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智  李亚平 《经济学家》2002,(6):119-119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总的概念.其中包括个人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银行信用体系、国家信用体系.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将个人、企业、银行和国家的信用资源公开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从而使信用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益.社会信用体系从区域上划分可以从一个地区、农村、城市信用体系到整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在目前中国统一的信用体系还未建立时,首先建立地区性的信用体系尤为重要.东部省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成效,如南京市、苏州市、上海市、宁波市、杭州市、深圳市等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危机现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指出产生这些信用危机的社会原因,介绍了国外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国信用体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产生预期效果的基础是信用,信用产品是维系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特效商品。我国现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还存在信用的缺失。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信用体系的比较,并借鉴美国信用体系的优点,得出了如何加快我国建立信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研究》2005,(2):i001-i001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新华社《 望》周刊社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会议将围绕提高信用意识,建立信用体系、强化信用管理,开展信用合作等议题,邀请全国整规办、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等信用政策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深圳、浙江、西安、武汉等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地区的代表介绍经验、交流研讨,共商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国军 《经济论坛》2002,(17):14-15
从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都是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企业失信行为大量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机制,加强信用管理,是加入WTO后的中国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但是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秩序相当混乱,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如大量银行贷款逾期收不回来,成为呆账、死账,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断增加,企业之间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在大学生信用调查的研究,发现在经济信用意识方面,大学生对信用的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刻,这正是培养大学生信用意识的突破口。同时也发现尽管大学生拥有巨大的信贷消费需求,但对其理解还存在偏差。因此更应重视对大学生经济信用意识的培养,使其真正做到讲信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在大学生信用调查的研究,发现在经济信用意识方面,大学生对信用的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刻,这正是培养大学生信用意识的突破口.同时也发现尽管大学生拥有巨大的信贷消费需求,但对其理解还存在偏差.因此更应重视对大学生经济信用意识的培养,使其真正做到讲信用.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信用环境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从某种角度看,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就是成熟的信用经济。一、我国的信用环境状况1.信用体系的界定。信用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信用体系是指包括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保证及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在内的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系统。狭义的信用体系是指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等证明资料的社会化的信用系统。在通常意义上,信用体系是指包括信用记录…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担保机构在融资贷款中的作用,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能力较弱,应从拓宽渠道、增加资金来源等方面入手解决河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河北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中小企业的整体生存发展环境不容乐观,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的匮乏。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该体系至少应包括中小企业信用教育体系,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转移分散体系以及中小企业信用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作为社会信用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信用评级市场在中国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外部环境不成熟、评级机构发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拟以甘肃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为例,在深入剖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庆 《时代经贸》2009,(6):35-37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组成部。文章从税收信用立法、税收信用管理制度、税收信用体系运用及税收信用评估几方面分析了国外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提出了我国的税收信用体系的四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庆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152-153,166
中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信用缺失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将社会信用缺失视为社会问题,从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和法律环境等角度分析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分析,提出建立良好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亮 《经济问题》2004,(6):21-22
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信用制度、信用文化和社会信用中介服务等子系统,它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信用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丽 《经济前沿》2002,(6):49-51
西方有一句谚语: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中国也有句古训:无信不立。中国自古提倡诚信并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基准,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社会各个领域,信用失范现象比比皆是,社会信用环境日益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之后 ,信用尤其是信用体系的建立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 ,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过程中 ,存在着小生产信用观与市场经济信用观、计划经济信用观与市场经济信用观、国内经济信用与国际经济信用之间的矛盾。克服这些矛盾 ,使之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需要我们强化信用意识 ,把信用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法制建设 ,以法律手段维护社会信用 ;认真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 ,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国的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信用缺失的经济原因,主要是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失信惩处机制不完善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要重建并发展我国的社会信用,必须建立资信网络,规范市场信号,加大失信惩处,强化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信用这一概念的内涵演变轨迹,并以之为参照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信用概念的原始含义即借贷信用,接着阐述其内涵如何随契约化交易和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而发生扩充式蜕变,由借贷信用扩充为契约信用,再由有债信用形式拓展到更广泛的无债信用领域.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着眼点放在对中国信用现状的考察上,根据前半部分的理论推演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关于信用体系重构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陵生  李文陆 《经济师》2003,(7):273-273
建立和健全信用体系 ,完善信用机制 ,加强信用管理 ,是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不仅要靠道德的约束 ,更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在省委的统一步署下,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成绩的背后,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比如:信用数据资源分割、信用信息应用领域狭窄、缺乏独立的信用主管部门等,笔者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佳木斯市市情,从五方面提出了完善佳木斯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即有效整合信用数据资源、扩大信用信息应用领域、培育精良的信用中介机构、加快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及加快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