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祎  王少英 《经济论坛》2013,(10):87-89
贸易条件作为衡量贸易利益和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其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通过2003~2012年我国纺织品按HS编码分类的商品历年进出口数据,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成9类,建立面板数据,分析分散度指数、结构变化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技术含量以及世界进口增长率等贸易结构因素与收入贸易条件①变动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改善我国纺织品贸易条件与贸易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SITC五位数分类商品与制造业28个行业的对照表,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和价格贸易条件进行测算,结果显示:第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较高,但其价格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相反,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较低,但其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改善。第二,中高技术制造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和贸易竞争指数同向变化,呈现"价量齐涨"的趋势;中低技术制造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和价格贸易条件反向变动,呈现"量涨价跌"的趋势。第三,进一步发展中高技术行业,同时提升中低技术行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是防止中国制造业出现"贫困化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2)对贸易条件波动性分阶段考察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著下降的。(3)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中德贸易条件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德贸易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民国中期中德贸易中主要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及其变动的系统量化分析,对中德贸易的综合贸易条件,出口个别贸易条件和进口个别贸易条件分别进行细致的统计和计算。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中德贸易个别贸易条件中出口贸易条件有利于中国的成份居多,而进口贸易条件却在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面发展。两相比较,出口贸易条件指数上升的速度要快于进口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速度,就综合贸易条件而言,还是对中国有利的因素要多一些。  相似文献   

5.
欧盟一体化与中欧经济合作钟伟(无锡轻工大学)中欧经贸合作现状1.贸易从进出口贸易总量上看,中国与欧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1992年为174亿美元,1993年为261亿美元,1994年为315亿美元,1995年估计为377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东盟双边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香茶 《经济论坛》2005,(21):28-30
一、浙江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 (一)双边贸易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与东盟双边贸易取得全方位发展,除1998年受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影响出现短暂萎缩外,近15年来双边进出口贸易逐年增长。尤其是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双边贸易在浙江省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见表1)。  相似文献   

7.
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世界第七位升至2005年的世界第三位。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23.8%;进出口货运量21.5亿吨,增长1.3%.[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中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签订以来,两国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双边贸易迅速增长,贸易领域不断拓宽,中澳贸易总额从2006年的135.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03.9亿美元,增长了50.36%;2008年又创下272亿美元新高,比2007年增长33.6%。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9.
进出口总额是一国经济贸易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时间序列理论,以我国1950年和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基础,建立AKIMA(2,1,2)时问序列模型,并对我国未来5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做出预测,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重点研究全球最大的商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由东盟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目标是发展建立贸易和投资合作,并覆盖亚太国家经济区。这是全球经济在贸易冲突中的机遇与挑战。RCEP总经济规模为27.53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7.7%。RCEP贸易总额115,45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9.4%,将东盟经济与全球经济(GlobalSupply Chain)连接起来,全方位覆盖。泰国的地理位置优势,  相似文献   

11.
1995-2003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变动统计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按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计算)也不断加速,从1996-200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3.6%,加速到2001-2003年期间的6.0%,其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商品贸易(按出口额计算)的增速。以下提供的是1995-2003年期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增长变动趋势统计资料,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得失的重要指标。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肾密,但大部分后发国家却面临着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从理论上讲这不利于贸易利益的获取及维护。从中国的贸易条件变化和贸易利益分析中发现,贸易条件并不能准确衡量其利益所得。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下,坚持比较优势及培育稀缺要素成为后发国家获取和维护贸易利益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条件:一般趋势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贸易条件都被认为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各国对贸易条件的变动都十分关注。通过收集中国历年来贸易条件数据,首先分析了过去这些年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然后先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因素与贸易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使贸易条件朝着中国对外贸易有利的方向发展,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成真正的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新形势(一)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 1、各国经济相互融合与渗透越来越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全球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技术革命不但催生了一批现代化的新兴产业,也使国与国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度提高,2003年世界单边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达到74820亿美元,2004.年约为8200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地位促进中国参与国际商品交换当代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在80年代后半期的5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约55%,而且,出口商品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世界银行对不同收入水平的120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初级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普遍显著降低,而制成品的比重却明显上升,在1989年世界贸易中,制成品贸易已占贸易总额70%。同时,在制成品贸易中,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大量增加,传统产品出口相对萎缩。据美国电子界的统计,目前全世界电子产品的销售额为5500亿美元,预计到本世纪末,世界电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同美国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7-2006年中美贸易数据观察可以得出,中国同美国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低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中等技术产品极大的进口份额和中等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不平衡。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同美国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韩国反倾销法杨坚(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韩国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中韩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均据韩国经济企划院统计局数据)自1985年起显著增加,当年贸易额达12.9亿美元,1988年起贸易额跃升至30亿以上,1991年韩国对华出口23.7亿...  相似文献   

18.
一、90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经历着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新态势,调整与改革之风席卷世界各国。199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从1995年的3.5%提高到3.8%,1997年可望达到4.1%,其中发达国家为2.5%,发展中国家为6.2%。世界经济已进入全面复苏的第四年,前景谨慎乐观。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一)国际贸易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在提高。1995年世界贸易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其中商品贸易额达4.87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1.23万亿…  相似文献   

19.
崔玮 《时代经贸》2012,(18):92-9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文化贸易得到了繁荣发展。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中国文化商品贸易还略显不足。本文在分析了中国文化商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以1992—2009年中国与9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1力模型及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象国GDP、文化距离、贸易条件、科技应用水平、共同语言对中国文化商品贸易有正向的影响,而地理距离、共同贸易区对中国文化商品贸易有负向的影响,而中国GDP、中国及对象国的人均GDP对文化商品贸易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非贸易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半年中非贸易特点2011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环境持续向好的宏观大背景下,中非贸易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90.08亿美元,中国与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和贸易产品都保持基本稳定。但是,中非贸易增速较2010年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