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西区政府为了做好农垦、林业、煤炭、华侨 4系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于 2 0 0 0年 7月 7日下发了“关于农垦、林业、煤炭、华侨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区统筹的通知”(桂政发 [2 0 0 0 ]31号 ) ,现就有关农垦的内容摘登如下 :一、从 2 0 0 0年 6月 1日起 ,将农垦系统企业职工 (不含事业单位 )的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区统筹 ,实行全区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纳入全区统筹的企业 ,必须按自治区规定的缴费比例和核定的缴费基数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凡有财政亏损补贴的企业 ,由财政…  相似文献   

2.
1 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7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9年1月 ,国务院又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确立了目前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其内容如下。(1)缴费比例。企业缴费比例由各省政府确定 ,一般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0 % ;若退休负担过重 ,如果省的企业缴费比例需超过20 % ,应报经中央政府批准。(2)个人账户。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 %为每个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账户 ,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其余部分从已缴费账户中划入。个人账户每年按不低于同期居民存款…  相似文献   

3.
核心提示: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郝就《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规定,用入单位缴费比例为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至8%,缴费年限累计15年以上可以领取养老金。该办法同时还规定,农民工跨统筹地区就业并继续参保的,可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于续,原则上不“退保”。  相似文献   

4.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现状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推动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自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以来,全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展开多种方案齐头并进的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国发[1995]6号文件规定,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实行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机制。到1996年底,全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改革方案。山东等…  相似文献   

5.
兵团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初探曾林,刘兆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是国务院国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笔者对兵团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一粗略探讨,供关心兵团养老保险制...  相似文献   

6.
范琛 《农业经济》2012,(3):54-56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核心内容.国内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独立性、综合性、融入型.这三种制度各有优缺点,无法满足不同农民工养老需求.从我国实情出发,在养老保险尚未实行全国统筹情况下,现阶段应采取分类、分层方法,分步骤解决农民工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2009年底推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参保方式上具有半强制半诱导性,在资金来源上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更明确,在缴费方式上按年缴费多档位可选择,在筹资模式上采用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存在集体补助资金缺位、地方财政资金到位状况缺乏监督、年轻农民参保比例低、筹资水平较难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等问题,应当设立动态可调的新农保养老金替代率基准,采用缴费基数属地化的比例制缴费方式,提高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防范个人账户空账风险,理顺新农保与城乡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8.
用三圈理论分析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困扰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痼疾有:转移接续影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模式的20%作为社会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空账;替代率较高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处于困境。因此,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创新设计,建立首创者德国一样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最终消除困扰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痼疾。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将现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划分为两种,即以上海、成都为代表的综合社保模式和广东、浙江等为代表的农民工输入地的统账结合模式,并从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给付待遇等多方面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社会发展与稳定,而且也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行市级统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范围扩大,基金抵御风险能力大大提高,社会保障功能明显增强.但从目前看,社保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合并之后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制度本质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合并后的制度进行缴费仍不能满足大部分参保人的养老需求。本文通过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缴费制度进行优化,变固定金额缴费为比例缴费,对不同比例缴费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当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一定,缴费比例越高,参保人的参保年限足够长,按照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进行缴费的制度设计可以满足大部分参保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国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其"老有所养"问题亟待解决.农民工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是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主要问题.这足以暴露出现行的有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些弊端.为了实现农民工的"老有所养",我们对其制度设计进行构想,从制度设计的原则、出台一些法律制度以及对未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设想,希望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出通知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务院近日就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发出通知,其要点是:1.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大多数农民工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都没有养老保险,因此农民工的参保率非常的低。这样的现状极大的影响到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实现。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存在的问题,也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实现全国统筹的路径,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正冯毅表示,老一代进城务工者是发达省份滚存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贡献者,他们的养老权益最需要照顾和扶持。他建议,应尽快设立返乡农民工养老机制,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设立"退保返乡农民工专项养老保险",从根本上帮助这部分农民工,使他们享受到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冯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将"退保返乡农民工专项养老保险"作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6.
一、适当降低缴费率,延长缴费期限,调整计发方法。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其中,雇主缴纳10%;雇员缴费5%。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男女均为60岁,不与法定退休年龄挂钩;缴费年限30年。二、实施土地换保障,适当扶持农民工的就业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由最初的个别城市试点推广到现在的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展开,形成了一个全国基本统一的公共养老保险模式.这一制度中基本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实行现收现付制;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实行完全积累制.  相似文献   

18.
分类保障: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 《农村经济》2007,(10):70-73
当前,农民已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三者在职业、收入、居住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其社会养老保险也应有所别:对纯农户,应采取"基础养老保险" "附加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工,应实行"个人账户" "社会统筹账户"模式;对失地农民,应探索"个人账户" "基础养老金账户" "储备金账户"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纯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配套制度;明确失地农民主体地位,完善失地补偿安置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顾问》2010,(2):50-50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农民工返回城镇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的,无论其回到原参保地就业还是到其它城镇就业,均按前述规定累计计算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个人账户储存额。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82名重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现状的调查分析和重庆现行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研究,从城乡统筹的视角,提出了构建低门槛、使参保、广覆盖、易流动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