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12月19日,全国首届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在北京农展馆开幕。今年1月8日胜利闭会。会上展出了二十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办好出口商品基地和出口专厂以及发展出口的可喜成果。展览会由序厅、综合馆、地方馆和包装馆四个部分组成。序厅介绍了外贸出口基地和专厂的主要成就。全国共有出口商品生产综合基地27个,出口农副产品的单项商品生产基地98个,出口工业品专厂(车间)94个,外贸自属的生产、加工企业821个,以及一些工贸合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1982年这些基地、企业提供  相似文献   

2.
南海畜产进出口公司从1986年起,与地方联合办了五家出口商品生产专厂,出口生产效益明显,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出口规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投入大,产出小,利润率偏低,有的厂管理不善,亏损大。地方办企业,主要为了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地方收入,至于产品是内销或出口,这并不重要,致地方与外贸在办基地过程中,产生种种矛盾。本文认为,办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条件许可的,外贸最好自办。  相似文献   

3.
上海第三印染厂等48家工厂,自1978年8月正式确定为出口专厂以来,在工贸双方共同努力下,已显示出办专厂的优势。出口货源增长20亿元,出口换汇增加6.5亿美元,而且创出了一批名牌和优质产品。搞出口专厂是企业体制改革的一项新的尝试,工厂和外贸部门在落实专厂工作中作了许多努力,使出口专厂起了十个大的变化。一、技术改造资金得到优先照顾。专厂由  相似文献   

4.
一、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是多层次的、不平衡的,商品经济正处于发育、发展过程。我们应根据这个基本国情来设计和规划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下放了权力,各省、市、自治区的业务主管部门先后相继成立了进出口公司,从事指定范围内的进出口贸易,加强了工贸合作,增加了进出口贸易窗口,新建了一大批外贸出口基地、专厂、专车间,采取鼓励政策,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出口工业品生产专厂一千多个。专厂生产的产品一般要比内销产品高一截,但同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在质量、花色、款式、包装、装潢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差距。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利用外贸,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改造出口专厂,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途径。从1972年以来,我国利用信用资金,扶持出口商品生产,发展出口贸易,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统计,1972年至1980年,由外贸部门向银行统贷统还贷款约有7·8亿美元,帮助四千多个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6.
宜昌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农业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货物流通中心之一。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宜昌为自营出口城市以来,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对外经济贸易获得了持续稳步的发展。1993年全市外贸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比1992年增长61.29%。全市出口商品近300个品种,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市120多家出口生产企业中,经省政府批准的出口专厂、专车间和出口基地共25家,出口商品供货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生产企业有34家,供货总额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发展到深加工制成品,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4.8%,其中,纺织品51.5%,机电产品占17.7%,轻工、建材、医药保健、化工类产品的出口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办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就是由外贸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与省、市、自治区等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根据出口需要,选择一定的地区、工厂(车间)和矿区等单位,划区定点,进行出口商品的生产。划为出口商品生产的单位,其原来的管理体制不变。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目的是要积极提高某些出口商品的规格质量,有计划、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工农业生产连续几年的大幅度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进出口总额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外贸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联系更加密切,出口商品的质量有所提高,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建立了一批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场),为取得充足的适销对路出口货源提供了保证;对外贸易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加快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步伐;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构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形成了一批在世界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的拳头商品。但在出口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长期以来尚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这些问题如不及早加以解决,将妨碍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扩大。  相似文献   

9.
“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开始发生嬗变。本文立足浙江省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分析了国有外贸的发展变化,对沿海6省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出口作了比较,由此引出的启示是:国有外贸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地方外贸发展的历史;浙江外贸经营主体所有制结构变化是通过国有外贸企业出口的逐步下降和非国有外贸企业出口比重的迅速上升得以实现的;浙江国有外贸出口占比变化趋势快于全省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的变化;非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发展势头迅猛、活跃的经济环境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浙江国有外贸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 上海外贸出口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曾连续27年雄居全国榜首。在改革开放中,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经营权下放和专业外贸独家经营状况改变,上海外贸出口在80年代中后期一度处于下降、徘徊局面。从1992年起,由于各路出口大军形成,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上海外贸出口又迅速崛起,呈稳定增长态势,1997年居全国第二位。 在上海外贸出口发展中,国有外贸企业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三资”企业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它们发展出口存在哪些差异和困难?“三资”企业有哪些有益机制可供国有外贸企业吸取和借鉴?这些是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对此作了比较研究,从中得出应有的启示和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正> 上海外贸出口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曾连续27年雄居全国榜首。在改革开放中,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经营权下放和专业外贸独家经营状况改变,上海外贸出口在80年代中后期一度处于下降、徘徊局面。从1992年起,由于各路出口大军形成,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上海外贸出口又迅速崛起,呈稳定增长态势,1997年居全国第二位。 在上海外贸出口发展中,国有外贸企业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它们发展出口存在哪些困难?今后如何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并保持其主导地位和作用?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省苏北地区首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江苏省石油机械出口基地于11月20日在淮安市金湖县揭牌。笪家祥副厅长为基地揭牌并讲话。他指出,建立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是加快机电产品生产体系建设,促进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强化机电产品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培育我省出口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已成为拉动我省外贸出口的生力军,基地的产业优势、集聚优势和结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体制改革和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起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新政策对外贸出口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对外贸出口及地方经济的影响,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体制改革和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起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新政策对外贸出口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对外贸出口及地方经济的影响,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体制改革和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起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新政策对外贸出口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对外贸出口及地方经济的影响,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市外贸出口,从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全市外贸自营出口422.6万美元,到2002年底全市外贸自营出口实现19817万美元,是1992年的46.9倍。认真研究和总结10年来全市外贸出口的历史和经验,我们发现除市委、政府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如海关、商检、税务等大力支持外,更与全市金融部门通力合作,银贸携手、共谋发展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几家银行近  相似文献   

17.
<正> 上海外贸出口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曾连续27年雄居全国榜首。在改革开放中,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经营权下放和专业外贸独家经营状况改变,上海外贸出口在80年代中后期一度处于下降、徘徊局面。从1992年起,由于各路出口大军形成,上海外贸出口又迅速崛起,呈稳定增长态势。 上海外贸出口走出低谷步入稳定增长时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商投资企业挑起了外贸出口增长的“大梁”,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正> 地方有没有大办外贸的积极性,企业能不能积极提供适销对路的出品产品,对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可谓关系重大。这个问题主要是一个外贸管理体制问题,也是一个是否遵照客观经济规律,采取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的问题。原来的外贸体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它对发展我国外贸事业起了积极作用。而目前,国内外形势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旧外贸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和碰到的问题,旧外贸管理体制确实影响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部管商品品种划得过多。如出口的水海产品中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实际均由地方平衡管理的活杂鱼、鳗鱼,文蛤、田螺、紫菜等;用地方三类物资或废旧物  相似文献   

19.
<正> 以建立“自负盈亏”机制为核心的外贸体制改革已全面铺开,最近我们走访了十多家基层外贸企业,广泛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我们认为:新的外贸体制改革对进一步发挥各地方、各部门和各类外贸企业的积极性,改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等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担负着发展出口生产、组织出口货源的地县基层外贸企业,还需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台州,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是个兼山海之利,又称桔果之乡的地区。1980年10月,外贸部批准在台州建立出口商品综合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基地建设逐步发展,出口商品不断增加,目前全区已形成十个具有较大规模和创汇能力的出口生产基地,十个年创汇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拳头”产品和三十五家出口创汇超过1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1988年,全区外贸收购总值6.5亿元,比1980年翻了两翻多,其中基地提供的出口原料及加工品,八年里累计达到1.9亿元,相当于同期外贸收购总额的1/3强。基地建设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同时带动了城乡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对加速全区经济向外向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几年台州出口商品基地的建设,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