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传统生产技术强烈依赖于石油资源,而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煤制烯烃技术是连接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实施石油替代战略、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的技术途径和战略发展方向。甲醇制烯烃是实现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必须解决与反应原理、催化剂、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突破,众多企业将煤制烯烃列入发展重点。文章对煤制烯烃的发展背景、现状、趋势走向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煤化工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史,现在到了发展的黄金期和机遇期,也是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时期。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煤化工技术,打通煤、石油、天然气下游替代产业链,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如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由于煤化工水资源消耗大,污染物和CO2排放量大,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人才和下  相似文献   

4.
MTO技术发展及工程开发1981年,在林励吾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开始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科技攻关项目。1981-1985年进行甲醇制低碳稀烃小试研究中,大化所在国内首先合成了ZSM-5型沸石分子筛,这项成果198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的三等奖。1987年,原国家计委科技司和中国科学院将"甲醇制低碳烯烃过程"项目列为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和中科院"重中之重"项目,并在大连化物所建立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烃中试基地,对该过程进行中试规模的攻关研究。1989年底,建设完成了日处理量1吨甲醇  相似文献   

5.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等)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塑料、 合成树脂、纤维、橡胶等大宗重要合成材料的基础原料。一直以来,生产乙 烯、丙烯需要消耗大量石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乙烯、丙烯 的需求更为旺盛,长期供不应求。国内自给率只有50%左右,需要进口大量 的石油作为原料用于制取低碳烯烃。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油价的波 动攀升,烯烃生产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原油进口的激增,给国家的能源安全 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田宏强 《魅力中国》2014,(24):53-53
当前,我国的煤化工产业正在由以煤炭焦化技术和块煤气化技术为代表性的传统化工,向精细煤化工领域发展。这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实现能源多样化,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促进后石油时代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产品,因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而需求旺盛,新型煤化工产品,在高油价的大背景下竞争力凸显,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在石油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具备重大战略意义。本文简述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现状,全面分析了在煤化工领域的战略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神华直接液化项目、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神华宁煤煤制烯烃项目、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庆华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等"十一五"示范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十二五"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奠定了产业化基础。预计"十三五"时期,将是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的集中建设期。现代煤化工是一系列先进技术的集成,能够实现物料和能量高效转化、污染物集中高效脱除,兼具"高效、低排、载碳"优势,成为优化煤炭利用方式、提供清洁能源、实现石化原料多元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然而,相比于其它煤炭  相似文献   

8.
正乙二醇是市场容量仅次于乙烯、丙烯的战略性大宗化工基本原材料,其在我国的需求非常大,实际使用已经超过了1000多万吨,最新市场价达到8000元/吨。然而目前我国的乙二醇的产能只有300万吨,每年都有700到800万吨的进口,制约了我国聚酯及下游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乙二醇生产方法是利用石油路线,近年来随着煤化工的兴起,煤制乙二醇受到了企业的青睐。煤制乙二醇技术通用性大,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乙二醇,还可以生产草酸酯、草酸、草酰胺、碳酸二甲酯(DMC)等重要化工产品。不论是能耗,水耗还是成本方面,和石油路线的技术竞争分析表明,煤制乙二醇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提到国内煤制油项目和煤制烯烃项目的产业化落地,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如数家珍。年近70的他思维敏捷,语速很快,一些10多年前的统计数字信手拈来,丝毫不差。一点也不奇怪。在他担任能源局局长期间,就已经看到煤炭产业转型势在必行,他提出"燃料变原料"的观点,曾多次调研考察国内尤其是中国科学院的煤化工创新技术,为力促它们实现产业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发展势在必行现代煤化工产业是近年来被热捧的产业之一。随着中国政府对于环境污染的重视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作为煤炭大国,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成品油和烯烃基本由原油转化而来,而我国缺油、少气、富煤,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曾培炎副总理在前不久召开的替代能源会议上指出,发展替代能源要走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之路。为此,我国产业界正在发展包括煤炭直接液化、高温和低温FT 合成、甲醇转化制烯烃(MTP/M T O / D M T O)等在内的能源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煤和雾霾总是联系在一起。随着国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重视,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显得至关重要。以现代煤化工技术为代表的煤炭清洁转化方式不仅是立足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科学院在现代煤化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靠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推动了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乙二醇等多个项目的工业化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颁奖仪式在昆明举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研究员因在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荣获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作为甲醇制烯烃技术总负责人,刘中民领导研究团队长期开展DMTO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了性能优异的催化剂,合作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实现了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拥有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工业装置的技术能力。周光召基金会是由钟健国先生及其家属捐资,于2006年6月15日在香港设立。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国家,因此受石油资源条件的限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石油供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必须依赖国际市场。为了防患风险,确保能源安全,必须发展石油的替代产品。而煤炭作为我国最稳定、最丰富且廉价的资源,作为替代石油的战略资源,是最佳选择。因此,今后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大煤炭观,要突出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8月7日 一重大高科技项目 MTO 在中国能源之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正 式启动。该项目是由陕西省企业投重 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 所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 公司开发。MTO(以甲醇为原料生产 低碳烯烃)技术,是以煤替代石油为 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等化工产品的 核心技术。其核心装置是一套年加工 一万吨甲醇的工业化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15.
从实施石油替代战略的甲醇制取烯烃技术,到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从实现人类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有效干预,到对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的水调控,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科技进步的“顶天立地”之用。  相似文献   

16.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和各国争夺的焦点,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干扰我国与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合作项目,美国从战略高度采取各种措施力图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威胁。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效果。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必须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替代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煤制甲醇的清洁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析我国甲醇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以煤制甲醇生产中的制气、酸性气体脱除、合成、精馏等进行了工艺技术比较,初步探讨了有关清洁生产问题,提出了部分清洁生产指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内燃机生产占全球总量近三分之一,每年消耗的石油数以亿吨计。由于资源的限制,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很高,给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用甲醇替代柴油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甲醇不易压燃一直是限制甲醇在柴油机上应用的难题。因此,如何让甲醇在柴油机上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应用,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有责  相似文献   

19.
解决石油替代的出路是发展甲醇汽油替代产业。国内已不断推出了新技术和不同规模的甲醇装置设计,为我国从事甲醇技术开发和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设计采用天然气一段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气,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并产生中压蒸汽,5.0Mpa低压合成甲醇,二塔或三塔精馏的工艺流程。精馏产生的含醇污水采用过热蒸汽汽提技术进行处理。蒸汽作为工艺蒸汽回到系统中,处理后的污水醇含量可达到2PPm以下,可送回水装置作为原水回收利用,实现了不合醇污水排放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能源安全已经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及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决定着国家能源安全状况。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际,文章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基本内容有:能源节约战略、“走出去”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战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战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战略、构建石油金融体系战略、积极推进替代能源战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