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近年来,贵州省余庆县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基层组织暨精神文明示范带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富在农家”,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增加收入,过上殷实生活;“学在农家”,就是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引导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提高素质,增长智慧;“乐在农家”,就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引导农民开展丰富…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衡阳作为农业大市,但大而不强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  相似文献   

3.
罗晓萍 《活力》2012,(19):73-75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为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惠民工程"农民书屋"应运而生,"农民书屋"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工程就是通过政府投入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满足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自国家实施"农民书屋"工和以来,全国共建成"农民书屋"2万余家,2015年将基本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届时将极大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如何能让"农家书屋"长久发挥作用,如何做好建设、管理、利用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晓强 《乡镇论坛》2010,(26):15-15
<正>当前,城市的环境确确实实干净卫生了,而农村环境卫生却是令人担忧。除了少许环境卫生整治试点村做得比较好外,大多数农村是"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随着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房屋越建越漂亮,可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你随便走几个村,不管是弄堂里、村口、水塘、渠道中、排水沟里、田头地角和公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庄户剧团"在农村逐渐活跃起来。这些"庄户剧团"均由当地农民艺人自发组成,他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利用夜晚和农闲时间走村串乡巡回演出节目,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颇受村民欢迎。但由于这些"庄户剧团"的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加之剧团缺乏编剧和导演人才,他们演出的往往是古装戏和一些缺少新意、内容陈旧的现代剧目。如今,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对艺术的鉴赏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农村庄户剧团的演出水准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就很难…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我们十分欣喜地阅读了有关王兴行及其同伴们的诗社、刘石江及其“农民致富书屋”的报道。曾几何时,农村成为文化萎缩的荒漠。电影队一去不返了,秧歌队也无影无踪了。由于缺少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农闲季节许多农村的人们整日无所事事,日久天长,打牌、酗酒、摸麻将蔓延成风。不满现状的人们在作这样的思考:乡村的文化空间有多大?乡村知识青年应为家乡做些什么?如何打破有些沉闷的乡村文化气氛?王兴行和刘石江为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我们盼望着农村多些王兴行、刘石江一样的探索者,积极构建新世纪的乡村文化绿洲。每当夜幕降…  相似文献   

7.
"农家书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点文化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服务广大农民的重要形式。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思考如何加强"农家书屋"科学管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向农村倾倒“文化垃圾”可耻眼下,各地掀起文化下乡的热潮,城里的各种文化团体和个人或送技术到手,或送文化下乡,或送电影到村,这对丰富广大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这股热潮中,也有一些不法之徒顺风扯旗,打着文化下乡、服务农民的招牌,到处招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文化大院、办农家书屋.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文体“下乡”.极大改善了农村基层文化设施.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是,很多农民在高兴的同时.总感觉到一些单位“文体下乡大餐”不对味儿.消化得不过瘾。具体表现一是很多农村文体设施陈旧.年久失修.体育设施种类稀少.文化信息更新慢.不能满足农民文体生活需要。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化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对政绩贡献不大.在推进农村”文体”下乡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喜欢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0.
<正>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增收这一主题,重点在"走出去"、"留下来"、"创起来"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促进推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组织"走出去",开辟沂蒙人就业新天地。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兄弟找到好工作、获得好收入,创造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当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中不知你发现没有,东西两家农民田靠田,可收成大不一样:别人养鸡鸡满舍,喂猪猪儿壮,田里庄稼都顶样;可到自家则是养鸡鸡发瘟,喂猪猪不长,蔬菜瓜果泡了汤。人家巧打又巧算,一年一个万元户;自己守着几亩田,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辛苦一年,没有赚钱,弄不好还要赔钱。这泾渭分明的反差,在农村岂只是个别现象 !  时下,调整产业结构是个大话题,与农民兄弟息息相关。没有好的点子怎能致富?所以,农民兄弟就得主动及时捕捉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掌握科技致富的“诀窍”。眼下,正值冬春农闲季节,农民兄弟不妨在茶余饭后、…  相似文献   

12.
一边仔细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着重要内容.在河北省井陉县南陉乡南陉村的培训课堂里,村民贾福祥的状态很像认真听课的学生.截至目前,石家庄市井陉县质监局结合工作职能、利用农闲时节,已经为当地农民群众举办了两期关于识别肥料、农药包装标识,鉴别农资产品真伪方面的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农民群众达180多人. 这是石家庄市质监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鱼水关系"是党和群众关系的形象比喻,演绎好这个关系,做到帮扶而不扰民,从根本上给群众解难题,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质监形象才能有口皆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做到不虚、不空.  相似文献   

13.
王昌卫 《乡镇论坛》2014,(27):11-11
华灯初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新坪镇兴坪村社区服务中心广场,由村里30多名妇女组成的广场舞蹈队准时演出。她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吸引了不少群众观看。如今,荔浦县已组建80多个农民业余剧团、30支腰鼓队、25支乐队,荔浦的“文化联村”机制,给当地农村带来了文化新气象。 据了解,今年以来,荔浦县积极开展“文化联村”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桂剧团为农村送演出、组织县直机关为农村送图书,每年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捐赠报刊、书籍。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及农民朋友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县直机关还安排经费,扶持其所联系乡村建设“农家书屋”等。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2):85-86
习总书记讲话:国家富裕,必须农民富裕。这就要解决好农村经济问题,这就是要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的新型农民,来解决好农村"地谁来种,新农村谁来建设"的问题。当前,以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发展"4+1"现代农业产业,推动我市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新型农民,却受到农业人才不足与人才流失严重的矛盾的制约,缺乏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加强涉农专业的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农业人才,来策应淮安"4+1"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淮安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满足了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们日益增长起的文化需求,已经成为推进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支持,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村级农家书屋,极大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需要我们不断改变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形式,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创新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永刚 《乡镇论坛》2013,(33):45-45
近些年,随着“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为了赚取钱财,把垃圾书刊、劣质音像制品等低级趣味的“文化垃圾”带入乡村,毒害青少年。如何杜绝类似现象继续污染农村这方“净土”?需要在管理和引导等方面加大力度,“管导”并举,刹住“文化垃圾”下乡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襄阳县朱集镇党委注意从农村实际和农民党员特点出发,创建了“党群共富责任区”,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联结、相互沟通的桥梁。朱集镇的干部说:“党群共富责任区”就象一座“引桥”,弥合了村与农户之间的“断层”。农民群众说“党群共富责任区”象一座“立交桥”,疏通了党群、干群中间的“阻塞”。应运而生地处鄂豫两省交界的朱集镇共有农村党支部31个,农民党员1560名,其中无职党员1250名,占近80%。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当前农村党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为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需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改变农民精神生活的文化条件,是保增长、惠民生、促稳定的精神力量。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说过,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的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长。有知识的新型农民,才能肩负农村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农民科学水平,是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最近,山东省五莲县松柏镇农村流行“图书馆、网络室、小广播”,被称为农村里的“三味文化”。它让这里的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仅为农民致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而且正悄然改变着农村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0.
2002年7月1日,值此建党八十一周年之际,韶关市审计局全体党员干部一行36人,顶风冒雨,奔赴贫困山区——始兴县隘子镇建国村开展“解突帮扶”活动。期间,深入农村和基层调研、座谈,了解农村党组织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和疾苦;深入学校参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