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国务院授权人民银行统管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时,规定企业经常占川的流动资金应由企业从税后留利中逐年补充。以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企业补充自有资金的有关规定。然而现实状况却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自补流动资金的制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不仅绝大多数企业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自有资金占定额流动资金30%的比例,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对企业的贷款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发现贷款大量增加,而企业流动资金却严重不足。从7户贷款企业统计资料看,主要表现在:(1)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比例逐年减少。在这些企业中,1986年底自有流动资金为389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15.04%,1987年自有流动资金411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11.63%,自有流动资金一年中仅补充了22万元,而银行贷款却比上年增加925万元,银行贷款1987年底较上年增长42.08%,大大超过同期商品销售收入增长的37.43%。再从1987年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总额比例看,10%以下的就占贷款企业总数57.14%,而其中自有流动资金最少的仅占全部流动资金总额比例的4%。(2)资金占用不合理。1987年全部流动资金占用总额比八六年增加947万元,增长36.61%,而商品资金却下降24.79%,结算资金上升238.68%,净增加1233万元,有问题的商品1986年占总库存11.7%,1987年较上年增长11.91%,1986年每百元销售创利2.13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发展生产的需要,人民银行成都市芷泉街办事处密切与市冶金公司联系,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协助企业建立了补充自有流动资金制度。到今年2月底止,9户国营冶金企业已补充自有流动资金58.5万元,占这些企业1983年生产发展基金提取数的9.96%,达到了每年应从生产发展基金中拿出百分之五到十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要求。4户集体企业也从利润留成中拿出28万元补充自有  相似文献   

4.
自从银行统管流动资金后,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增补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由于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制度不完善,执行手段不强硬,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增加不仅收效甚微,近两年来反而出现自有资金比例下降的趋势,使企业对银行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据统计,1990年底在广西农行系统开户的国营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为8741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占用5353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比例16.33%;集体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的17.34%,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30%的比例。而且分别比1989年末下降7.43个百分点和4.98个百分点。每年自有流动资金补充额和补充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营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过低的现状已成为制约企业正常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都安县15个国营工业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一)基本情况1992年末,都安县15个国营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余额为180.81万元,分别占全部流动资金和定额流动资金的13.26%和21.58%,比银行统管前的1983年分别下降20.06%和24.35%。1992年自有流动资金比1983年净增38.98万元,增长27.48%。1992年末企业全部流动资金和定额流动资金占用分别为1363万元和837万元,比1983年末分别增长220.71%和171.75%。1992年末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为1332万元,比1983年增长982.93%。  相似文献   

6.
<正> 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提高承受风险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自补额增长缓慢的问题。如1989年底邵武市工业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为2476万元,比1985年增加419万元,仅增长20.8%,而流动资金贷款四年间却从3153万元跃至1.03亿元,增幅高达228.1%;自有流动资金占定额资产的比例,1985年为20.4%,到1989年降为8.69%。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多寡,是衡量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流动资金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导致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银行贷款在企业资金占用总额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从我县六家重点工业企业1989年9月末的资金结构情况看: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包括国拨)只有447万元,占资金占用额的6.61%;而银行贷款却高达3068万元,占45.34%。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给银企双方都带来不少弊端:  相似文献   

8.
<正> 多年来,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缓慢,据三明市5056家工商企业分析,1983年至1989年共补充流动资金8356万元,年均补充1392万元,仅占当年税后留利的5%左右,按此速度补充,要达到规定补充比例至少要30余年时间。这不但加剧了社会资金供求矛盾,而且会造成我国信用膨胀。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补充缓慢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外来压力。因此,银行应强化流动资金管理机制,参与企业分配,协助企业建立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平衡的经济机制,提高企业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山西省银行信贷资金投量增加,可是企业仍然是资金紧张。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对1241户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资金紧张除了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以外,就企业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自有流动资金比例偏低,补充不足,且有下降趋势。据对长治市166户工业企业调查统计,1990—1992年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定额流动资金的比重逐年下降,1990年为39.9%,1991年降为26.63%,1992年又降为16.71%。相反,银行贷款所占定额流动资金的比重却在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极为普遍,生产所需资金越发依赖银行供应。从我市定点调查的18家国营工业企业的情况看,定额流动资金、自有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借款1989年与1988年比都有较大的增长,其增幅分别为28.4%、23.72%和35.09%;这就是说:流动资金借款大于定额流动资金,而定额流动资金又高于自有流动资金。1989年比1988年自有流动资金虽然增加了1300多万元,但占定额流动资金的比重只有13.43%,比1988年末减少了0.52个百分点。由于自有流动资金量少,增幅有限,自给能力微弱,导致流动资金借款迅速上升,1988年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与流动资金借款的比例为1:6.58,1989年为1:7.18,增加银行融资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1983年颁发的流动资金管理办法,确定了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制度。这项工作虽然已经进行了两年,但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一、税后留利分配比例不一,自有流动资金补充不足。流动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办法按企业上缴利润类型区分。凡是实行利改税的企业(现在国营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已实行利改税),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统一管理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制度,要采取不同的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办法。这里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建立企业必须补充一部分自有流动资金制度的依据在于,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需要有一定数量可以自主支配的流动资金,用于生产周转。企业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正> 商业企业流动资金的来源可分为自有资金、借入资金和视同自有资金三个部分。自有资金主要由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拨给,目前在商业系统所占的比例约在10%左右;借入资金主要由银行借贷而来,是商业企业购销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占其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在当前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如何管好、用活商业系统的流动资金,无疑是保证和促进购销业务的正常开展和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试结合流动资金占本系统75%以上的福州市国营商业工业品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国营工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现状第一、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普遍偏低.一九八四年底,全国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定额资产平均占用额的27.66%,国营商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其全部流动资金的11.27%.三明市213个国营工业企业,一九八五年末自有流动资金占定额资产平均占用额的41.2%,虽然比全国工业企业的占有额高,但是,距离70%的要求仍然很远,仍属于偏低.  相似文献   

15.
久拖不决企业补充流动资金势将积重难返 1983年国营企业流动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后,银行“统管”实际变成统包了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自1983年后财政不再增拨企业流动资金,企业也不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截止1988年  相似文献   

16.
<正>银行统一管理流动资金后遇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是,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出现这一局面,除因企业不断进行内涵改造和外延扩大,生产能力上升;价格体制改革,部分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造成流动资金占用增加,导致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相应下降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来源不足,能力过小.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国营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自有流动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的企业,应逐年从生产发展基金中拿出10—30%进行补充.因此,企业提取生产发展基金的多寡,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参与隆林县农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中发现,银行内部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若干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放宽贷款条件。参评的近40个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达不到30%和自有流动资金补充率达不到比率的企业占90%;流动资金利润率普遍较低。但银行对这些企业仍然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或增加了流动资金贷款量。二是风险防范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如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合同、协议等缺乏时效性,没有法律效力。抵押贷款缺乏实在性,流动资产、临时占用资产、无价值的物品都在抵押品之列。在具体办理手续过程中,没有开列抵押品清单,有的抵押品缺乏稳定性。担保贷款的担保单位有的没有经济实力或者没有相应的物资作保证,有的  相似文献   

18.
<正> 1983年实行银行统管流动资金后,对国营工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增补,由财政统一拨补的做法改为从企业留利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自己补充,并对不同企业如何用自身积累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提出了具体要求。目的是调动企业管好用好流动资金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与生产发展的后劲。但是从实行情况看,效果甚不理想,非但没有改变我国工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严重偏低的状况,反而更低了。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1990年  相似文献   

19.
大城县皮件厂是个仅有三百余人的小厂,生产票夹、软包等出口产品,1983年建厂时仅有流动资金7万元,至1989年底通过自我积累不断补充,在国家分文没有投资的情况下流动资金扩充到82万元。该厂还通过上联(合)下扩(散)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保证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几年来实现利润和上交利税不断增加,特别是实行承包以来增长幅度更大,从1987年到1989年三年承包期内实现利润317万元,为承包基数的187%,为承包期前三年实现利润的377%;上交利税104万元,为承包基数的150%,为承包期前3年实际上交数的266%;补充自有流动资金69.3万元,为承包前3年补充额的11倍,为承包前全部自有流动资金的5.5倍。  相似文献   

20.
1983年银行统管流动资金后,制定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对国营工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不同企业如何用自身积累补充自有流动资金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从试行情况看,效果不甚理想,基本上没有改变我国工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严重偏低的状况,也没有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