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太明 《北方经贸》2004,(12):114-115
文章回顾了西方劳动力转移理论 ,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特征分析和利弊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即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应该以就地转移为主 ,辅之以向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2.
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通过国际比较,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保持了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其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很大,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今后我国的劳动力将主要转向第三产业,而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和新兴的服务行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3.
李娜 《商》2013,(8):210-21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河南省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于解决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村劳动力的意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目前大部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趋向城市转移。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对农村过剩劳动力有效转移的研究,有益于改善当下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的困境。本文通过说明农村过剩劳动力的产生背景及原因,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研究,运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韩国、日本、印度等有借鉴性的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改善社会制度,调整劳动力转移方向,提升农村教育,加强劳动力培训,鼓励农户兼业的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6.
侯鹏琳 《现代商业》2014,(15):281-282
长春市合心镇新农家村作为国家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当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促进农民就业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新农家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促进当地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敏 《市场论坛》2011,(10):1-2
广西是我国的西南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市场的出海、陆路大通道。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逆势而上成绩斐然。近几年随着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大,广西的劳动力转移发生了一些变化。文章利用有关统计数据对广西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更好地实现广西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刚  张卉 《广告大观》2010,(3):4-11
本更首先通过二手统计资料和一手调研数据.全方位描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趋势和动因。其次,通过将劳动力转移划分为劳动力流动、劳动力转型两种家庭收入模式,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收入的提升作用.最后.本又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消费趋势、购买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现通过对南疆四地州十一县市的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进行问卷调查,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就业特征三个维度,利用Logit模型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学历、汉语能力、务工收入和务工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显著性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东西部发展差异的日益显著,打工经济已成为贵州经济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区际流动对于贵州经济的影响愈加重要.本文通过建立两地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及打工经济对劳动力移出地的影响,以此推导出最优劳动力转移数量,并通过该模型对贵州省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宁夏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宁夏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趋势,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宁夏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配置效应,但是不同经济层面的研究会对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结论,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配置效应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建立了江苏省县域总体、江苏省三大区域县域、江苏省各县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框架,对近20年间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20年间江苏省县域总体和三大区域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前10年的配置效应要大于后10年。苏南县域呈现出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城乡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978-2007年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对所研究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自回归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及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3)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重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当地乡镇企业以及异地转移。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兴趣。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及梳理总结,以进一步获得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5.
周利 《商业时代》2012,(32):4-5
本文从重视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分析,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平 《商业时代》2007,(11):95-95,98
如何使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顺利,对西部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西部劳动力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制约西部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对实现西部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提出了新思路:构建学习型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17.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比例较低,但在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转移出的劳动力以年轻男性居多。通过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以试图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欧哲琳 《江苏商论》2012,(1):158-16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阶段,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推动农村征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背景下,农村征信体系发展过程仍存在阻碍。本文以四川省数据为例,在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征信体系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加之对当前农村征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转移对我国东南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劳动力转移回内地的现象,"技工荒"和"民工荒"相继在珠三角、长三角上演,"招工难"不再是个别企业面临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沿海地区会出现劳动力转移回内地?劳动力转移对我国东南地区的出口贸易又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就此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大海 《中国市场》2012,(27):49-50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就业靠培训,岗位凭技能"的企业用人机制不断成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为此,本文对山东省胶州市近几年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对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