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股票市场一直被称为是"资金市"或"政策市"。以同业拆借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价格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2002年以来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上的隔夜利率与股票价格指数和股市收益率之间的关联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业拆借利率与股票价格指数间不存在长短期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协整关系;同业拆借利率与股市收益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因。  相似文献   

2.
秦伟广  杨瑞成 《技术经济》2010,29(11):103-109
本文对2002—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的每日收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相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了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分别与香港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日经225指数、法国CAC40指数和伦敦金融时报指数之间存在相关、协整关系。进一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结果表明,国际股票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表明中国股票市场日趋成熟,逐渐与相对完善的国际股票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3.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股市是否为经济晴雨表?中国国股市是否与宏观经济关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内许多学者对此结论不一。因此,本文期望通过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的方法对1997年1月到2007年10月的上证指数与宏观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物价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来揭示我国股市变动与宏观经济变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两个多月的数据,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再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HQ,LR,AIC、FPE、SC五个准则确定最优的先行—滞后期长度,最后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股指期货市场引导现货市场的Granger因果关系,从沪深300指数中挑选活跃度最高的20支股票,对其与股指期货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发现6支指标股与股指期货具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宏观数据及股市规模、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季度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学检验。得出的结论是:总体上,中国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对股市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得知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股指波动的影响,再对这一问题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EC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考查上证指数波动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票价格指数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差分与上证指数的差分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差分次数主要受原数据平稳性的影响。最后,给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中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运用JJ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沪深主要股指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之间的长期协整和因果关系。研究发现虽然汇率与股指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美元汇率与A股指数和综合指数有双向因果关系,对沪市B股有单向因果关系,与深市B股没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孔磊 《经济师》2010,(6):87-88
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日渐显著,文章通过研究股市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采用恩格尔—格兰杰两步协整检验法检验了上证综合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总消费的关系。得出结论:股票市场的间接财富效应较强,股市可通过改变消费者心理和预期来影响总消费。  相似文献   

9.
崔畅  刘金全 《财经科学》2006,(11):24-30
近期研究表明投机泡沫具有周期性破灭特性,但传统检验方法无法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特点识别投机泡沫的这种特性,这会对股市泡沫的存在性造成误判.因此,本文引入MTAR模型,通过检验协整残差的非对称调整假设,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否存在泡沫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我国股票价格和其内在价值之间存在着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对均衡的调整是非对称的,即存在周期性破灭的投机泡沫,且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这种泡沫成分正在逐渐减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股市暴涨暴跌从而偏离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现象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协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及投资之间完全没有协整关系,与消费支出之间有弱协整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有强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而检验了近些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反经济周期现象和"政策市"现象。中国金融市场的这种反经济周期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缺陷:股票市场规模小、股市的投机色彩浓重、股市微观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相背离。因此,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可以将一个包含了股市稳定的长期的低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新的名义锚。  相似文献   

11.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其界限是市场失灵的边界,超出这一边界就是"抑制".我们要辨证地看待我国政策市中的政府干预与抑制.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的股市需要救市,而在政府众多的措施中平准基金是短期最有效的.从长期来看,构建一个高效、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完全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做起,才是保证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型的价格操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型价格操纵问题。我们推广了Mei、Wu和Zhou(2005)的模型,研究在市场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的条件。我们的主要结果有:(1)非充分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和有限套利的制约是交易型价格操纵获利的重要原因,投机者套利能力越弱,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越容易获利;(2)当市场中投机者的总禀赋大于0时,即使不允许卖空,价格操纵者依然可以操纵价格来获得利润;(3)如果市场监管者无法杜绝操纵者通过对敲等手段来拉抬股价,则在市场中引入卖空机制反而可以减小股价对基本面的偏离程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操纵者操纵股价的空间;(4)在股价被操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建仓期和抛盘期;操纵期内换手率更高、股价波动更大;在建仓期,回报率与换手率,换手率与回报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我们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检验了我们的结论,发现理论结果和实证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3.
运用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溢出指数,检验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间静态和动态的波动溢出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市场未限制交易前,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波动具有显著正向净溢出效应,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波动也具有显著正向净溢出效应;在股票市场剧烈波动时,波动溢出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均会增加,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的增加会放大股指期货对现货的波动溢出效应。因此,在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不稳定波动的背景下,对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波动进行合理的管制,可降低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而有效防范资本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了十年的风雨岁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2000年底,我国股票总市值已超过4.6万亿元,开户投资者已突破5600万户,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公司达到1063家,拥有98家证券公司、2600多家证券营业部,证券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国外有媒体曾评价道,中国股市10年的发展之路相当于外国股市百年的历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新千年我国证券市场将呈现如如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陈婧  徐宏峰 《经济问题》2008,342(2):94-96
主要运用套利定价理论和建立因素模型研究我国股票回报率及相关因素,为股市的分析提供一个新的工具.通过验证发现:股票价格、市盈率、成交量、流通市值分别在检验的总时间段内不同时期表现出了对股票回报率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股票市场的客观现实和投资者的主观动机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投机盛行的原因,认为投资者自然有投机的倾向,但股市的客观状况及由此而引起的一连串后果才是股市投机的真正根源,从而提出了为减少股市投机成分、促进股市成熟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票市场的渐进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是否弱式有效。不同于传统的检验方法 ,本文的实证分析运用了特别适合于转轨经济体中新兴股市的渐进有效性检验 ,该方法采用时变系数的AR( 2 )自回归模型 ,同时考虑到“波动集群”的异方差影响 ,更能清晰地反映出市场有效性的动态演进过程。加之分年度检验的结果 ,我们有把握认定中国股市从 1 997年开始呈现弱式有效。  相似文献   

18.
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壮大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场革命。它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理念、投资结构、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对于投资者在新环境下转变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司控制权市场与证券市场效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核心地位的日益凸显,以及我国股市中诸多不规范问题的暴露,理论界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探讨.许多学者从"有效市场假说"出发,运用实证方法检验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得出"弱态有效"的结论.本文从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出发,强调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基本学术范畴,不是"有效市场假说",而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在我国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公司控制权市场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功能模块,其发展规范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证券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对于2004年的中国股市来说,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估值之争。 是的,假如高估派占了上风,那么1300点很可能是市场再次下跌的一个起点,千点 论就有可能真正再降临于市。而如果低估派的观点也即“中国标尺”为市场或管理层所 接受,那么目前的市场点位区域就应该是中国股市长期的大底,随着其后迎来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