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2010年阜宁县水产站在罗桥镇推广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成效,该模式以河蟹为主.可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及池塘原初生产力,结合青虾、花鲢、鳜鱼等养殖品种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进行养殖品种的搭配.采取种草投螺蛳、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等方法,配套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达到生态、优质、高效的有机统一。利用该技术河蟹亩产可达40公斤以上,鱼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亩效益可达到3000元,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河蟹养殖已完美收官,2018年河蟹养殖将面临新的挑战。据初步调查,2018年养殖规模还在小幅扩张,天气、病害、市场等诸因素变化难测,初春已出现蟹种、草种、螺蛳、用工、饲料等主要成本上涨,如何安排2018年河蟹养殖生产?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结合主产区河蟹养殖业的调查,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近三年河蟹养殖情况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3.
<正>河蟹养殖后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河蟹养殖效益,笔者提醒养蟹户,在河蟹养殖后期,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一、饵料投喂饵料投喂应坚持"精粗结合,晕素搭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原则。投喂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蚕蛹、鱼块等,动物性饵料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70%;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小麦、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30%。各种动、植物饵料都应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日投饵量为池蟹重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提高河蟹高效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增氧设施,采取种草投螺、科学投喂、调节水质、生态防病等生物操纵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5.
<正>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如何模拟好自然环境,实行生态养殖,并不是每个养蟹户都能做到的。据了解,有不少养蟹户总认为,模拟自然环境,实行生态养殖就是在池塘中栽种水草,投放水花生。其实不然,这是片面的。所谓生态养殖,除了在池塘中栽种河蟹适口水草,投放适量的水花生,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外,在科学投喂饵料、池水管理等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总结过去在生态饲养  相似文献   

6.
<正> 一、饵料多们性 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生性贪食,在饵料投喂上,既要满足河蟹营养需求,加快脱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种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蟹池移载足够的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等,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又可净化水质,蟹池水草多,有利于小杂鱼、虾、螺、蚬等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蟹池水草以沉水植物为主,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为辅。二是投放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螺蛳肉营养丰富,脂  相似文献   

7.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是一种生态立体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在自然状态下,乌龟的饵料种类繁多,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饲料均在其摄食范围内,尤其喜欢摄食小鱼、小虾、蜗牛、螺、蚌、蝇蛆、蚯蚓、屠宰下脚料等,也摄食一些植物的茎叶如竹叶菜、豌豆、小麦、大麦、莴苣、白菜、蒲公英、米饭、浮萍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乌龟更喜食玉米、稻谷、螺蛳、青蛙、黄粉虫、蚯蚓以及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河蟹上市价格高开低走,早期价格创多年来的天价,养殖成功率也是多年来最差的一年。河蟹主养区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在经历了春季的低温多雨、夏季持续高温、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之后,对螃蟹全年的产量、规格、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根据目前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在河蟹养殖区域药店的客户统计,河蟹养殖区域普遍平均亩产量80斤左右,每亩效益平均下降1000元以上,螺蛳、水草、人工、塘租、鱼药等投入费用同比合计增加成本约6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出现面积扩张、产量增加、价格低迷的新情况,单一养蟹模式农户获利越来越低,亏损风险加大。为了稳定河蟹养殖业,提高蟹池水体空间利用率和养殖效益,我们向规模养殖大户推广了蟹池混养青虾模式与技术,采取“选购良种虾蟹苗种、种草投螺营造环境、优选饵料精准投喂、生态防病强化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实现了环境、品质、产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改小水体养殖为大面积养殖。大面积养殖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高,天然饵料生物丰富,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养殖水体宜大不宜小,养殖面积以1.7公顷以上为好。二改人工授饵为繁殖天然饵料。蟹池移植足够水生植物,模拟自然生态条件,投入一定数量鲜活小杂鱼、虾、螺蛳、蚬等,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料。三改一年上市为两年上市。目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早期温室培育的幼蟹,当年蟹苗,当年上市,河蟹规格普遍较小,平均为100g/只左右,市场竞争能力差,价格低。因此,加大河蟹上市规格是提高养蟹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河蟹养殖出现蟹种放养时间推迟,螺蛳、饲料投放(喂)不足,水草栽种管护不能到位等新情况,加上梅雨期过长,长期阴雨寡照在溶氧、水草、水质等方面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今年的特殊状况,加强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调研,结合多年来行业的经验、教训,提出后期管理7个关键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水、种、饵"是河蟹养殖的三个基础条件,其中饵料决定着养蟹的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饲料是养蟹成本的主要构成,约占总成本的60%以上,选料喂料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河蟹摄食生物学特性1.食性。河蟹属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等,动物性食物有鱼、虾、螺、蚌、水生蚯蚓及昆虫等,植物性食物有金鱼藻、菹草、  相似文献   

14.
旌德县俞村镇合锦村泉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有效提升河蟹产出效益和上市规格,自2010年开始在种草、移螺的池塘生态养殖基础上,摸索使用微孔增氧技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中具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水草是河蟹的天然饵料许多种类水草是河蟹良好的植物性饵料,如: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浮萍等。另外,水草多的地方,各种水生昆虫、小鱼虾、螺蚌蚬类及其他底栖生物数量也较多,这些又是河蟹可口...  相似文献   

16.
<正>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通过人工营造并维护好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使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向有利于河蟹生长点方向发展,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河蟹生态养殖所产河蟹产量高、规格大、品质  相似文献   

17.
荸荠田水浅、土肥、底栖动物丰富,可用以培育蟹苗与成蟹养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中动物性饵料,而且还能减少荸荠病虫害发生,同时又能保证河蟹用水和荸荠一生都不得缺水的习性,从而形成荸荠与河蟹共生互利、节肥省饵、节水节地、易行好管等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在同一池塘内进行河蟹、龙虾、鳜鱼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  相似文献   

19.
河蟹生态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的生态养殖,非常注重对水体水质的调控。通过对养殖水体采取定期换水、分阶段进行水质调控、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等措施,使养殖水体的水质充分满足河蟹  相似文献   

20.
<正>提高成活率是河蟹养殖取得高效益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宣州区水产科技工作者齐心合力成功探索出了以"种草移螺,大规格低密度投放,科学投喂,综合防病"为核心的生态养蟹技术,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