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移民是扶贫的重要方式,多年来,宁夏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宁夏生态移民开发过程中科技支撑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宁夏生态移民村的基本情况、科技服务站、科技特派员、生态移民培训和信息服务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宁夏的生态移民实践可以看出:科技在生态移民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科技的支撑作用,有效地整合各个科技要素的力量,尤为关键的是科技支撑的着九点要落实在移民区产业发展上。  相似文献   

2.
易地搬迁是生态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作为首批易地搬迁扶贫试点省份,2001年以来已对38.27万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搬迁.本文分析了贵州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及构成,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1年武威市为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提出"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文章立足于武威市生态移民点,通过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生态移民农户家庭的生计资本进行调查,得到关于生态移民农户生计资本的一手资料,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对生态移民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武威市生态移民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均有所提高,其中物质资本的增长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反贫困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进行了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制定和实施了多种政策措施来解决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文章基于当前国内外扶贫开发的政策和理论演进,以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省份云南为例,对整村推进模式、产业扶贫模式、异地搬迁扶贫模式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等扶贫发开实践过程中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了梳理,指出目前扶贫开发模式存在覆盖面小,政策滞后,对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重视不够,贫困主体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最后提出了实施多维系统政策、恢复和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协调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宁夏的“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宁夏“吊庄移民”即生存移民的弊端分析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移民的内涵及其目标,提出了宁夏实行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探索生态移民工程的政策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安置方式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等。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新体制下要求核心保护区内居民逐步实施移民搬迁。面向这样大规模、成体系的人口迁移需求,如何开展新目标、新背景下的生态移民搬迁亟待理论方法指导。通过梳理中国现行移民政策及规划体系,可以识别出国家公园社区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适配性差、目标定位不明确、规划实施不科学及政策灵活性不足等。并相应提出重构政策体系、明确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规划定位、在国家层面树立生态效益前置的规划目标,科学量化生态绩效及补偿标准、强调参与式规划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作为对象。国内学者对农村扶贫中涉及自发移民搬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过专门探讨,对移民搬迁与社会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有研究。历史所载移民的方式一般只包括由官方组织实施或强制实行的,至多只记载了那些得到官方认可的自发移民,而不包括其他自发移民。对自找出路、投亲靠友、自行搬迁的移民,需要政府制订配套的优惠政策。自发移民无时不在进行,而这一过程却是残缺不全的,其合法性处于尴尬的位置,根本之策还是将其接纳和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西部民族贫困山区除通过异地开发、劳务输出等方式向外转移劳动力外,对于一些自发移民和短距离趋利性移民可进行近域迁移,而获得人口的聚居效应;自发移民的迁移成本与收益的相对大小是迁移与否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新阶段,中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移民,异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为此,国家决定,在宁夏、内蒙、云南、贵州四省区进行试点。这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宁夏固原市自进行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在生态恢复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阐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目前固原市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怒江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贫困具有明显的地理性特征,特别是在该州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相耦合的情况下,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是解决生态和生存这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怒江州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存在的种种障碍和制约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移民的搬迁形式研究--云南永善县马楠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生态移民的迁移形式有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三种形式。作者以云南省永善县马楠易地扶贫工作为案例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搬迁形式各有优势,其中农户自主搬迁的成效最大,返迁率为零,是一种有效的脱贫形式。政府应对农户自主搬迁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加以规范管理;政府组织搬迁是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形式,但应尽量减少直接的行政行为;目前企业尚未形成独立承担搬迁的条件,然而在配合政府组织、接收、安置大规模移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潜力,政府应明确自身与企业间的职能和职责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草原退化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生态移民,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贫困现象。文章以迈克尔(Michael M.Cernea)的贫困风险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因素对牧区生态移民可能面临的贫困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为草原牧区生态移民贫困风险规避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扶贫移民搬迁这对于解决不适宜生存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同时兼具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贵州省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当前移民工作的现状,适应贫困地区改革发展新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开创移民搬迁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移民安置点的聚落重构——以陕南移民工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陕南240万移民的后续生产生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国内移民研究逐渐着重于例如社会、经济、规划、建筑等学科领域。文章通过对陕南移民安置点建设的实地调研,结合设计实例,提出在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着重以从乡村聚落的传统特征研究为出发点,演绎传统的聚落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农村贫困人口是新常态下我国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如何确保搬迁群众迁移后能够实现"能致富",是大规模移民搬迁活动需要破解的难题。基于对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的调查,研究发现:促进山区移民搬迁户生计可持续发展要以提高移民群体发展的可行能力为核心,可通过采取增收配套到户,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开展技能培训,增强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确保搬迁移民生活质量以及要鼓励基层探索,持续提升典型示范效应等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宁夏生态移民的现实,构建西北地区生态道德,对解决西北地区生态危机和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娟 《时代经贸》2013,(18):168-169
本文结合宁夏生态移民的现实,构建西北地区生态道德,对解决西北地区生态危机和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移民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文章将政府政策视为外生变量,从非理性人假设出发,构建进化博弈模型探索农户在生态移民搬迁过程中的群体行为进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存在多个进化稳定策略的可能,最终的进化稳定策略取决于搬迁农户的预期收益、因搬迁造成的实物资本损失以及非搬迁户的预期社会资本损失。因此,生态移民搬迁过程中政府部门应着重提高搬迁后农户收益水平,同时降低农户搬迁成本,以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理论的生态移民安置区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移民既是一个环境保护与改善的过程,也是缓解贫困和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生态移民成败的关键在于安置区的科学选择与搬迁移民的生计恢复和发展.生态移民安置区选择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等定量因素,还需要统筹衡量安置地生产习俗、语言、宗教和文化等非定量因素.按照生态移民内涵特点构建生态移民安置区优选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一致矩阵法,结合轮台县移民安置工程,对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优化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生态脆弱是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因环境原因而导致宁夏南部山区向中部地区移民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讲,生态移民不仅能够解决迁出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减轻生态压力,而且可以增加迁入地人力资源的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拟通过构建生态移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宁夏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移民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