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鄢雨诗 《中国市场》2010,(48):92-94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金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先导力量。我国计划在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这要求我国必须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因此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关系金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综合得分函数,进而使用得分函数对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做回归分析,研究了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专业财务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新形势下,一些财务公司转型发展意识不强,金融功能发挥不到位,金融创新比较薄弱,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我国财务公司金融功能和金融创新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财务公司金融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功能发挥现状,并提出金融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产物,有着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区域金融创新的新动力,在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很大。文章首先分析互联网金融概念和发展现状,其次研究了互联网金融与区域金融创新的相关性,最后对如何促进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提升区域金融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金融创新、金融深化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金融的健康发展是金融创新、金融深化与金融监管的统一;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金融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发展金融创新、推进金融深化、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创新的不竭动力,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不断刺激着金融创新,使金融业由此发掘出很多新科技。这些新科技让金融业运作成本降低,扩展了银行业务,同时这些新的科学技术也让金融业衍生出许多新生工具。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促进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许多在运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障碍,让金融交易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而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又依赖与金融科技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传统金融分业经营和信息不对称的业务模式,难以满足实体经济中的融资需求。从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信息金融、平台金融和碎片金融的创新来看,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金融服务人群的扩大、产品类型的多样和风险管理的个性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三根支柱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的角度对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进行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通过第三方支付打开了以互联网平台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以互联网征信为核心开发出更多种类不同风险匹配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与定制化也丰富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7.
《商》2015,(20)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力量源泉,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进行分析,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创新以及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银行体制改革成功是其根本动因、银行业内部激烈竞争推动了金融创新、金融制度改革为金融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创新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品种不断增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金融创新在提供规避风险和获利手段、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推进经济金融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本文在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创新风险的基础上,从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创新主体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的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是当今金融业的最显著特点,其中,金融创新是最关键的。上世纪60年代由发达国家兴起的金融创新,彻底的使金融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全新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出现,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使发展中的国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极大地活跃和繁荣了金融业,使资金通道更为通畅,资金运用更为有效,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同时,金融创新活动还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金融创新过度同样会给金融系统带来致命打击.本文基于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影响,从而探讨我国金融业金融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操作不当,会直接对金融法律的应用效果造成影响。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口,对整个金融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从运行方式入手,根据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法律作为一种监督和管理的手段对金融创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将以金融创新和金融法律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点,对金融创新和金融法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时代的大门已经敞开,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金融科技的兴起为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智慧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新模式,正逐步改变着金融服务的传统面貌。然而,智慧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金融科技创新的概念,科学评估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并探索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基于此,本文从金融科技创新的基本理念出发,深入分析了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为智慧金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我国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产生了金融风险,使金融危机频频发生。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金融创新的风险与金融管制的重要性。接着从金融创新角度对两者关系进行阐述。最后分析了我国金融管制存在的问题和金融危机后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陈勇  姚辉 《市场周刊》2004,(8):56-57
金融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通过对比考察中外银行。业金融创新各自的特点和进展状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着重指出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推动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对机遇,普惠金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具有的快捷、便利、包容、开放和创新的特点,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弥补了普惠金融服务面积小,业务量小和信用经验不足的缺点。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发展策略,以促进中国普惠金融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行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我国的金融发展出现了新业态。传统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不断改变,银行业务范围也因此逐渐拓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体制仍不完善,出现了多种风险及监管问题,影响了银行的运营和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亟须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来维护金融秩序。文章研究了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成果及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了管理方法,以帮助银行经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工程与金融效率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70年代以来,金融管制普遍放松,金融自由化席卷全球,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金融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直接促进了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风险管理技术的爆炸式增长,使金融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在这一深刻的变化中,作为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理论基础和技术保证的金融工程,于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领域中出现,并伴随和推动着金融创新的变革。到90年代,大规模、大范围地运用金融工程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来解决日益复杂的金融、财务问题的金融工程化趋势已不断加强,金融科学已从传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金融特点的中国模式成为金融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建立中国模式的过程中也要求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金融创新,解决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推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立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已经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现阶段,随着互联网金融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其对于传统金融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传统金融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同时,对于互联网对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金融创新是"双刃"工具,风险与收益并存,银行业经营发展应坚持审慎原则.文章提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应始终坚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基本准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开展金融创新,持续提高针对金融创新活动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