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广坤 《魅力中国》2011,(8):198-198
个体的道德意识是德育活动的对象,教育者对个体进行德育活动,必须遵循个体道德意识的发展规律。通过个体道德意识的发展规律探讨德育的规律,对德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程东海  李支其 《魅力中国》2009,(31):169-169
德育低效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普遍问题,因此德育课程的价值问题便成为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德育课程价值问题是与道德的可教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德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形成个体的道德行为。但德育课程的最重要也最直接的目标却是促使学生道德思维并提升他们的道德思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德育方式急待突破.虚拟道德情境的运用即是对大学生德育方式的新探讨,对大学生具有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深化其道德情感、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其道德选择能力、提升整体道德层次、增强德育教学效果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萌  吴凡 《新西部(上)》2010,(5):161-161,168
大学道德教育实效性降低是因为德育概念的泛化、急功近利以及模式单一、德育对象的自身原因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关注个体成长,关爱心理健康,注重差异的道德理念,培养道德主体和主体人格,强化"成人"教育,人文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 德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阵地不容忽视. 在德育过程中, 作为德育系统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 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又是两个尤为重要的部分. 德育教育应在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的特点和优势上, 运用协同学的研究方法类比法, 找到二者的衔接点, 从而更好地构建德育体系. 在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联系方式和内容方法上, 同样可以运用协同学的研究方法类比法, 研究二者临界的领域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成本理论来看,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德育效能须提高的情况。高校德育应增强成本意识。增强成本意识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最优利用学校资源的需要,也是德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自觉在高校德育中增强成本意识,可以从构建起立体的德育网络,重视学生个体道德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德育服务等方面体现,使高校德育实现效果最优化和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7.
论虚拟道德情境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芳 《新西部(上)》2010,(2):172-172,169
道德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德育方式急待突破。虚拟道德情境的运用即是对大学生德育方式的新探讨,对大学生具有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深化其道德情感、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增强英道德选择能力、提升整体道德层次、增强德育教学效果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道德表演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是我们进行自我呈现的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道德表演也广泛地渗透和表现在人类社会中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对基础德育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比如,有利于德育回归实践,有利于师生保持积极的态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水平等。充分认识道德表演在基础德育过程中的价值,能够促进基础德育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发展赋予青少年道德教育以时代命题.如何走出传统德育模式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都应该引起深思的问题.根据道德的独有特性和青少年的特点,探寻新的道德人格教育目标是破解该问题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0.
德育本质地具有服务功能,开发德育的服务功能,是对人类生活的本质需要的一种回归。德育的服务功能帮助德育主体实现德育内化;通过内化作用,德育主体内心形成一定的道德自觉、道德信念等内在道德力量,这股力量又将帮助道德主体走出道德困境,趋向人格的、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服务功能。德育教师应以创新精神来实现德育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走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禹建柏 《理论观察》2007,(2):121-123
不断强化的努力与低效乏力的结果之间的反差,一直困扰着高校德育,令德育工作者十分尴尬。建设“人性化”的德育机制有助于高校德育走出尴尬。德育“人性化”的转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以造就社会化人格为本位的德育目标,创新以发展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样化德育方法,构建隐性与显性相配合的德育课程,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家庭道德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家庭道德要求去处理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形成家庭凝聚力,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方面;以家庭道德来教育家庭成员,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改革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和陈旧的德育思维方式,是时代的呼唤和德育工作者的使命.只有重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使道德理性走向情感体验、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从知识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外在他律走向内化自律、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才能把握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基本走向,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殷丽萍 《黑河学刊》2009,(7):103-104
在德育过程中,创设根植于生活的"有情之境""、活动之境""、有我之境"的师生互动空间,可缩短心理距离,引领学生体味道德、实践道德,在平等对话、平等合作中理解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引领学生在个体生活实践中提升自我,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获得有效的德育情境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绿琴 《魅力中国》2013,(11):102-102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6.
家庭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特殊弱势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他们受到的家庭道德教育情况将深刻影响到个体的健康成长、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将影响到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在观念、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这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构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为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打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教师不仅要挖掘和展示思想品德课德育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中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高校德育素有重知轻情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我们主张将情感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高校德育中的情感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高校德育中情感教育的价值在于:首先,情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素质,促进德育理论教育效果的巩固和提高,能够在高校中建立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和道德形成环境,帮助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业缘关系、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郑奇 《新西部(上)》2010,(4):180-180,155
学校教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存在脱节的现象,离开道德实践谈德育内化形同纸上谈兵.辩证的高校德育工作应以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为关照主体,建立班级德育档案,以辨证促德育内化,并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这正是高校德育回归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英语教师应把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和新时代道德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把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传递给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当然,职业中学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作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