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少数民族文化的定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历史定位基础上着重从当下性为少数民族文化定位,凸显其在我国小康实现、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中华民族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就是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以人为中心,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精神支撑、公平正义、人文关怀、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3.
民族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民汉两种语言学习和掌握的过程,而且是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学习和回应的过程。由于对文化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定位不准、双语教材文化输出输入失衡、双语教师双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薄弱、双语环境氛围欠缺,从而导致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文化输出输入的不均衡现象。以文化回应性为视角,探究民族双语教学文化回应性的基本内涵,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改善民族双语教学中的文化不适配现象,促进民族双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行为规范及制度体制于一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的建设刻不容缓,但又任重道远。在和谐文化建设实践中,有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探究和认真思考,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和谐文化健康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译介与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国形象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然而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译介的重点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译介传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以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播理论为指导,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译介问题进行探索,分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译介与传播的现状,指出其困境,最后提出策略促进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译介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身发展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以及形成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找出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根源及途径,对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广阔,民族化资源极其丰富,如何有力地挖掘化旅游资源的潜质,加强民族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开拓创新,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本以云南、广西、贵州为例,论述少数民族化的旅游开发并评析当前三省的少数民族化旅游。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杨红英 《全国商情》2007,(10):6-8,63
人力资源的文化特性对少数民族来说尤为重要,而文化特性所赋予的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形成,使少数民族有可能凭借特有的人力资本获得一条不同于主流社会的发展路径及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充分认识文化对人的模塑作用,有助于人们从更深层次思考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开发更适合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多维度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而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的导向、纽带和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方民族山区涉旅者人文素质不高的原因在于接触文科知识少,整体质量不高,以及社会实际的影响,这使得大量旅游对象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游客的消费潜力不能变为现实。要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得到优秀教师的教育。通过激励亲属购买和外部捐赠二个途径缓解学生课外书少的问题。用政策引导成年人考取正规文凭,以及用自由竞争制度促使大量形质俱佳的影碟脱颖而出,政府再采购免费送给农民。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粱和纽带,又是城市人口的发源地、设立城市的后备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小城镇,对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在农耕时代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和强势地位。在向现代文化转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走向衰落,保守忍让、重道轻器、拜官主义是这时期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要振兴,必须以世界文化是多元互补的作为基本观点,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现代化起点低、进程慢,仍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借助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发展,应该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首要选择。要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作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走资源的物权化道路。完善中国的资源物权制度,充分发挥物权的激励功能,是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现代城市与生态文明问题为研究目的.从生态文明是现代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三个方面理清思路,采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阐明我国现代城市与生态文明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现代城市与生态文明作一些探究,为 "十三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现代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和矛盾。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彻底冲破旧制度束缚的强烈需求必然催生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在中共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迈向新改革时代的大国治理必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兼顾为方法,引领整个社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步伐已是当务之急,这对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是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宗教、同辈团体、大众传媒等,应结合实际提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如传承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优先发展民族素质教育;提高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旅游业带动政治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消费主义文化对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曾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消费主义文化具有经济的即期效益性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的特点,消费主义文化和节约型社会在消费观念、消费手段和消费结果上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制度安排是社会状态函数的一个关键性变量,因此,相应的制度安排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而和谐的制度安排应立足于其根本的“基础设施”——政府、市场、社会自身及其关系的和谐,然后构建其对策性的制度安排: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沟通与谈判的机制、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表达与参与机制、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价值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