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罗非鱼的疾病防治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杂食、病害少等优点。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罗非鱼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质环境良好,放养密度不高的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率较低。然而,在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经常清除淤泥,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溶解氧低的池塘和网箱养殖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防治方法,供罗非鱼养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杂食、病害少等优点。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罗非鱼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质环境良好、放养密度不高的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率较低。然而,在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经常清除淤泥、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溶解氧低的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和网箱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防治方法,供罗非鱼养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高效养殖池塘冬季清淤,是渔业生产上首要的工作措施,它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高低。一、池塘淤泥的危害1、池塘淤泥淤积使池塘深度变浅、存水量减少、鱼类生活水体缩小,载鱼量下降,直接影响养鱼产量。2、造成池塘水体严重缺氧浮头。由于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夏秋高温季节,有机  相似文献   

4.
<正> 大口鲇成鱼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和稻田养殖等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养殖都能获得高产高效。 (一)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当前大口鲇成鱼养殖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它包括池塘主养和套养两种方式。 1.池塘主养 主养池面积1-4亩,不宜太大,水深1.6-2m,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排灌方便,最好配备增氧机。池塘应先清淤,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少于10cm。放种前半月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消除敌害。  相似文献   

5.
<正>在如今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由于大量投饵施肥的残饵、生物排泄物和养殖动物的尸体等长期积累及泥沙沉积,使池塘底部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淤泥。这些过厚的淤泥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 长期以来,不少水产养殖户由于忽视鱼池的清整,池坡倒塌严重,淤泥沉积逐年增加。一般池塘的淤泥都在50至—00厘米之间,使池塘变浅,载水量下降,鱼类活动空间缩小。从而使池塘的生态条件恶化,疾病加重,出现死鱼泛塘现象,成鱼产量下降。据专家调查论证,目前特种水产养殖与淡水鱼类养殖相比,淡水鱼类的每667m~2效果远远不及特种水产养殖的效益。为了发展特种水产,调整养殖结构,笔者特向有关养殖户介绍两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现有淡水养殖池塘5.4万亩,由于受承包经营机制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池塘存在年久失修的现象,如池底淤泥加厚(最后的淤泥达到0.8米),水深变浅,池埝坍塌,配套设施不健全等。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淡水养殖集约化、高效化、标准化、健康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养殖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冬季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是高效养鱼的一项首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高低。一、池塘淤泥的危害1.导致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淤泥过多,底质恶化,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水体中有害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养殖动物就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年的池塘养殖,池底淤泥会越积越严重,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坑塘本来就不够,致使许多养殖池塘的水位过浅,养殖空间窄小,这些池塘如果不加以改造整修,养殖环境就会恶化,养殖效率也会降低,因此在生产中我们提倡改浅塘为深水塘。在生产过程中,受资金、时间、人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整修的浅水池塘,  相似文献   

10.
<正>良好的底质环境是开展健康养殖的基础,做好池塘底质改良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池塘科学养殖管理,达到养殖品种无污染、无残毒、健康、快速生长、高产高效的目的。笔者在入户指导过程中就底质改良的一些体会概述如下:一、池塘底质改良的意义池塘经过长时间的养殖,池底淤泥中积累大量的残饵、鱼类粪便与腐殖质,淤泥中还含有大量的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在每年冬季利用起捕鱼类的时机开展一次池塘清整和底质改良可以清除减少这些因素的耗氧。  相似文献   

11.
池塘底泥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池塘底泥的作用与危害底泥在养殖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适当厚度的淤泥对池塘养鱼是必要的,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微生物与藻类的生长繁殖,而且直接有利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对施过肥的池塘,淤泥还具有  相似文献   

12.
<正>我市近几年来开始进行池塘、稻田、网箱养殖泥鳅,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网箱养殖效果明显,经济效益高。现将网箱养殖泥鳅技术总结如下:一、水域条件以池塘、沟渠为宜,要求水深不超过2米,水位稳定,淤泥不超过30厘米,水质好,无污染。最好与农田用水分开。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大量投饵施肥的残料、生物排泄物和尸体等长期积累及泥沙沉积,使池塘底部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淤泥。池塘保持适当的淤泥是必要的,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一部分通过细菌分解使氮、磷等元素不断向水中溶解、释放;另一部分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向水体释放。通过这些过程,池塘的物质再循环得以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海南省部分地区掀起了笋壳鱼养殖热潮。现将其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和准备池塘面积在1~6亩为宜,通常不大于8亩,水深1.5米以上,淤泥少、有换水条件、水质良好。要求有微流水或配备增氧机。  相似文献   

15.
<正> 地处淮河岸边的安徽省霍邱县2002年开始在全县10多个养殖大户中开展了池塘养殖黄鳝试点,取得了很大经济效益,现把一年来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准备 1.1网箱养殖黄鳝的池塘面积要求在3亩以上,水深1.8m左右,同时要求池塘要平整,日照条件较好,最好是东西长,南北狭,池塘淤泥少。 1.2在鳝种放箱前,将池塘用5—10ppm的强氯精或溴氯类进行彻底清塘消毒,若是在以主养黄白鲢的鱼塘挂网箱,清塘消毒用药量相应减少,一般在清塘消毒后的一周方可挂箱养殖。  相似文献   

16.
<正> 池塘集约化养殖鳜鱼是一项投资大、效益高,同时风险也大的生产模式。为避免经营者的盲目性,现根据本地实践,借鉴外地经验,总结鳜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1、选择适宜池塘。主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面积过大,饵料鱼难以满足,鳜鱼个体生长差异大;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一般鳜鱼主养池塘面积以1000-3335m~2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平  相似文献   

17.
<正> 鳜鱼是当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我区通过几年的池塘养殖,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池塘要求 1.1条件: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3亩至8亩,水深150cm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池塘主养技术 1、养殖技术要点 (1)清塘消毒:选择面积中等。最大不宜超过0.7公顷,小塘养殖效果较好。底部淤泥少,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宜清,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进行常规消毒后供专养鳜鱼。 (2)前期饵料鱼培育:在鳜鱼种放养15—20天,利用这段  相似文献   

19.
养殖池塘淤泥的生态功能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养殖池塘的有机物输入,主要有外源的(人工投饵、施肥)和内源的(生物尸体、排泄物等)。由于水深的限制,有机物无法及时分解,大部分很快沉至池底与泥沙等混合而形成淤泥。池塘原来土壤对水质的影响逐渐减弱,这种作用被淤泥所代替。淤泥的成分主要是粘土、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腐殖质以及淤泥表层的生物。精养鱼池高产鱼500kg以上,每年沉积淤泥厚度达10—12cm。  相似文献   

20.
<正>一、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中华倒刺鲃喜欢清新、有流动水的生态环境,因此应选择阳光足、水源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无渗漏的池塘,底质以沙质为好,淤泥尽可能少。池塘面积以1~6亩为宜,水深1.5~2m。面积太小,水质变化大,不易控制;面积过大,投饵不易全面照顾,对防治鱼病、管理也不利。较高密度养殖时,还需配备增氧设备。在池塘僻静处设置若干个食台,利于鱼类定点摄食和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