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金 《发展》2003,(1):25-30
焦点一:中国距现代化有多远■2000年,中国社科院学者朱庆芳教授提出:按改革开放20年发展速度预测,中国还需13年就可达到现代化标准。■2001年,中国科学院提出中国将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到1999年世界有61个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美国等29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轨道,中国等37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现代化这一在百姓中耳熟能详、约定俗成的词汇,在理论上却是复杂得多的概念,至今仍无定论。中国学者们对现代化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关…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无可厚非的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我们的发展模式也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3.
敬告读者     
《北方经济》1993,(1):1-1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事业都开创了新的局面。十四大在总结十四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发展方面一个值得重视的成绩,是既顺乎潮流,又特立独行,为人类贡献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中国已具备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前应从三个层面把握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应成为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新内涵,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相似文献   

5.
绿色GDP核算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建华 《浙江经济》2004,(12):32-33
当前,经济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对绿色GDP的讨论很热,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而是人们反思中国25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轨迹必然提出的一个问题,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宇 《发展》2012,(6):31-33
20年前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滚滚大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入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由1992年的2.69万亿元一跃而成2011年的47.16万亿元,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5000美元新台阶。今天,虽然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没有变,但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我感触颇深: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是解放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30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城镇集体经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粗放经营到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海平 《港口经济》2008,(10):17-18
盛况空前的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2008年9月27日至2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温家宝总理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温总理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有光明的前途。改革开放一定要贯穿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与广东的实践牛正武综观广东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历程,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和指导了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又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依据和证明。下面,从三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总结历史经验、应对现实挑战和决胜未来科学发展三个层面,思考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科学论断。从总结新中国60年历史看,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体制源泉、动力源泉。从应对现实挑战看,解放思想、创业创新、推进全面改革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路径。从未来发展看,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抉择。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中华大地发生了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这就是邓小平南巡发表讲话,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崭新阶段。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圈可点的历史篇章,十年后的今天,它对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系统理论的提出,即以科学的政治选择为根本方向;以渐进的政治战略为发展步骤;以崭新的政治模式为实现动力。它是邓小平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世界各种类型现代化发展特点的优化整合与历史超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浦东开发整整十年了。每当我隔江眺望浦东,那伟岸峻拔的金茂大厦,端庄亮丽的国际会议中心,屹然挺立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尽收眼底。特别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更勾起我对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怀念。作为一名浦东新区的建设者,我有幸聆听了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并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参加了开创浦东改革开放新局面的进程。我们回头凝视十年来留下的历史足迹,倍感小平同志非凡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前瞻性。浦东改革开放有今天,上海改革开放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有今天,无不得益于我们有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15.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历史关头最重大的治国方略之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健康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邓小平同志在计划经济体制重围之中,提出要把特区办成“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一句话,经济特区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浪涛滚滚而…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对本国国际化的推进和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扩大了国际联络,重视了吸取国际上的技术和经验。是在国际化不断深入与提高的过程中,才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经济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时也是当代世界历史潮流的理论反映。中国与世界,是邓小平经济思想产生的现土壤。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的开放论刘世文当我们探讨当代的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波澜壮阔的历程时,我们会明显的看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现代化的重新启动,是在改革、开放的巨轮推进下起动的。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其对当代世界和中国...  相似文献   

19.
简论邓小平的价格改革思想李东方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关于价格改革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决策》2008,(9):3-15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不寻常的30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值得大书特书。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3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