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浪潮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购并的特点和后果 与以往各轮银行业购并浪潮相比,这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浪潮呈现出如下特征: 1.这是一轮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浪潮.除美、欧、日等金融三强是这轮全球银行业购并的重心外,南美、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卷入,且不限于国内银行的重新整合,跨国购并也出现了几大案例.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初期开始的新一轮国际银行业购并浪潮进入2000年后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购并的主要动机已变成争夺国际银行业霸主地位;购并的方式以合并为基本手段;购并的重心已经东移;由银行业的购并引发了整个国际金融业的大工。经过此番大整合,国际金融领域将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加坡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宏观环境开始入手分析,着重分析了亚洲银行业整合的动力和趋势特点。然后,对比发展银行在购并前后劣势和优势转变,并结合分析新加坡金融服务业的竞争特点,说明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原因。本文不着重分析购并的详细条款,而是重点对比购并前后发展银行业务规模、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以及在新加坡银行业中地位的提升,来综合说明购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引申了银行在购并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亚洲地区银行如何通过收购和兼并建立核心竞争力,这一切对我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新  朱华 《金融科学》2001,(2):101-102
在最近一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各大企业、大银行的购并风潮从未停息过,通过购并,实现低成本扩张,谋求垄断,获取高额乃至超额利润,购并已成为企业大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大银行的购并浪潮独领风骚,尤其是美资银行的购并风起云涌,特别鲜明,意义深远,一是求大,自1995年8月,美国化学银行和大通银行达113.6亿美元的合并开始,到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美洲银行和国民银行,第一银行与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宣布合并,六家金融机构合并成三大集团,涉及合并金额达1686亿美元,1998年,全美11大银行中,有7家涉及购并活动,全年银行购并案例达1000多家,整个银行业购并交易额近3000亿美元,银行总数由80年代的140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8700多家。二是求全,随着美国参众两陆军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禁止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业务相互渗透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不仅刺激了美国银行业的购并,而且在金融竞争日趋全球化、白热化的情况下,混业经营、经营多元化、发展全能型的金融“超市”已成时尚。三是求优,1997年,时称“大脑”与“肌肉”结合的美国第三投资银行与天威证券的合并,是实现优势互补的典型。这种从事批发业务的投资银行与从事零售业务的证券经纪公司的购并,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保险机构的购并,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结盟、整合等,精减了机构,裁减了冗员,优化了组合,充分调剂了资金强化了优势,进一步优化了金融资产结构,提高了金融竞争能力,拓展和优化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避免了两强相争造成的两败俱伤的恶果,四自筹资金收购,控股等形式并购,其次是在整合发展上求新,各银行之间的购并是通过采用新的金融工具,开办新的业务品种,大力发展现代化电子网络银行,发展新领域,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五是求效,从购并方案出台到最后整合,其成功率都是史无前例的,购并后所取得的成效也令人刮目相看,从美国2000年7月《银行家》杂志公布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最新排名情况看,美国入围银行达199家,比前两年分别增加17家和45家,美资银行的盈利能力、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迅速提高,入围银行的税前盈利总额达1032亿美元,占1000家大银行决盈利的1/3,税前盈利计算的资本回报率为30.5%,大大高于欧、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范围金融服务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金融业整合无论从数量看,还是从金额上都创出了历史纪录。在竞争中,全球金融服务业参与者以银行为代表,分别欧资银行、日资银行、美资银行和亚洲银行四大集团。整合潮流从美国发端,迅速地波及到欧洲,在欧元式后,整合则向着深度扩展。相比之下亚洲进程则相对缓慢,但是在以欧资和美资为主导的整合潮流冲击下,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市场普遍认为,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购并,可能成为解决亚洲金融危机的一剂良方。目前这股整合潮流已经大型银行之间,以及大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之间展开。  相似文献   

6.
当前,面对内资银行竞争烽火连天、外资银行竞争即将硝烟弥漫的市场环境,国有商业银行掌握并长期获得垄断利润的行业壁垒正不断瓦解。面对强劲的对手,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国际银行业的购并成长战略选择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外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烈军 《新金融》2001,(2):32-34
全球银行业的并购由来已久,本世纪90年代更是高潮迭起.不仅发达国家的银行通过并购扩大资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而且发展中国家银行也利用并购规避风险、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深入了解全球银行业的并购重组活动,分析其成因和特点,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青 《中国金融》2003,(4):48-49
国际银行业的购并趋于平静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轮银行业购并高潮后,国际银行业购并在21世纪的头两年逐渐趋于稳定。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银行业开始将主要精力从寻找合适的购并对象转向对购并结果的消化。从理论上分析,购并的潜在效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际金融领域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国际银行业并购热潮迭起,使全球银行日益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例如日本的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成为“东京三菱银行”:美国化学银行以100亿美元收购大通曼哈顿银行:银行业并购先是花旗银行与旅行集团达成协议,组成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随后排名第五的美洲银行与排名第三的国民银行合并,与此同时第一银行又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而成为全美第五大银行。国际银行业以并购浪潮对金融业的分业经营的传统体制构成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0.
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重组措施,对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实力、打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浪潮的特征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1999年初,世界性经济组织及各大传媒评选出的1998年世界十大经济金融新闻,几乎均包括《时代》周报1999年7月8日公布的资料,按购并决金额排序,1998年全球十大兼并安例中,银行业的兼并案占其三,即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全并,...  相似文献   

12.
汇丰控股“环球金融,地方智慧”发展战略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丰控股“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发展战略在当代全球银行发展战略中独树一帜,依靠全球购并与全球上市两大战略支柱,汇丰控股得到了不断发展与重大。汇丰控股的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我国的银行业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萌 《黑龙江金融》2010,(12):50-5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并购潮流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这一称谓不断刷新。进入21世纪,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和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席卷全球的银行业并购浪潮,正在促进全球银行业发生巨大的变革,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浙江金融》2004,(9):1-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挂牌成立了。这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一次全新实践和深刻变革。自此这家已近百年历史的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创建于1912年,辛亥革命后,外资银行几乎控制了旧中国整个银行业,中国银行以民族自强为己任,率先在民族金融业中全面学习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并购行为在全球金融业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些并购活动大大改变了国际金融业的格局,也成了当今国际金融界的一个热点,是什么原因促使这股并购浪潮席卷全球并且持久不衰?我们如何看待这股浪潮?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企业并购理论为基础,按照并购的动因的分析阐述全球银行业并购活动的问题,为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银行业正掀起一股强有力的并购浪潮,并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即以提高规模效益为目的的横向收购与以提高范围经济为主要目的的混合收购。我国银行业也展开了是否应当融入当前购并浪潮的讨论。笔认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购并应让位于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一、国外银行购并重组的浪潮及特点 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强,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银行业加紧了调整、兼并、重组.当前,西方的银行体系正进行着一场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购并重组活动.仅1998年1月至10月,全球排名前200家的大银行中涉及并购、重组的就有4家,达16宗之多.在头号西方经济强国--美国,自1995年来迄今,美国银行业的购并案例已达2100家.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际银行业并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出现了新的特征,原有的金融格局将被改变,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必将产生强大的冲击,也必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严重的挑战,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前夕,有必要探讨国际银行并购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邓瑛 《上海金融》2002,(2):39-41
随着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联盟这一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正在金融领域悄然兴起,它既是外部环境使然,也是银行业自身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国际银行业的战略联盟通常有三种策略:交易联盟、职能联盟和动态联盟。我国面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挑战,应建立银行战略联盟,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至8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四次企业并购浪潮,每一次并购都激发了生产力,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令世界经济向一个新的高度飞跃,90年代至新世纪之交,第五次并购浪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击”全球各个角落,在此次并购活动中主要角色是银行、证券及保险等金融企业,许多银行都参与了并购活动,特别是有些大银行通过并购进一步形成超大规模的金融实体,把并购浪潮推向了高峰,独领第五次并购浪潮之风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90年代至世纪之交国际银行业掀起的并购浪潮,为正在经历着深刻变迁的中国银行业开启了发展思路的崭新视野,引导并购的产业力量推动中国银行业的体制变迁和持续发展成为令人深思的问题,银行并购顺利进行需要有良好的系统环境的支持,我国的银行并购市场还很不成熟,目前发生的有限风次并购活动大多不是银行的市场行为,而是政府安排下对一些经营陷入困境,资产套现能力差、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陷入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的拘救性行为,是一种“政府主导型”金融战略,如1997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拖工管海南发展银行等,就未来发展趋势看,并购的市场运作能否与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体制相衔接、相融合进而取得预期收益,还受许多制约因素的考验,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并购已经超越了市场范畴的原来涵义,而成为籍此推动中国银行业整体改革工程的领导者,因此,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系统环境以推动中国银行业并购,同时又通过并购来促进中国银行业改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