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歧视、区际边界效应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区域商品价格差被认为是研究国内区际贸易的有效替代指标,文章首先以我国12个样本城市六大类商品价格为考察对象,经回归分析认为:除了距离等控制因素外,"樊纲指数"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六大类商品价格偏差的边界效应,说明市场化进程落后的地区更可能筑起商品贸易的政策壁垒,而具有"父爱"意识的政府在高财政支出比率情形下更有能力实施保护战略,从而验证了文章的边界效应假说.实证分析还获取了两个层次的边界效应(包括品类边界效应和省份边界效应),并作为市场一体化指标被纳入文章的经济增长方程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地方保护壁垒造成的省份市场分割,影响到保护战略实施省份的自身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重差分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当前针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政策并无"产业转移效应",而存在"城市化效应".(2)"就地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同样不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而其"城市化效应"更强;唯有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在区域一体化水平突破 "门槛值"时才有"产业转移效应".文章研究的重要启示是:中西部地区若以促进城市化为目的,选择"就地转移劳动力"补贴更有效;而若以吸引产业转移为目的,则一方面需要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同时,若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则需要改变现有的培训补贴方式,由向政府培训提供补贴转为向企业培训提供补贴.  相似文献   

3.
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8):155-170
中国房价持续增长,远远超过工资的增长。那么房价有没有抑制外来劳动力的流入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在理论上,本文论证了房价的拉力作用和阻力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房价作为备择城市的城市特征信号降低了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拉力,另一方面是房价作为居住成本压缩可支配收入所产生的阻力,两种作用最终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吸引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在实证上,本文使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2000—2012年250个地级市的房价数据匹配出一个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数据库,发现房价对劳动力流动确实存在"倒U型"影响。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控制了房价测量误差、流出地特征、流动动机等因素后结果依然稳健。并且,本文重点考察了劳动力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家庭阶层、户籍等各种异质性的影响,发现高技能劳动力的倒U型拐点更小,对房价更敏感,原因在于其购房需求更强;倒U型影响主要作用在大城市,且沿海城市劳动力流动的倒U型拐点更大。当前除部分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房价表现出对劳动力的拉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Kuznets)方程建立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对工业"三废"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口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考虑空间因素后,经济增长对"三废"影响的差异性更加显著。控制其他解释变量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气污染的省际溢出效应和总效应都呈现类"N"型关系,与工业废水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现单调递增线性关系。最后,为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改革能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FPS2014),结合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数据,分析了增进地区市场化程度对消除身高歧视的作用.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身高溢价"现象,即身高对收入具有显著正影响,并且身高优势有助于劳动力获得白领职业和进入具有较高职业声望的职业类别.其次,通过"中介作用"模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身高溢价很可能是来自于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主歧视行为,而非消费者歧视或个体在受教育水平、认知能力及非认知能力等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最后,"身高溢价"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在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其影响更具显著性,而增进地区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外貌特征歧视.  相似文献   

6.
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基本特质、教育背景、社会支持、创业能力等方面共15个变量的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对2000—2010年毕业的清华大学校友创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影响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的核心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创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成绩、获得最高学历年份、交叉行业背景、邻居创业及首份工作收入水平;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主要有获得最高学历年份、交叉学科背景、父亲学历、邻居创业及创业社会网络密度。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新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运用1995—2014年中国东部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对经济增长作用,本身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作用甚微。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对于东部人力结构、人均固定资产短期有负向影响,对于人均国民收入、R&D支出有着正向影响。政府在决定环境规制强度时不仅需要考虑所在省份的各个经济变量的综合影响,还要考虑周边区域政策、人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供给对工资扭曲影响的相关研究往往受限于内生性问题,难以得到可靠的结论.本文将高校扩招视为劳动力供给的外生冲击,创新性地构造高校扩招的测度指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这一政策对工资扭曲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高校扩招显著降低了工资扭曲程度.机制检验表明:"规模效应"和"空间效应"是两个重要机制;"规模效应"表现为高校扩招吸收潜在过剩劳动力,降低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所致的工资扭曲效应;"空间效应"表现为人口流动对工资扭曲的影响会随着城市规模提升由抑制转为促进.异质性检验表明: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企业,高校扩招对国有企业的工资扭曲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城市层面,中间规模城市的工资扭曲下降最多.  相似文献   

9.
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省10个典型农业县的调研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规模异质性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和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表明:(1)个人特征对回收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基本一致,其中农户对残膜危害环境的认知显著影响回收意愿和行为。(2)家庭特征对回收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略有差异,其中劳动力规模正向影响回收意愿,负向影响回收行为。(3)生产经营特征对回收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种植规模显著影响回收意愿,覆膜面积显著影响回收行为。地膜使用类型则只对回收行为有显著影响。(4)政策支持是影响所有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和行为的关键变量。(5)种植大户的回收意愿和行为主要受政策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检验了单个家庭的医疗支出是否受到社区或村落内其他家庭医疗支出的影响.OLS模型及工具变量法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户主、家庭、社区或村落等相关变量,考虑到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家庭医疗支出依然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估计结果稳健.同一社区或村落家庭的平均医疗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家庭的医疗支出增加0.114个百分点.追求更满意的医疗条件、更高的医疗水平和名医是邻里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