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进入老龄社会行列已达20年,近几年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成为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的老年失能人口数量会不断增多,文章对2020—2100年间中国老年失能人口数量进行测算,发现老年失能人口数量沿着先增加,接着平缓增加,而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变化,并非是不断增多的。对照国际长期照护保险的经验和教训,发现国外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初始条件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快速增长的照护服务成本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各国从注重机构照护逐渐转向注重家庭照护。因此,中国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建设应该分阶段推进,优先建立长期照护救助制度,有条件的地区探索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当前两项制度成熟定型后再大力发展长期照护福利制度,进而形成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体系。现阶段应注重制度的探索和完善,如发展长期照护救助制度、积极维护家庭的照护功能、统一失能鉴定标准及培育照护服务市场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长期照护保险在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待遇给付作为长期照护保险的核心环节,对满足给付对象的需求,提升长期照护保险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学者纷纷对待遇给付问题展开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给付对象的界定、给付方式的选择、给付标准的认定与给付内容的划分等方面,且在给付对象的界定、给付内容的划分上达成了共识,但在给付方式的选择与给付标准的认定方面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专题中心“家庭收支调查报告”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方法探讨长期照护自负费用影响的相关因素,并建构模型推估台湾地区长期照护自负费用负担的趋势。研究发现长期照护自负费用平均给付金额不会因户长的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但对户长的性别、所在地区、所得有显著的差异性。另一个重要发现是财产所得、租金收入及房租水费支出、经常移转收入、保健医疗及什锦消费支出、产业主所得及杂项收入合计高者,长期照护自负费用就越高。通过模型建构推估可知长期照护自负费用负担逐年增加,而且随着物价上涨而增加。该研究结论可以作为保险公司与相关机构规划长期看护标的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个人理财规划的参考,并延伸确定商业长期照护保险的购买额度,以保障其老年生活安定。  相似文献   

4.
蒙古国正在试点的牲畜保险是以一个县牲畜平均死亡率为参数的指数保险,它能克服传统牲畜保险的主要缺陷。而且,这种保险更多地引入了市场力量,减少了政府的干预和财政压力,并有效地融合了牧户自保、市场保险和社会保险,对牲畜保险乃至农业保险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养老服务现状、问题与公共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老龄化和高龄化推动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然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以及引导社会服务市场发展的政策都存在供给不足现象:专业的养老机构以收住健康老人为主,大多数完全失能老人无法得到专业机构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供求存在"错位";因空巢家庭增加和中年女性人口相对减少,非正式的家庭养老也面临供给不足;社会养老服务市场没有发育,政策引导不足。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是建立老年长期照护制度的关键。为此,要通过社会化和产业化政策,培育社会养老服务市场,从而增加养老服务人员供给;长远来看,必须建立强制性长期照护保险,以解决老年养老筹资问题;政府应对长期照护需求最强但给付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给予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6.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作为社会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其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较早,制度运行也比较成功.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德国1994年通过了《长期护理保险法》并付诸实施.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依附于健康保险,制度实现了全民覆盖.待遇支付上,德国护理保险鼓励居家护理.研究认为,德国经验有以下四点值得中国借鉴:一是以社会护理保险为主,商业护理保险为辅;二是制度设计精良,细节考虑周全;三是注重发挥市场力量,培育长期护理市场;四是采取多项措施,解决护理人员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期护理服务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挥保障作用的核心要素。失能人员长期护理服务主要由家属提供,家属作为非正式照护者,其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照护质量。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调查215名长期护理保险居家照护失能人员的非正式照护者,中度焦虑有43例(20.00%),重度焦虑有88例(40.93%),非正式照护者的焦虑程度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得出,可支配月收入、自评压力、培训情况及失能人员的服药种类是其焦虑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为更好地帮扶失能家庭,需建立部门协同的精准帮扶机制,完善规范化培训机制,强调社区主体作用,提供慢病用药上门服务,引导转变养老模式选择,积极发展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8.
1998—2004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是中国社会保险发展的关键一年。根据对1998—2004年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基金也基本上能够保持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但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体系,特别是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制度,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开征社会保险捐并纳入税收管理体系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开征社会保险捐必须合理设计社会保险捐的征收制度:在基本原则上兼顾需要与确定负担水平,按照我国国情设计征收制度,以筹资为主、收入再分配为辅,安排其调控目标,坚持负担受益相对应、权利和义务基本统一的原则;在征收范围上除农村人口暂不纳入外,其他都应纳入;保险项目上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列入;总征收率以职工工资总额的28%为宜。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而不是物,社会公共机构通过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及养老保险等几个方面为人的身体、健康、生命提供保障服务。由此可见,社会保险囊括在人身保险范畴里面。那么,要证明保险代位权应在社会保险中运用首先要分析保险代位权在人身保险中的运用。我国目前保险代位权仅在财产保险中运用,适用范围狭小,与国际保险法惯例不适应。扩大保险代位权适用范围,既可以和国际接轨又可以提高其完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