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频繁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在某种程度上催化了危机的蔓延。危机期间,三大评级机构频繁下调欧元区国家特别是"欧猪五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引起了金融市场的明显波动。本文对2008年10月31日至2012年1月13日期间"欧猪五国"主权信用评级变化的国内、跨国金融市场溢出效应以及不同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信息的金融市场溢出效应分别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所扮演的推波助澜的角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哈佛学派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SCP范式下信用评级市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分析总结得出:信用评级行业在行业格局、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寡头垄断状况,必然导致效率低下的市场行为,大大增加金融市场风险。通过系统分析信用评级市场,为我国发展本土信用评级市场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主权债券利差的变化作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多种复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一般风险规避指标,选取2008-2013年欧盟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对金融危机以来主权债券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债务总体规模和宏观经济的基本要素对主权债券利差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对主权债券利差的影响则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主权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中发挥预警作用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各国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主权债券的增多,主权信用评级从商业领域步入政治经济领域,不得不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评级公司在对主权风险进行评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道德风险、评级失误等,对主权评级过程、模型进行研究、修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标普公司主权评级模型进行了介绍,对主权评级模型提出建议,并对美国主权信用登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6日,标普下调了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受到不利影响的同时,又有哪些机遇?中国应该怎样应对?本文对此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两次大的主权债务危机,一次是2009年12月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简称欧债危机;另一次是2011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达到了宪法规定的上限,可能发生债务违约,称为美债危机.本文从起因、发展过程、应对策略、结果、影响等方面对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以期对中国经济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备受国际投资者的质疑.文章以中国和美国在2008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发行的固定利率附息国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真实利息成本模型来分析主权信用评级对中美两国国债发行成本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标普信用评级的变动并未对国债发行成本产生预期影响.进一步,文章结...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使银行陷入困境,政府不断向其注资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危机爆发后,爱尔兰国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治理,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爱尔兰提供了援救。爱尔兰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以及整个欧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危机更显现出了国家主权信用监管的不足。本文以爱尔兰债务危机为基础,对国家主权信用监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如何在国家层面及区域经济联盟的层面对政府信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使银行陷入困境,政府不断向其注资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危机爆发后,爱尔兰国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治理,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爱尔兰提供了援救。爱尔兰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以及整个欧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危机更显现出了国家主权信用监管的不足。本文以爱尔兰债务危机为基础,对国家主权信用监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如何在国家层面及区域经济联盟的层面对政府信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0.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的总体表现比较糟糕,其评级的独立性、有效预警作用备受质疑,不仅前瞻性不足,而且评级行动加剧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敏 相似文献
11.
主权CDS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主权CDS是否影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几种观点和研究,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试图进行弥补。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在对样本区间和国家进行分组的基础上,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了主权CDS息差与国债息差的价格发现过程,此外还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了各国主权CDS息差之间的传染效应。结果发现,虽然主权CDS在价格发现过程中占据领先地位,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主权CDS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各国债务危机之间确实存在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2.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国家国债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深入分析国债和股票市场风险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两者关系的理论框架,将股债相关性的变化归因于贴现率、资金流、风险三大因素的复合效应。利用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德国的数据,对国债和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多角度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框架能够很好地解释危机前后各种股债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持续增加,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伴随新兴经济体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其债务规模也在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特别是2008年以来,希腊等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频频发生,对世界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研究构建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预警系统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阐述债务危机形成机理和影响,梳理债务危机相关理论和文献;讨论债务危机预警手段及相关标准选择,总结归纳多种研究模型和方法的优缺点,并说明本文采用Logit模型研究问题的依据和过程;基于Logit模型,选取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共十个新兴经济体1980-2017年数据进行债务危机预警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ogit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率发出预警信号,对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有着良好预警能力;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给出相应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离岸金融市场受益于税收优惠及高度自由化的政策环境,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与此同时,离岸市场资金短借长贷的特点也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加脆弱。本文利用亚洲美元市场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就离岸市场对货币主权国金融市场的冲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离岸金融市场繁荣发展阶段,离岸市场的波动对货币主权国的冲击影响比较大,此阶段应是监管部门风险调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主权信用违约互换的运作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频发,使得主权CDS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本文分析了主权CDS的市场发展状况、运作及定价机制;考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主权CDS的行为;提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研究发现:(1)主权CDS息差变化受到了欧元区因素、本国因素、投机和代理对冲的影响;(2)短期主权CDS供不应求;(3)禁止主权CDS的裸卖空交易存在不合理性;(4)西欧主权风险外溢使得东欧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CDS市场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股市的功能不仅局限于为上市公司融资,它还会对消费产生影响,健全资本市场的股市财富效应十分明显。由于中国股市规模偏小、股市存在"挤占效应"、上市公司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股市价值的持续变动趋势不稳定以及投资者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因此,应从扩大股市规模、消除市场的过度投机以及推行"富民政策"来使得中国股市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