标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山东省提出将济南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而检验金融业成败的终极标准是实体经济,这也是金融业存在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北京是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并将此作为“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这一定位可以概括为“建设北京总部金融中心”.既符合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也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北京金融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李焱 《首都经济》2009,(3):69-72
北京金融街被称为中国金融业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金融海啸吹来的时候,这一平方公里的金融焦点该如何作为?聚集了1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与金融街并称为“北京金融双子星”的CBD,是否同样经历了危机的震荡与洗礼?而刚刚迈入起步建设阶段的新型金融园区,又将怎样保持僖康怏谏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建设金融强省--"十一五"浙江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松 《浙江经济》2005,(19):22-2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润滑剂和调节力量,如何更好地推动金融产业的发展,发挥金融杠杆的积极作用,对于浙江率先实现现代化,加快实施“八八战略”,推动“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同时要求我们正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认真研究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理性判断浙江地方金融业发展的现状,科学分析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业发展尤其是地方金融业改革发展的要求,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姜海洋 《走向世界》2012,(18):46-47
有句话说.看一个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看整个城市的金融业发展状况就能得知。不仅因其代表现代经济的核心体系.同时也能透过金融产业发展的轨迹追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轨迹.进而反映出城市的综合实力。对于济南来说.也许,将济南金融业过去10年的种种经历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它对城市发展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山东省政府提出建设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来,济南市金融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成效凸显.本文拟在分析金融中心有关理论和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当前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加快济南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对于加快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必须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统筹推进各类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本文构建了由高端人才、中层人才和基层人才三部分组成多层次金融人才体系.三个部分互相支撑,互相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撑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经济发展.金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孟丽 《乡镇经济》2009,25(1):116-119
金融服务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近年来安徽金融业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不足,如对发展金融业重要性认识不够,金融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金融结构不合理、比例明显失调,针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不足,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安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应树立金融强省的理念,建立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金融开放和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0.
胡招新 《中国经贸》2010,(22):65-65
浙江省金融研究院8月完成的《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打造“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根据报告,浙江将围绕“双中心”目标,在空间布局上以杭州、宁波、温州为核心,建立3个功能互补的金融集聚区和辐射区。但相比其他城市,杭州更容易依托上海的金融环境,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最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