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雾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对雾霾进行治理时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同时也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和规范。从而使得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环境公害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日益遭到破坏。我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提出,对环境违法突出的流域实行流域限批、加大重点湖泊水环境综合整  相似文献   

3.
刘石锋 《管理观察》2020,(3):102-103
哲学关注着人类如何行动,即人类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从人类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个维度进行了解读:尊重自然界生命的存在;践行绿色消费模式;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韩彦军 《价值工程》2011,30(16):294-29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也逐步加深。本文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探讨了如何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柴攀 《企业导报》2012,(18):260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二者的对立实质上是价值现的对立。本文从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进行介绍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们对这两种价值观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进而阐明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涛 《管理观察》2020,(2):83-85
文章梳理了西部边疆世居居民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观与西方资产阶级的人与自然关系观的积极因素和不足,并以此为鉴,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遏制人的非正常欲望以及正确张扬人的主体性等方面,阐释了构建新时代科学的西部边疆人与自然关系观。  相似文献   

7.
王梓瑶 《活力》2011,(14):75-75,81
环境法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否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作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调整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论具有重要价僮,传统的法律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具有局限性,新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将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纵观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和被自然报复的过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我们今天面临的人与自然和谐及环境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严峻和复杂。解决环境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中融入绿色营销理念,提倡绿色营销也是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下语境中,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经济质量与环境质量同时改善的双重目标.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因此,探讨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中艳 《国土经济》2007,(4X):62-65
环境法制教育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缺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主要包括:将环境法制的教育目标定位为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法制素质;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环境资源现状、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环境法律知识;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多样化;由环境法学专业教师从事环境法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邹积慧 《活力》2008,(4):12-13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  相似文献   

12.
刘继楠  孙丽媛 《民营科技》2010,(12):272-272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对生态护坡要求越来越高。将生态护坡功能与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同等考虑,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工程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王真 《价值工程》2011,30(7):174-176
20世纪以来,人们按照线性的思维认识,建立起了线性的社会进步观和文明发展观,使人与自然关系陷入危机。人与自然是非线性关系。为了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需要从线性的思维方法走向非线性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蕾 《国土经济》2001,(4):17-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进程也随之加快,现在我国城市已达668个,城市人口超过4亿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31个,城市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或冲突最激化的地方,城市生态系统到处都留下了人的烙印,反之城市独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或“城市病”也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了缓和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消除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事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以来,由于对经济发展过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自然,造成了对自然的破坏。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难的出现,给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这才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一古老而又全新的话题,即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我认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写作本文的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化的结果.在采猎时代后期,在当时的资源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产生了矛盾,但由于发明和应用了农业生产技术,使资源基数扩大,从而缓和了人与自然的第一次矛盾,出现了第一次转变,产生了农业文明;在农业时代后期,人与自然关系再一次紧张,但由于蒸汽机等大机器的出现和应用,发生了工业革命和出现了近代科学,这便出现了第二次转变,最终导致了工业文明.但由于没有尊重自然规律,受价值和财富的最大化驱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从而导致全球环境恶化,使人类面临新的生存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再一次紧张,这种严酷的事实正在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三次转变,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由对立与掠夺阶段向和谐阶段过渡的前夕的历史背景下孕育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邹维平 《活力》2006,(2):83-8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站在“天人合一”的高度,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原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牢固树立生态经济意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构建。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建设生态化居住区,营造宜人的绿色居住环境,已成为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以城市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和环境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构建生态型居住区环境系统功能的思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适应、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20.
白景丽 《活力》2010,(2):224-22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生态理论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他十分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指出依靠典产主义社会制度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