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岩 《沪港经济》2006,(2):28-31
走进泰泓花园售房大厅,我马上就注意到了眼前这位学生模样的"女孩",身着牛仔裤、脚踏运动鞋、丝毫不着脂粉的她,就是今天女主人公的"千金之一"--方婷.之所以称为"之一",是因为她还有一个孪生姐姐.方婷从英国回国后放弃去其他大公司工作的机会,主动帮母亲打点家业,她将这种行为视为"支持母亲的具体行动":"说良心话,干这么大的事业不容易啊,我理解母亲.母亲很辛苦,做子女的应该为她分担一些.何况,我是来泰泓学习的,虽然我在国外也是学工商管理的,但实际的东西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
她是母亲,常常照顾不了自己幼小的孩子;她是女儿,母亲几次重病时,她不能陪伴在身边.但她却在事业上写下了华丽的篇章,其中一个成果的研发就比国内同类产品节约生产成本48.8%,投入使用后,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各级厂站自动化应用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目前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3万元.这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肃电力信通公司女职工张波.  相似文献   

3.
吃亏是福     
母亲今年83岁,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行动自如,孙儿嫡女承欢膝下,乐享天伦.这是她老人家最大的福分,更是儿女最大的欣慰. 母亲善良仁爱、胸襟开阔,她用朴实浅显的道理教育我们姐弟五个:要说好话,办好事,成全别人;不占便宜,吃亏是福;同情弱者,帮助难者;不要忘本……母亲没有上过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和高深理论,这些话谈不上是家规,也不能说是家训,只是她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和领会.这简单的表达,却在我们姐弟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古币的价值     
母亲病倒了,病情比以往每次都重.她老人家快70岁了,我心里格外沉重和担忧.   一天,已经是后半夜了,母亲柔弱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赶紧爬起来快步来到母亲床前.母亲又让我把妻子也叫过来,我茫然而顺从地照办了.母亲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个小小的红布包,然后慢慢地一层一层解开.里面是一些古币,有三十几个,外圆内方,青铜颜色,像出土文物.   ……  相似文献   

5.
母亲     
站在母亲的墓碑前,只有独处,才能浮想联翩. 我用心灵与母亲对话. 我能说什么呢?说什么都是事后了.在生命最后的那一刻,她用尽全身的力气想张开嘴,我以为她是在用力喘气,所以让护士把氧气开大--已经是最大了.我相信她想说些什么.几个月以来,她说话已经很不清楚了,还在模模糊糊说着子女.她操惯了心,事事都放心不下,就连别人下厨房都要走到跟前叮嘱:米饭要放多少水,炒菜的调料要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其实,能下厨房的都有两手,谁还不知道这些.  相似文献   

6.
焦裕禄同志逝世多年后,他的子女写了一封信,从中我们可以读出焦裕禄作为父亲对子女的特殊的“爱”. 信中写道:“您去世后,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鞭炮、没有欢笑的春节.我们最怕过春节、也最怕清明节.那几年,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是流着泪包一整夜的饺子.大年初一给我们下完饺子后,她却不吃不喝地躺上一整天.我们心里清楚,母亲是在想念您啊!每到清明节,母亲手把着我们的小手给您扫墓,她有几次哭得昏倒在您的墓前,不得不让人搀着她回家,那情景让每一个人都心痛”,“您的六个孩子,如今最小的也人到中年了.  相似文献   

7.
7年前那个春天,母亲不幸患了乳腺癌。开始,我们怕母亲承受不了打击,便没有告诉她实情,只说是长了一个良性肿瘤。可做完手术后,母亲就明白了,因为她的左侧乳房被全部切除了。  相似文献   

8.
鱼是水中魂     
《中国招标》2015,(48):41-41
他俩的爱情,差一点点就夭折,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她母亲不幸婚姻的影响。她母亲是个出身卑微的女子,父亲是高干子弟,地位的悬殊没能阻挡爱情的脚步,但结婚后的母亲受尽公婆的凌辱,父亲也在外面养起了情人。母亲在绝望中喝毒药自杀了,临终前告诫她,找老公一定不要找比自己强的,女人需要爱情,更需要尊重。  相似文献   

9.
江娃  吕宜成 《西部人》2004,(6):25-26
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剩下她和3岁的儿子过着清苦的生活.孤儿寡母的日子可想而知,实在无奈之下她将3岁的儿子送养他人,然后另嫁.几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成为留美博士,她多想儿子能叫她一声“妈“,然而儿子却以她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为由,拒绝了.……  相似文献   

10.
母亲     
说起母亲,我就想到了平实、纯朴、乐观、坚强。 母亲小学毕业,只认识儿女的名字。她一直没有工作.年轻时在田间劳作,年老时为儿孙操劳,但母亲从未抱怨过什么。当有人问起70岁的母亲晚年生活情况时,她的脸乐得像盛开的花一样,宽慰而自豪地说自己曾经受过苦、挨过穷,但如今一切都好了,因为她跟前有六个活期存折可以让她随时支取。每每听到这话,我们兄妹六人就深感汗颜,因为母亲从未花过我们的钱,只靠父亲的退休金生活,有时勉强接受后就又如数给了我们的孩子。无奈之下,除了给她买吃穿用品外,很少给她钱。令我们欣慰的是没有多高文化程度的母亲,竟然把她的六个儿女比作她一生劳作积攒的存折.贴切而温暖。  相似文献   

11.
胡珊 《宁波通讯》2023,(2):19-21
<正>2022年12月7日,当母亲笑眯眯地告诉吴婉榕,明天她准备到海创社区参加一场亲子活动时,吴婉榕心中一宽,脑海里旋即浮现出一年前母亲刚从老家成都来到海创社区帮她带小孩时的情景。那时由于人生地不熟,母亲产生了种种不适。但如今,她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遇到一大群跟她一样的随迁老人,有了自己的圈子和朋友,生活渐入正轨。  相似文献   

12.
一位40多岁的农民,为捡来的智障孩子治病,他没娶媳妇,不修房子,花去了靠养牛、打工挣来的10多万元. 在慧心启智学校学习两年,孩子终于开口说话了.当孩子断断续续从心底里发出“爸——爸”时,他激动地流泪了:娃有希望,能说话了.即便前头路是坑,这辈子我就陪娃一块走下去! 一位母亲培养失明的儿子登上了省少儿歌舞大赛领奖台后,投身智障儿童教育工作.当曾患自闭症的孩子亲她,给她端凳让座时,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她说:“来世界上的所有孩子,都有天使般的可爱,有母爱就能打通智障孩子的心窍.”  相似文献   

13.
这几日,我的心绪烦乱极了。看着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的心痛如刀绞。父亲去世已有半年多了,和父亲相伴近30年的母亲从此再没露过一丝笑容。我非常爱父亲,也深知父母在风风雨雨几十年中的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因此在父亲去世后的这些日子里,我总是小心地绕过父亲的话题,深恐哪个不经意的字眼会碰破母亲心灵的创口,希望时间能慢慢减轻她无言的疼痛。然而,母亲与我交谈得也越来越少了,下班后,她总爱独自呆在卧室里,默默地缅怀过去。“这样下去,她挺不了多久的!”母亲的老友常常焦急地提醒我。谁来助我替母亲挣脱她无尽的痛苦?我心烦…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用“鼓励”送儿子走进清华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艺术的鼓励下,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谁又能相信她的儿子幼儿园起,就曾被老师贴上“差生”的标签。当幼儿园老师告诉这位母亲说“你的孩子表现很差,别的孩子上课至少能安静地坐三分钟,他连一分钟都坐不住。”母亲没有失望,她将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的一天,正在宁波奉化的叶泰海接到来自加拿大的噩耗,母亲因病溘然去世。顿时,这个中年汉子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母亲是1998年中风的,2002年再次中风,当时已不能动弹,整天躺在床上。但叶泰海从母亲微弱的眼神里读懂了她还牵挂着生她养她的东海之滨的那片土地。  相似文献   

16.
高挑的身材,独立、干练.这是8月赴重庆履新的丹麦总领事安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渝三个多月,安雅一直很忙碌.在重庆荣昌,她刚刚参加了“中国—丹麦高效养猪及环境保护论坛”.接受采访前,她正忙着为12月7日在重庆举行的“2013中丹医养结合高峰论坛”做准备. 谈起她在重庆未来五年的总领事任期,她信心满满,已着手“五年规划”.而谈起随她一起到重庆定居的两个儿子,她又笑意盈盈,显露出一位母亲的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从乡下带来一包苜蓿芽菜,在厨房正忙着做。母亲在县城给我带孩子,很难回老家。清明时节,我们专程回老家祭祖上坟,到老家后她首先是忙着到地里掐苜蓿芽,我们全家都喜欢吃苜蓿芽菜。这些年来她腿脚一直不好,双膝跪在地里掐一个上午,让我很过意不去。小时候,母亲在地里掐苜蓿芽时。我要么趴在她背上,要么顺手抓起一把土灌进母亲领口,等她回过神来时我已经欢笑着跑远了,而且还不忘边跑边向空中扔一把土,这是与掐苜蓿芽有关的最欢乐记忆。  相似文献   

18.
吴尚 《新财经》2009,(10):51-51
母亲今年整六十。在我眼里,她不像一个老人,我也从未把她的年龄放在心上。母亲,也许是万能的——对一个儿子来说——她的怀抱和故乡没有两样,在我伤心的时候,随时在等候我回家。  相似文献   

19.
路上的风景     
母亲家在市郊,她骑自行车到市中心上班已有十多年了。每天往返三十多里,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今年在母亲的生日家宴上,我和哥哥再一次商议给她买辆电动助力车。母亲坚决地说:“又不用赶时间,而且正好看看沿途风景,这样挺好,就不要花冤枉钱了。”看到她这样执着,我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0.
本期人物:郑嘉豪因骨癌而截肢的初二学生母亲踏进房门,记者看到的是郑洁的遗像。郑洁,郑嘉豪的母亲,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的故事,全由郑嘉豪的外公郑尧臣向记者述说,而郑嘉豪则在一边沉默不语,眼中泛着泪花。郑洁1959年出生,做过知青,回上海后顶替母亲进纺织厂。1980年后,纺织业全线崩溃,她随着失业大潮下岗,做起了化妆品生意。她29岁时结婚,37岁生下儿子郑嘉豪,但这以后厄运一直缠着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