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盛春光 《商业研究》2013,(1):183-189
伴随全球各地碳金融市场体系的纷纷建立,低碳金融市场这一人为缔造的市场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从介绍碳金融市场诞生的背景入手,分析全球各主要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及交易所形成过程,提出中国构建碳金融市场体系的思路和具体构架。  相似文献   

2.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大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现状,从供需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因素、货币政策方面探讨了引发其波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研究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影响。其次,围绕政策调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机制。最后,从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有效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或称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4.
《浙商》2008,(24):108-108
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如同海啸般震撼,超万亿美元的财富被摧毁,然而最近,位于西上海的上海中环商务区人气渐近火爆、商贸巨头渐次进驻、大手笔项目逐渐显露规模、百联等企业交易红红火火……所有这些都在显示上海中环商务区不同寻常的商业热力,为黯然风暴下的西上海增添了一抹可喜的亮色。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刚过,中国金融市场上就掀起了一场全民投资风暴,越来越多的主体入场淘金。作为机构投资者,背景与出身的不同,是否决定了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基金在判断投资对象上的价值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就必须加快金融国际化的步伐。而在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广州设立离岸金融市场尤为必要;它有利于发展和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有利于我国金融的国际化,顺应了全球金融发展的趋势。本文认为,广州已具备形成离岸市场的条件,并提出了设立广州离岸金融市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李健 《财贸经济》1995,(7):37-40,26
中国金融市场效率与发展战略刍议李健金融市场的效率是市场运作能力和市场功能发挥程度的集中体现。如何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并保持其稳健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问题进行一些分析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8.
未出娘胎,就已经在聚光灯下被细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的成立,不仅是2007年中国经济的大事,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9.
汪涛 《新财富》2011,(9):31-32
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来自于金融市场的暴跌导致全球增长放缓所引起的问接冲击。如果发达经济体再次陷入衰退,中国的情况可能相对较好,但我们无法指望中国再次拯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虽然脱胎于传统金融市场,但和传统金融市场相比,它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并且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特征,作者在本文中结合当前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透彻地分析其八大特色,以供我们鉴别各国现有金融市场的离岸与在岸性质,并为新型离岸金融市场的创立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刘红燕 《商业研究》2004,(12):125-127
加入WTO,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日益增多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以及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现实,中国的中资银行必须思考自身的劣势、优势、差距、竞争、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编辑札记     
《市场周刊》2008,(10):3-3
2008年的9月,风暴接二连三!先是在大洋彼岸。古斯塔夫飓风掠过路易斯安那,人们惊悸未定,更大的华尔街“风暴”接踵而至,“狼真的来到了华尔街”!全世界的金融市场掀起一场“海啸”,而且其规模、程度和影响等堪称“百年一遇”!一向最崇尚“市场”化的美国政府也在这场重“感冒”中“吃药”了:斥资7000亿美元“救市”。  相似文献   

13.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7,(1S):64-65
中国加入WTO五年,银行业正逐步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作为全球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信用卡大国,市场广阔,众多国内信用卡异彩纷呈,加之外资银行觊觎已久,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卡品牌,增强本土信用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前急迫的专业课题。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学术)》2011,(7):68-69
未来金融市场,也就是2011~2013年的焦点在欧洲,而非北美。但美元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所有市场价格指标的参数将取决于美元汇率的走向。综合分析预期,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信用制度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基础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红 《商业研究》2001,(11):23-26
信用制度的建立是金融市场发辰的基础,金融市场同时又作用于信用制度,促进其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快迷发展阶段 急需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持.因此,信用是金融市场产生发展的基础,金融市场促进信用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离岸金融市场主要兴起于60年代,7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全球展开;其类型按实际运作情况可分为4种,按形成过程的特点可分为两种,但无论是采用哪种形式兴办,一般应具备政治经济稳定、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策优惠、金融法规健全等条件;为适应全球金融竞争需要,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和国际化,更好地吸引外资,我国有必要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为此,本文分析了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并提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应选择在上海建立,其模式应选择渗漏型。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大规模爆发至今已有一年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实体经济的收缩远大过预期。全球金融海啸的特征是突发性和高蔓延性。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不过经过一轮去杠杆化和价格调整,金融市场火烧连营的能量已大幅降低,同时各国政府严阵以待、通力配合。因此,出现雷曼兄弟倒闭后那种失控状况的可能性减小了,但是制造危机的温床依然存在。2009年,至少有5个风暴随时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8.
金融市场是各融资主体融通资金的场所,金融市场潜在风险,指融资主体在金融市场上融通资金时可能会产生的资金损失。我国的金融市场从无到有,其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积聚了一定风险。1997年席卷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向我们敲响了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警钟。因此,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商务周刊》2009,(18):88-88
如果把雷曼兄弟的破产作为第一波金融海啸的话,金融界有专家认为今年有第二次金融海啸,但今年二季度随着股市的反转,全球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我们判断金融市场的危机已经见底了。尽管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见底,但是全球实体经济的低增长才刚刚开始。美国失业率依然在进一步的攀升,如果一两年内失业率的攀升依然没有扭转,全球范围内的外需回暖在未来一两年内不会像我们期望那么快回来,所以说中国出口行业依然面临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又称房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美国2007年上半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已经造成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因陷入严重财务危机而宣布破产或濒临破产,危机还殃及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