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立新 《活力》2012,(15):12-13
新一届市委班子创新提出的“五型经济”战略和“五个一流”目标。准确把握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紧紧扣住了绥化资源优势、区位特点、产业基础等实际,牢牢抓住了推动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环节,极大地激发了经济发展内在潜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2007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沿海重点经济发展区域的“五点一线”发展战略,为重振丹东市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五点之一的辽宁丹东产业园区,承载了全市人民对全市经济振兴的全部热情和殷切期望。市委、市政府顺民心应民意,适时提出了依托丹东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临港经济的战略构想,作出了举全市之合力,集优势之资源,开发建设丹东产业园区,打造丹东经济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决策。赋予了丹东产业园区引导全市经济振兴、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等多重使命。  相似文献   

3.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现在园区经济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黑龙江省伊春市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推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加速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带动伊春整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重庆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园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工业园区等多种园区形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所谓工业园区,是指根据地方工业发展水平,为发展区域(国家)经济,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集中配套基础设施并制定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或引导工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该地域集聚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重庆的园区经济效果显著。据统计,重庆市70%的CDP增加值由各种经济开发园区贡献,经济开发园区被形象地称为重庆的“经济引擎”。  相似文献   

5.
园区经济产业网络发展模式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琦 《价值工程》2007,26(1):11-13
园区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正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点。而构筑园区经济产业网络,是园区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拓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在园区经济产业网络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概括了这几种产业网络发展模式适合的产业集群,并对推动产业网络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鲁志民 《活力》2011,(6):11-12
今年是实现“五年换新貌”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为统领,坚持工业强县和借力发展,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突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集中发展“五大产业”,打造“十大链条”,建设文明城乡.全面惠及民生.以大开放引进大项目、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倾力打造优势产业区域经济核心区、基础环境建设样板区、  相似文献   

7.
经济园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布局集中、功能互补、设施配套、协作密切的经济园区充分体现了经济规模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了资源、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的高度集聚,业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牡丹江市,应该根据资源、产业等优势,加快发展经济园区,培育和形成一大批对我省经济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张伟志 《活力》2013,(22):10-10,12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涉及统筹产业、统筹城乡、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镇化,核心动力在于抓好产业项目建设。近年来,我们依安县按照市委要求,把握几届班子坚持的“食品、陶瓷、生化”三大产业定位,着眼原有企业布局分散、产业不集中和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的现实矛盾,以“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为主攻方向,以专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实施龙头企业核心带动,配套企业及时跟进,支撑要素强力打造,力量整合全力推进战略,促进园区内企业和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努力实现资源、能源、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生产要素有效集中,做强产业,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整体竞争能力。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陶瓷园区、食品生化园区和小微企业园区“三区一带”(三区联动开发一线贯穿形成项目黄金生成带)为核心的产业项目建设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9.
李晓东  车彦旭  王意芬 《活力》2013,(15):13-15
上篇: 产业项目阵容加速放大 位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肇东市,在产业项目建设上,有着先天优势和强势,但肇东市的决策者们深知.面对如云的对手、激烈的竞争,肇东市如果不以“加速度”奔跑在“快车道”上.将会优势不优、强势不强。上半年.肇东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等重要指标仍居全省第一位次,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黑龙江省承接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这,就是他们用“加速度”催动产业项目建设在“快车道”上跑出的成绩。全省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绥化突出三年产业项目建设.这对肇东市全面推进园区和产业项目建设创新升级来说,显然是可乘之势。去年.肇东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标准、全国一流”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先后投资9.2亿元大打园区道路和配套设施会战,完成了3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配套.园区总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赵斌 《上海房地》2013,(2):23-25
园区是企业集聚发展的区域,是生产要素流动的洼地,是对外招商引资的平台,是培育产业优势的载体。近年来,随着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入园企业不断增加,园区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已成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但目前一些园区产业特色还不够突出,产业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园区产业集群是提升园区经济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五点一线”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辽宁经济腾飞所确定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滨海公路这一线,是连接沿海五个新兴工业、产业园区的桥梁和纽带,以“以海为邻”为主题,以打造观光和经济产业带为基础,促进沿海经济带的繁荣与发展。滨海公路作为串连五点的大动脉,对沿路地方经济发展必定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在地图上的不同色块被专家形象地称为“经济马赛克”。密布珠三角的“经济马赛克”是广东产业的特色和优势。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以劳动力密集、耗能耗材、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不完善、环保意识和保障差、知名品牌少等等。为此,广东目前开始着手重新拼接“经济马赛克”。具体做法就是集中力量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品牌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三大建设”。计划在5年内,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积极实施"土地向产业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措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4.
王霞 《企业研究》2007,(1):29-31
园区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我国各地纷纷以资源、骨干企业、品牌为主题的各类园区作为载体,大力推动产业积聚,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企业向园区聚集,主导产业向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接方向发展。郑州市把”工业兴市,园区兴工”作为经济发展方针,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长期不懈地抓园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园区是承担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高地,也是经济普查工作的重点区域。实现园区经济普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期经济普查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统计调查体系的重要环节,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L园区为例,立足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当前园区经济普查的新趋势,在分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时L园区的工作难点和不足的基础上,为L园区即将开展的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促进国内园区经济普查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劳力经济”向“智力经济”、“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三大转型。在这个经济社会结构的“180度”大转身中.商务旅游产业无疑是园区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17.
卤制品园区经济是河北省藁城市的特色产业之一,但是此前某些企业在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规范、不达标现象,藁城市质量技监局借专项整治这场“东风”,着力展开对园区企业的集中整治,建立对园区企业的长效监管机制,以确保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潜力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白云区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对白云区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优势条件进行了阐述,结合嘉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的区位因素,最后指出了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开始创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现在,吉林省总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105家。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是吉林省今后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可以迅速推进和带动吉林省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向各类园区集中,实现吉林省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目前吉林省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布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英华 《价值工程》2010,29(23):31-32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难点和关键。县域经济的壮大依赖于县域主导产业及配套企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即园区经济的发展;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能够有效聚集主导产业和配套企业,体现县域产业的特色和品牌效应,又能够有效激活、壮大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