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贸易优势解释为一国出口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则贸易过程可以用一个Logistic映射去刻画,其中控制参数的值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拟合得到。这一控制参数的大小决定了贸易优势演进的轨迹。计算表明,中国钢铁制品、纺织品行业的控制参数值均在1~3之间,意味着这两个产业在经过若干时期后都会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但不同行业进入稳定状态的时间各不相同,而且依初始值大小的不同,钢铁行业的出口优势处于衰减的状态,纺织品行业则仍将处于上升状态。如果贸易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则任何对贸易过程的干预都将呈现不确定的后果,微小的不利因素经过多次迭代放大后,可能使贸易过程完全悖离既定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涂旺 《商》2013,(19):193-194
汇率是影响一国出口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本币对外币升值,出口量将会减少,相反,本币对外币贬值,出口量将会增加。本文通过分析近年人民币/美元汇率波动与进口量,出口量的变化,采用统计学知识得出其相关性来说明汇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商》2013,(19):193-194
汇率是影响一国出口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本币对外币升值,出口量将会减少,相反,本币对外币贬值,出口量将会增加。本文通过分析近年人民币/美元汇率波动与进口量,出口量的变化,采用统计学知识得出其相关性来说明汇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视角的中韩水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进出口结构和产业内贸易两个视角分析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关系,发现中韩水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从进出口结构视角看,中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韩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高于韩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中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从产业内贸易视角看,干腌熏鱼、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贸易、鲜活冷藏及冻鱼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互补性在一定时期内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5.
基本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在多数年份,中国是粮食的净进口国,1977年到1996年中国进口粮食24453.5万吨,出口10194万吨,净进口量达到14258.5万吨。中国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不仅是为了调整供需总量,而且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粮食品种的调剂,主要出口大米、大豆和玉米,进口小麦。 中国粮食出口以大米、大豆和玉米为主,常年出口量占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75%左右。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大米和大豆的重要出口国,但80年代以来,大米与大豆出口量逐渐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地  相似文献   

6.
陈昊 《市场周刊》2005,(48):37-37
今年1-10月,我国汽车出口呈高速增长势头,出口总量达13.5万辆,增长133.6%;同期汽车进口量为12.8万辆。下降11.6%,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 。  相似文献   

7.
陈秀莲  卢铭春 《大经贸》2007,(10):85-87
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外国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传统计量,通常是指以SITC三位数或四位数贸易数据为基础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中国和东盟的汽车产业内贸易就是基于上述的理论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0):63-63
海关统计显示,1—8月我国净进口原油10822万t,而去年同期的原油净进口量为9165万t,同比增长18.1%。1至8月我国进口原油11040万t,出口原油218万t。以进口量和出口量之差反映的原油净进口量为10822万t。8月份我国原油产量为1591万t,同比增长2.3%。1—8月,我国原油产量为12465万t,同比增长1.3%,[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产品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发现,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性微弱,相反互补性却很强。中国出口相对于中亚五国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主要是以资本和技术为主的加工农产品;中国进口相对于中亚五国出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主要是以土地和资源为主的初级农产品。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报道,预计2003年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630万吨,略低于上月预测,比2002年修改后数据下降近6%。在出口方面,预计缅甸2003年大米出口量下降40万吨,美国大米出口量增加15万吨,并且埃及2003年大米出口量增加10万吨,抵消了缅甸出口量的跌幅。在进口方面,预计印度尼西亚大米进口量增加25万吨,基于国内供应情况以及消耗的预测,预计巴西大米进口量增加20万吨,基于交割情况以及到目前为止采购的情况,最后预计海地2003年大米出口量增加3.5万吨,基于到目前为止采购的情况,有些地区进口下降抵消以上地区进口增强。首先预计北朝鲜大米…  相似文献   

11.
一、新贸易理论:从国家优势到企业优势的观念转变战后国际贸易的最大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所谓产业内贸易(也叫部门内贸易),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在某些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出口和进口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的产品。这种贸易格局无法...  相似文献   

12.
一、中日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整体比较 1.关于贸易竞争指数的比较分析 贸易竞争指数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表示一个国家的某类产品是净出口国还是净进口国,以及净进口和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以此来判断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发达国家间既出口又进口同类产品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将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方式称为产业内贸易,并试图运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等来解释这种贸易方式,产业内贸易理论由此产生.我国关于产业内贸易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集中在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上,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战旗 《华商》2008,(3):31-32
贸易条件衡量一国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TT值的变化和一国在贸易中的获益能力高度相关。由于我国的贸易政策和产业及贸易结构的不合理,我国的贸易条件整体呈不断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出口退税政策变量纳入局部均衡COMPAS模型,从产业层面上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如何影响进出口行业的产出、贸易、收益等经济指标,并利用中国纺织服装品对美国出口贸易的有关数据,实证模拟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中美两国纺织业的生产、贸易和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出口退税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价格将大约下降0.93%,而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量将增加2.86%左右,全行业收入大约增加1.83%;而美国纺织行业的产出减少1.9%,全行业收入减少2.2%。  相似文献   

16.
服务贸易已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RCEP的签署生效也将为区域经济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更开放的环境和更大的贸易潜力。本文对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互补性进行分析,发现RCEP国家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多数行业存在比较劣势。中国出口与RCEP伙伴国进口服务贸易的互补性低于中国进口与RCEP伙伴国出口服务贸易,RCEP国家的服务贸易互补性需求情况存在行业差异,整体来看传统贸易行业的互补性需求高于新兴贸易行业。  相似文献   

17.
一、中日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整体比较1.关于贸易竞争指数的比较分析贸易竞争指数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表示一个国家的某类产品是净出口国还是净进口国,以及净进口和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以此来判断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Tci=(Xi-Mi)/(Xi Mi)其中Xi表示某国在第i类产品中的出口额,Mi表示该国在第i类产品中的进口额。该指数在-1与1之间,其中0值是分界值,大于零表示有国际竞争力,小于零表示不具有国际竞争力,指数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一般认为,竞争力指数大于或等于0.5的为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竞争力指数在0~0.5之间的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49-49
1 谷氨酸 2006年以来,我国谷氨酸进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进口锐减而出口激增.1~11月,我国谷氨酸进口量为849.8 t,只有2005年同期8811.3 t的1/10;出口量为38 949.8 t,是2005年出口量8 538.0 t的4倍多.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2年~2015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竞争优势及增长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巴西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品类差异较大;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巴西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弱,巴西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弱于巴西,但园艺产品持续保持较强竞争优势,两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而各自出口的主要产品则有所不同;两国多类农产品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具有进一步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0.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8):58-59
根据海关总署2009年6月22日发布的数据,中国6月份煤炭进口量1607万t,创下历史新高,较上年同期增长近5倍。上年中国共进口煤炭4827万t,较上年同期增长126.33%。2009年上半年,由于国际煤炭市场需求不旺,国际煤价低于国内价格,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动力,中国煤炭出口量仅1167万t,上半年共计净进口煤炭3660万t。尽管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的2009年第二批煤炭出口配额超过预期的2500万t,全年配额达到5100万t,但考虑到2009年以来中国煤炭出口一直低迷,且煤炭出口关税政策并没有松动,因而该配额可能会远远高于实际出口量,而全年煤炭出口量很可能低于3000万t。由此来看,2009年全年煤炭净进口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