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各大城市出现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现象,分析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遇到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合作建房的具体流程上分析了合作建房的可行性,并提出发展合作建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白银市积极探索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大力推进职工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集资建房过程中对县区、企业不搞一刀切,而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集资合作建房。从1993年到2002年十年间,全市新增住房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其中50%以上为集资合作建房。到2002年底,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房改前的11平方米扩大到21.5平方米。其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3.
观点     
一、集资建房:北京的“蓝城计划”、上海的“硅谷计划”、南京的“团购计划”,近一时期,集资购地建房热闹非凡。个人集资造房在楼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为那些为房子而煎熬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住房构建模式。但个人集资买地造房,谈何容易,这条路可行与否,让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佛山地质局职工购买商品房的实际,说明了地勘单位职工集资建房的可行性,认为,集资建房有利于职工安居乐业,有利于发展地勘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月度资讯     
《中国房地信息》2007,(10):8-11
李元:优先保证经适房、廉租房的建设用地近日,国土部副部长李元表示,国土部门将优先保证经适房、廉租房的建设用地。同时,还将严格集资合作建房用地的管理,各级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信息》2009,(11):13-14
11月11日,《新京报》关于山东牟平公权力部门集资建房的两则报道很有意思。一则是山东烟台公安局牟平区分局600余人集体举报,称遭遇集资建房诈骗。另一则是公检法和税务等实权  相似文献   

7.
浅谈职工集资建房款的核算及管理刘权民向职工个人集资建设职工住宅,是近年来住房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项新生事物。这项措施对于提高职工的房改意识和参与意识,在住房建设上充分体现国家、集体、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以及补充企业建房资金的不足,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住房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住房性收入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性收入,所以住房调节应是财产调节的重要途径,住房收入调节应是收入调节的重要措袍;让更多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话要内容。使居民尽量拥有自有住房,需要抑制对住房的投资需求从而控制房价水平,把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改为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建房制度,发展住房合作组织和集资合作建房,解决好非户籍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9.
眼下是楼市的淡季,但在北京,由个人发起的合作建房的新模式,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目前房地产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这种个人集资合作盖楼,即一群人联合起来注册公司、买地、建房子,最后自己来居住使用,据测算可以为业主提供比市场价便宜40%的优惠。一石激起千层浪,发  相似文献   

10.
集资建矿是国家在“六五”、“七五”期间出现的煤矿基本建设新形式。集资煤矿建成投产后,向集资各方按投资比例提供一定数量的煤炭(即国家计划价煤炭),作为集资方的投资收益。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集资矿的政策性亏损和提供集资煤量两个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随着国家逐步放开煤炭价格,如何理顺集资煤矿管理体制,正确处理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维护集资方投资  相似文献   

11.
“房子的硬件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完工,等办完过户手续后,所有业主应该可以在农历春节前迁入新家。”1月11日,深圳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林立人公开表示,位于深圳宝安区的两栋宿舍楼,将成为个人合作建房组织在国内最先建起来的成品房。  相似文献   

12.
网厂分开,是我国电力工业于199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标志着我国电业改革已发生重大的战略转移,并将引发我国电力工业一系列重大变化。一、网厂分开,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已从“集资办电”改革战略阶段转移到“市场化”改革战略阶段。前20年“集资办电”战略阶段的战略目标是解决缺电问题。至1998年,全国已实现电力供需平衡,而且出现供大于求的态势。“集资办电”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问题已从电力数量短缺问题转变为电力工业的结构、质量、价格和效率问题。同时,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3.
重庆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以打破几十年单一的职工福利分房为突破口,自行设计“福利、奖励、集资、投标,补贴分房及优惠售房”等6种改革职工住房制度的模式,采取滚动分配或调整职工住房配套措施,不仅将已建或在建职工住房91户,就分配、调整职工住房222户,而且职工投资39.6万元,参与企业改革建房及分房机制。这家具有42年历史的企业,饱尝了单一的福利分房困苦,企业受不了,职工意见大。去年以来,他们把住社会和企业住房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改革用  相似文献   

14.
“集资办电20周年座谈会”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公司原总经理、中国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文泽主持,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地方电力委员会会长邢焕楼做了“从集资办电到电力体制改革”的主题发言,与会嘉宾围绕集资办电20年的成功经验和对电力改革的启示进行了座谈。会议认为:集资办电是市场化改革第一阶段——发电端市场化改革的起步,也是整个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核电体制改革问题与当年集资办电的体制改革问题类似,是发电侧市场化改革下一步的重要问题;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发展绿色电力。  相似文献   

15.
急功近利饮鸩止渴政令难挡集资潮蔡建文撰文说,1993年3月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严厉制止社会乱集资。但是,“集资热”并未因此而完全退潮,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仍然打着各种旗号,大肆集资。表面上看,虽然社会集资是企业出于内部需要而采取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施工企业遇到的问题之一:“没有任务愁任务,有了任务愁设思。”原有的设备老化了、报废了,而新设备又无钱购买。为了解决购设备的资金问题,在“上级不拔、甲方不给、银行不贷”的情况下,只得想办法在职工中集资。“集资购设备”,职工自救,为企业分忧,确实解决了某些项目急需设备的问题。但也引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还本付息问题。向职工集资,期限不能长、利率不能低,否则职工不愿意。不少单位一般将集资的期限定为1—3年,利率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但是,我们要看到,设备的使用期一般10—15年,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投资回报期也要5—10年。三年还本,用什么来还?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将使流动资金紧张的程度进一步加剧。要付给职工较高的利息,如果工程项目效益较好,利润率高于利息率则好办;如果利润率低或发生亏损,集资的利息从哪里来?本来,“集资买设备”是为了企业的  相似文献   

17.
一、集资办电,一定要拍好宣传发动集资整改农网能否得以顺利进行,宣传发动是基础工作。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3点:1.大张旗鼓地宣传(电力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关于集资办电的规定:“电力事业投资,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换句话说,也就是“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而农村电网改造正是为促进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电。所以,农网改造资金的筹措应走群众集资办电的道路。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针,是我国农村电力建设发展的方向,这个道理要向政府、群众讲清楚。2宣传好农村电网整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亏损长达八年之久,亏损 面高达80%,年亏损数额高达5800多万元的集团公司,竟在1997年5月-2000年5月三年中,帮助职工干了三件实事——离退休职工工资社会化发放、医疗统筹、职工集资建房,如果没有牢记党的宗旨、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没有强烈的发展欲、没有奋力拼搏的革命精神,是根本做不到的。笔者向大家报告,南京纺织产业集团胜利做到了。  相似文献   

19.
闻名全国的“集资办电”政策调动了全国省、区、市 (包括计划单列市,下同 )办电的积极性,谱写了从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的光辉历史,缓解了从 70年代开始延续十几年的缺电局面。本世纪末,随着“征收电力建设基金”的停止执行,“集资办电”的模式将转变为“按市场经济办电”的模式。 一、开创了发展电力工业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1.实力强大的投资主体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初期,全国各省、区、市依托“两分钱电力建设基金”,相继成立了名称相近的“电力开发投资公司”、“能源交通开发投资公司”、“建设投资公司”等约…  相似文献   

20.
住宅新区开发建设不同于在老城区“见缝插针”式的建设,一般是在面积近30万m~2的建设场建成一个功能完整的住宅新区。这里面涉及到许多问题。其成功与否,关键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本文就经济效益谈些看法。 开发建设的基本规律是:新区启动后,建房、销售、再建房、再销售……步入正常循环。如果在某一个环节出现故障,无法进行正循环。而要正常循环,就必须充分利用有限资金。一是要节省资金,二是要加快资金周转,这就是经济效益。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