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戚拥军 《商业会计》2011,(24):18-20
本文以中联重科为例,分析了传统的股票股利、股票分割理论不能合理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的原因,并针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观点:由于投资者对"高送转"股票的追捧而形成的"羊群效应"使得公司的管理层可以择机迎合投资者的这种非理性行为,提升公司的股价,为公司的增发或配股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或者是为了让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在限售股解禁之后获得更高的回报。  相似文献   

2.
进化博弈论对我国股市投资者类型动态均衡的深层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股市投资者多为非理性投资者,这使进化博弈论的"有限理性"比传统金融理论和主流博弈论的"完全理性"的假设更符合我国现实股市投资决策行为.用之对投资者类型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得出:经济利益是模仿投资行为的驱动力;非理性与理性投资策略的动态均衡比例取决于投资比例;投资者理性越高,达到均衡的速度越快.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完善市场机制,大力培养发展机构投资者,创新与完善股市和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开展投资者教育,创新投资工具,增加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3.
"高送转"股利政策一直是热门话题,"高送转"股利政策从理论上来说并不会影响股东财富,只会改变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但是投资者却一直热衷于"高送转",作为理性投资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现对"高送转"的动因和执行之后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投资者应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上市公司加强信息保密工作;加强市场监督等建议,为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第四季度机构投资者增持比例为分组依据,利用分散度方法对中小板高送转概念股选股过程中先验性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其选股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小板高送转概念股选股过程中确实存在羊群行为,并且存在较大程度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其选股依据与基本面无显著关系,并进一步利用信息层叠模型结合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验证了羊群行为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王威 《商》2014,(42):188-189
在投资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做投资决策,因而一般人们都认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理性的,信奉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人们尤其如此,因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陈述是基于效率市场假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例子确再三证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非理性的,这也让人们对于效率市场假说是否正确或是否合理引起许多争论。为了探讨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本文拟分为导论、效率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上的投资行为及结论四个部分来做说明。  相似文献   

6.
谢园 《财经界(学术)》2014,(9):94-97,255
基于残差模型,本文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投资异化行为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检验了2009-2012年,市场参与者的这二种非理性行为并没有造成上市公司的投资异化的假设。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投资决策趋于谨慎,管理者过度自信无法发挥其中介效应,投资者情绪发挥作用的融资渠道和迎合渠道失效,使得市场表现出宏观理性特征,其微观主体也较少受到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谢园 《财经界(学术)》2014,(14):94-97,255
基于残差模型,本文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投资异化行为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检验了2009-2012年,市场参与者的这二种非理性行为并没有造成上市公司的投资异化的假设。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投资决策趋于谨慎,管理者过度自信无法发挥其中介效应,投资者情绪发挥作用的融资渠道和迎合渠道失效,使得市场表现出宏观理性特征,其微观主体也较少受到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行为金融理论是证券市场的最新理论,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研究股市的实际投资行为。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股市,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模仿投资行为,在模仿投资行为形成过程中,信息传递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使我国股票价格经常出现异常波动甚至产生股市泡沫。文章提出,为遏制模仿投资行为,必须改善股票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大力培养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股市相关制度创新,完善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开展投资者教育,把理性投资者培养成市场主导力量;加大投资工具创新力度,增加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投资市场基于弱有效市场特性,投资信息的利用程度偏低,投资者行为非理性现象明显。本文利用静态博弈原理,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投资博弈过程,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着重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非有效市场中的博弈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毅 《商场现代化》2010,(15):149-150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利用修正的Odean的收入效应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主要受到前几期的成交量以及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而此种影响在牛市中比在熊市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近年证券市场出现了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和配股行为涉嫌内幕交易的现象,内幕人利用内幕信息赚取超额利润不仅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而且给无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中小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和高配股信息公布前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Rockenbach的实验假设和结果,利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账户理论,给出心理账户这一非理性因素影响下的欧式期权的二叉树定价模型.研究发现,因多心理账户的存在,欧式期权价格、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价差都与股价上涨概率有关,并且期权价差随股价上涨概率的增大还呈逐渐扩大趋势,结果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理性情形相比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洞察心理账户非理性因素对欧式期权价格及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解释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为什么存在非理性行为,并指出一些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分析这些非理性现象,及用此理论给予投资者一些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2)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应该分散其在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以此降低资产风险水平,并能获取较高的收益率。然而,现实中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并非如此。由于投资受到投资主体个人非理性行为和决策的影响,金融市场常出现异于经典金融学理论的金融行为。本地偏好(home bias or local bias)是行为金融理论对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补充。Kenneth R.French and James M.Poterba(1991)首次从地理的角度考察了跨国投资的本地偏好,其研究发现:对于1990年世界最大的五个股票市场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国内投资者对本国股票的持有比率均超过80%,表现出强烈的本地偏好。本地偏好是现代金融市场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的投资现象,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资产定价和价格发现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金融经济学理论认为股票价格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投资者是理性的,采用最大效用原则,然而在实际的股票市场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多与先前理论不一致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6.
非理性投资是指投资在投资决策时受很多非理性因素影响,如“做庄”、“跟庄”。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投资现象严重,这妨碍了股票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分析非理性投资的成因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首先通过三个统计指标的中外对比分析了中国股市非理性投资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价值投资理念难以立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培育理性的投资理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新突破。行为金融对于证券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其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理性人"假说的突破,由此解释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异象"。投资者的行为、思维会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非理性。文章首先简要总结了行为金融的主要基础理论,介绍了基于行为金融的投资策略,提出了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国证券投资者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梁莉 《商场现代化》2009,(30):29-30
投资行为是影响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理性的投资行为是股票市场风险分散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性条件。因此,对投资者行为及其对资本市场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引发人们对经典金融理论的质疑。因此,以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为理论工具来分析投资者行为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有效市场假设的争论从它的提出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事实证明,有效市场假设的证实或证伪都不容易。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投资者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决策行为而非理性的最优决策行为,把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从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偏好两方面建立起理论模型对"异象"提出新的解释。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行为金融仍然不能像现代金融那样从一些基本的假设出发,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对金融市场的现象给出一致的解释。笔者认为整合认知偏差、非理性偏好和有限理性三个领域,提出统一的分析框架将是未来行为金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投资行为主要是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投资者在之前的研究中认为是理性的,才开始的研究,因此结论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经研究,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不全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很多的认知误差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不免要受到影响。行为金融学分支于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投资者决策过程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认知、情绪、态度,以及这些作用于市场的效应。中国的证券市场比较独特,而且还处在初级阶段,行为因素和非理性的心理必将广泛影响这样的一个市场。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出发,以证券投资行为理性程度有限,投资者存在许多认知偏差为基础。本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是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展开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