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国际研发城市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研发全球化过程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空间形态与城市功能,亟需重点关注。综合运用新经济增长、全球价值链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等理论工具,尝试搭建国际研发城市形成与发展机制的理论解释框架。研究表明,国际研发城市的形成根植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刻背景。在新经济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扩张与地方镶嵌改变了全球价值链中研发与设计环节的集聚程度与趋势,构成国际研发城市崛起的外部动力条件;同时,凝结于城市中的基于自身研发资源禀赋的地方竞争优势与研发系统的完善程度是推动国际研发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内生基础。在未来,应当通过融入全球研发网络与优化城市研发系统内外两方面相协调的路径来整合全球力量与本地资源,进而推动国际研发城市的形成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城市成为认识全球经济的一个视角,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全球城市,这既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也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分离"和"集聚"打造了全球城市。信息技术成为全球城市的技术基础。全球城市网络成为全球城市的外部条件。全球公司占据全球城市的关键地位。全球城市的意义在于服务于全球经济,其服务的属性是生产性服务,主要形式是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全球城市驱动全球经济,全球城市集聚一国的经济能量,全球城市应该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方向。全球城市已经成为北京上海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深入阐述西方企业家城市理论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及其基本特征,对主要企业家城市政策的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和综述。指出这些城市政策与实践在全球化与工业空心化背景下帮助西方城市提升地方形象,促进了投资和城市空间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城市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对这些政策的批判集中在社会公正与文化包容两方面。提出西方企业家城市政策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需要注意不同的发展背景与发展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认真考量,构建更加多元包容公正的城市政策。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网络营销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抖音数据从网络浏览量、线下打卡量以及实体转化程度等多个角度分析测度中国城市网络营销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网络营销的空间效应呈现明显的首位分布特征,等级体系更加极化,处于第一等级的六座顶级城市形成首位城市集团。(2)部分中西部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地区也开始获得更大关注,网络极化效应增强的同时,网络均衡性也在扩展。(3)城市实体网络浏览量与线下打卡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城市的网络营销程度与实体转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所构成的“钻石结构”非常清晰,但经济相对欠发达、可达性相对较差的城市网络营销的空间效应往往不高,受到实体发展的限制较大。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现代的托马斯·弗里德曼抑或更早的弗朗西斯·凯恩克洛思,均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和<距离的消亡:通信革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异曲同工的观点:基于新通信技术的信息革命改变了世界,距离不再成为沟通与生产的限制因素;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迅速抹平一切疆界,经济和劳动力可以通过新科技实现信息的瞬间流动.而3G的横空出世,将以加速度抹乎距离的鸿沟,使信息更加通达无疆,实现资讯的全球移动.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城市选择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人微言轻其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产业基础.中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就特别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基础问题,因为其关系着城市化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规律来加以抉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的优势备件,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这会提高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该区域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新竞争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以往时代相比,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新竞争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机制,指出培育城市的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是促使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使城市成为国际化城市、全球城市的根本保证。最后以上海为例,提出了培育城市新发展驱动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不仅是地方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过程,更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契合过程。本文通过构建制度环境、区位引力与空间正义的三维逻辑,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为代表的主要城市,发现中国全球城市构建的路径可归结为以制度环境重构为先导、以区位引力强化为动力、以空间正义维护为保障。相较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的经济先行,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的路径更适合中国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建设尚未健全的现实。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应该基于自身能力与资源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而非强调外部资本输入的外生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分析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的推动下,国内外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研究的动向,重点阐述了我国生态城市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自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一全新的理念,"低碳城市"的概念也应用而生,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理想.文章综述"低碳"的有关理念,结合英国和日本等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适宜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并彰显低碳城市理念的道路,重点以能源结构低碳化、经济结构低碳化、社会发展低碳化以及技术发展低碳化为突破口来探索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控制力与人才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城市因其具有全球经济控制力的功能而成为城市发展的最高级别,而形成经济控制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源泉和驱动力是人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根据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着眼于经济控制力形成的动力源泉,构建与经济战略配套逻辑上升的人才战略,增强北京在区域与全球经济中的控制力,实现城市形态的质变。  相似文献   

12.
世界城市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引领、影响和控制力的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既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逻辑性演进,同时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建设世界城市,就是要建立以雄厚软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城市,而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则包括法律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文化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并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罗凤兰 《企业经济》2012,(6):141-144
城市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单元,也是体系运行的基本单位。城市信用体系的运行能有效改善当地市场的软环境;信用工具的使用促使当地社会资本加速形成,市场效率大幅提高;城市经济的辐射和扩张能力成倍放大。城市信用体系的建设既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建设,也包括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刘波 《价值工程》2010,29(14):142-14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本质应是能量资源节用低耗再生创造、环境生态去污自净循环更新、城市的自然化生态与生态化的现代人居城市有机融合;而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气候、环境、资源一定程度的和谐是生态城市构建的基础前提条件和良性反馈对象。构建"城市森林"是生态城市的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网络是城市存在的空间范式,它在空间尺度上可划分为世界城市网络和区域城市网络。其中,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经历了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等级体系、世界城市网络三个阶段;区域城市网络则包括巨型城市区、全球城市区域、城市群等研究领域。世界城市网络所运用的生产者服务业分析方法中的单一中心城市模式与区域城市网络的封闭模式相互割裂,不能合理解释当代世界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及内在关系。全球价值链可将世界城市网络与区域城市网络有效融合,是研究不同功能城市所组成的多元世界城市网络模式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outlines essential concept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of urban research and offers critical modifications and clarifications to some of its contention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ing of cities as ‘strategic place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at the scale of a transnationally extended urban system. Based on the general contex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I focus on the role of cities in distinct circuits of capital, the switching of capital flows within the urban system and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roles of cities with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 that interconnects cities both in the global North and South. I call into question the established focus of urban economic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cities as financial and service centres, arguing that cities might redirect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towards ‘real economy’ activities, in contrast to relying on the disastrous development model of finance‐dominated capitalism.  相似文献   

17.
车效梅  李晶 《城市问题》2011,(12):84-91
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东大都市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世界城市等级体系中的重要节点。目前中东大都市已经初步具备了"世界城市"的特质,呈现出地区经济控制力增强,媒介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地位提升,以及国际国内劳动力聚集等特征。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下,新国际劳动分工、全球性资本与技术的自由流动以及地方政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相关政策等,给中东大都市发展带来了巨大提升空间的同时,信息化程度低、城市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能力脆弱以及城市治理缺乏等也成为了约束当前中东大都市崛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大国.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育构建世界城市,已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就世界城市理论的历史演进、世界城市的概念界定、特征、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性地阐述了在全球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无形城市作为新时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形态,其无形性和流动性给当前城市运营理念带来了冲击.无形城市给城市竞争力注入了新的参考因子,赋予了城市竞争力新的内涵,必将使城市之间的竞争提升到新的阶段;无形城市顺应了城市二次现代化的要求,也为二次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无形城市使得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受到冲击,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佳林 《物流科技》2004,27(12):62-64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系统管理思想、理念和技术的集合体.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也是城市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不同域市的功能、地位、经济水平、基础条件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发展现代物流模式.主要有交通带动型、工业带动型、商业带动型等模式。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其现代物流发展是21世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