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敬畏法律珍爱生命近年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始终坚持严格执法,持续严管高压,严厉整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为广泛社会共识,有力促进了全民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提升,为降低酒驾醉驾发生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法律权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酒后驾驶有其顽固性和反复性,部分驾驶人心存侥幸,肆意酒驾醉驾,有的甚至引发事故,给人民  相似文献   

2.
正"酒驾"是汽车社会的公害,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民有所呼,法有所应,2011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中增设"危险驾驶罪"。同年5月1日,"醉驾入刑"正式实施。五年来,全国公检法机关紧密协助配合,保持对醉驾治理的长效机制,确保了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依法治理酒驾醉驾深得民心,酒后不开车渐成共识,拒绝酒驾已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3.
正"醉驾入刑"五年来,不仅仅带来执法和处罚上的变化,而且悄然转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一系列数据说明了"醉驾入刑"五年来的成效,展现了法治的权威和力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开车了""醉驾入刑"不仅对车主们的饮酒观念产生了影响,同时让传承数千年的酒文化和人们生活的行为习惯,逐渐发生了改变。如今,酒桌上一句"我开车了"成为最热、最有效的挡酒词,其背后彰显了严惩酒后驾车的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管理》2015,(2):50-55
<正>"醉驾入刑"以来,在各地交管部门的大力宣传和严格管理下,机动车驾驶人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均大幅下降,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法规、拒绝酒驾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许多交通参与者的共识。但是,酒驾违法行为及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处偏远、警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酒驾直接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对于酒驾的有效治理,各地都在持续探索。为进一步提升群众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真正把"酒驾"的危害、"醉驾"的代价和"喝酒不开车"等文明交通理念植入社会,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委宣传部、交管部门与代驾公司建立反酒驾联盟,联  相似文献   

6.
正"醉驾入刑"实施五年来,中国酒后驾驶问题发生巨变。近日,公安部公布"醉驾入刑"五年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查处情况,我国严查酒驾醉驾违法犯罪取得五个明显变化。一是酒驾醉驾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效果尤为明显。五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247.4万件。在严格执法和持续宣传的共同作用下,北京、河北、浙江,杭州、宁波、南京、福州、深圳等省市,酒驾醉驾查处数量已经出现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车把式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交通安全常识妇孺皆知。可就是有个别驾驶人对酒后驾驶心存侥幸、明知故犯,结果害了自己。今年33岁的常某持有准驾车型为A2类的驾驶证,多年来一直给别人开重型半挂牵引车,靠自己的手艺,家境殷实,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其中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并将"醉驾"的处罚由原来最高"处15日拘留、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和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处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该法于当年5月1日正式实施。"‘醉驾入刑’10年来,对于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我国执法司法机关始终坚持规范执法、公正司法,为降低酒驾醉驾发案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法律权威发挥了重要作用,‘醉驾入刑’取得显著的社会成效和法治成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虞浔说。  相似文献   

9.
声音     
出去以后,再不喝酒,也再不开车了。——北京市醉驾黑名单库建成后,第一位被吊销驾驶证的刘立江懊悔地说。截至4月4日,这一黑名单库已录入1131人。  相似文献   

10.
<正>2月2日,"用爱托起梦想的蓝天,珍爱生命、拒绝酒驾、2015我们在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在西安举行。此次活动由陕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陕西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并得到了陕西省交警总队的大力支持。活动积极宣传酒后驾车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巨大危害,让人们把"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理念深植心间,利用社会的关爱,亲人、朋友的提醒,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樊汉国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指出,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始终把严查酒驾醉驾行为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将岛城主干道、餐饮聚集地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作为重点查处范围,织严织密管控网络,预防和减少涉酒交通事故的发生。自"醉驾入刑"以来,青岛交警共查处酒后驾驶12.79万起,醉酒驾驶2.03万起,有252人因饮酒或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被终生禁驾,极大震慑了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2.
漫画与幽默     
报警罗家正一司机醉酒驾车发生车祸,受伤后昏迷不醒。医护人员赶来抢救。在送医院途中,司机清醒过来,发现身边围着几个戴口罩、穿白大褂的医生后大吃一惊。立即偷偷摸出身上手机,拨通"110",大声疾呼:"救命啊!我正被几个蒙面歹徒劫持。"壮胆许强你怎么开车还喝酒?我是新司机。那就更不应当喝酒!我胆小,不喝酒不敢开车。漫画与幽默@罗家正 @许强  相似文献   

13.
<正>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醉驾入刑以来,酒驾醉驾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酒后肇事数量大幅下降,国民抵制酒驾醉驾的自觉性显著提升。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间断开展全国性、区域性整治,形成了常态化整治机制。然而,依然有人知法犯法,酒驾醉驾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从政府管制向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作用转变。我国的交通"管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管理》2014,(11):10-11
正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车被认定为犯罪。三年多来,公安机关严格管理、严格执法,从严查处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法律实施前三年分别下降25%和39.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醉驾入刑"以来,年均检查车辆、实施唾液或者呼气检测近1亿人次,累计查处酒驾127.3万余起,醉驾22.2万余起。公、检、法机关依法严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1年5月1日醉驾正式入刑以来,迄今为止已满五年,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酒驾问题这一顽疾的有效解决。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行为的治理,是一个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位一体的工程。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只是惩办醉驾案件的"第一站",在醉驾案件数量激增背景下去充分实现"醉驾入刑"的立法目的,需要公、检、法、司等各个机  相似文献   

16.
正"接个电话,我看着路,应该不会有事。""开车聊天没什么啊,还可以提神。""我开车时就喜欢把音乐放着,而且要声音大一点。"……日常行车中,有些驾驶人存在分心驾驶行为。"分心驾驶不易引起重视,而事故往往就在一两秒的时间。"据交警介绍,除了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违法犯罪行为外,"路怒"行为以及开车时接打电话、玩手机微信、抽烟、低头捡东西等"分心驾驶"行为都很危险,驾驶人的不专注,导致无法正确及时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始终保持对酒驾醉驾"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醉驾犯罪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醉驾刑事案件办理仍然在摸索中前行,调查取证过程中特别是血样的采集、流转、保存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可能使血样鉴定意见无法作为证据被采信,进而导致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法院作出无罪判决。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交通管理理念,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以酒驾治理"五大战役"为抓手,秉持宣传引导与打击处理并举、常态治理与联动共治并重的原则,对所查获的酒驾醉驾案件实行快侦快诉,做到了涉酒案件"零积案",营造出"酒后开车要不得、侥幸上路不得了"的浓厚氛围。2017年,南通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致人重伤、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同比下降33.6%,道路交通安全形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十年实践,"醉驾入刑"有力地维护了道路交通公共安全,构筑起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的"堤坝"。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对"醉驾入刑"的质疑,倡导"醉驾出罪"。2019年7月31日,最高法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审判执行数据,在审结的刑事案件中,危险驾驶罪首次超越盗窃罪,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警队动态     
<正>平遥:饭店菜谱写安全"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喜酒三杯不算多,沾酒切记不驾车"……一句句交通安全提示语出现在山西省平遥县公路沿线饭店的菜谱上,这是平遥县交警大队开展的酒驾宣传活动之一。大队将公路沿线156家饭店、餐馆作为酒驾宣传阵地,通过在菜谱上打印禁酒提示语、张贴招贴画等形式,向就餐驾驶人宣传酒驾的危害性,从源头上预防酒驾行为。(文/赵卓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