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姚关继 《中国经贸》2014,(17):44-44
当前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实际上也是相对安全的支付方式,近年来随着软条款信用证在业务当中的出现,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受到了巨大损失。所以为了减少信用证软条款为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出口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在提高防范信用证软条款的能力的基础上,严格审核信用证,以实现企业经济效。文章从信用证软条款的概念和成因着眼,对信用软条款的成因和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路。  相似文献   

2.
贸易支付转变 信用保险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艳 《中国经贸》2005,(11):75-77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从传统的信用证逐步向灵活方便的放账支付转变, 加大了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收汇风险保障,支持中国货物、技术和服务出口, 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支持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外贸实战工作中,不少出口企业会接到国外买方开具的非银行信用证,一旦有所疏忽,就容易被国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银行信用证进行诈骗,出现钱货两空的严重事件。  相似文献   

4.
张雪 《中国经贸》2011,(17):78-79
本文通过对一宗尼日利亚信用证理赔案件处理过程的分析,探索特殊国家(地区)的信用证案件减损思路,希望对我国出口企业有所启发。 案情简介 国内出口商A公司是一家生产发电机组的大型民营企业,产品远销中东、非洲、东南亚、欧洲、南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出口贸易中仍在大量使用信用证,但是在对信用证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区。信用证并不是一种对出口方最安全的结算方式,而保兑信用证也不能说是对出口方最为有利。认识并纠正在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对我国出口企业扩大国外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转让信用证下第二受益人的风险与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光锐 《特区经济》2005,(9):255-256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外贸体制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对外贸易领域。由于部分新成立的外贸公司缺乏资金和专业技术,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暂时只能充当中间商的角色;而许多新从事出口业务的生产型企业则因缺乏客户资源和外销渠道,也需要中间商的协助来获取国际定单。在这种情况下,中介贸易在出口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便逐渐扩大,可转让信用证的使用频率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出口押汇和议付是议付信用证项下的两种融资方式。文章从两者的内涵、法律性质、融资行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进行阐述,剖析了我国银行在议付L/C项下对客户融资时,大多只以出口押汇而不以议付方式操作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防范议付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孙伟 《特区经济》2011,(3):224-227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性问题在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贷配给,而出口贸易融资中的信贷配给既具有对中小企业惜贷的共性,又具有较多使用信用证项下融资产品的特性。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由于消除了借贷双方对进口商及进口国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业银行对中小出口企业的信贷配给,有助于继续发挥贸易金融对稳定外需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许多外贸企业在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时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把信用证"软条款"风险归入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二是将托收业务使用失准产生的风险与出口信用保险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贸易利益。这两种错误认识会使企业忽略对基础业务本身存在的风险防范,造成受益人的权益无法保障,最终导致贸易利益的损失。因此,必须排除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两大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和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跟单信用证使用非常广泛,一直被视为是相当保险的一种结算方式,实际操作中,它往往与银行的贸易融资相关联,深圳作为全国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信用证及贸易融资运用得非常普遍,但由于信用证的条款问题及其他一些问题,使得信用证结算方式潜伏着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张芝萍 《特区经济》2007,(5):264-265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但由于现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比例越来越大,且大部分为承兑交单、赊销方式,这使得国际贸易经验不足、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收汇风险增加,资金周转困难。本文分析了中小型出口企业应用国际保理业务的好处,并提出了应用国际保理业务时需引起重视的问题,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非银行信用证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为提醒外贸从业人员谨慎对待非银行信用证,本文将对非银行信用证在实践中的运用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出口企业做好非银行信用证风险的防范工作,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王乐 《中国经贸》2011,(17):76-77
本文通过对一宗叙利亚即期付款信用证案处理过程的简要介绍,归纳了信用证业务相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中的抗辩减损要点,希望对我国出口企业开展信用证结算业务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加剧了国际贸易结算中的风险,出口企业应对各种结算方式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主要应选用有效的信用证方式,并仔细审核信用证的各项条款,防止其中设有陷阱;尤其要认真甄别开证行的实力和信誉,保证信用证项下的收汇安全性;更要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实力,便于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结算方式;还要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以此适当缓解贸易结算风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买家提供100%货品资金担保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已日益受到海外买家的抵制。为扩大出口,中国出口企业往往采用放账(O/A)、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等方式与海外买家进行交易,由此大大增加了收汇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李冰 《特区经济》2010,(7):216-217
金融危机下进口商的信用和支付能力普遍下降,信用证对出口商收汇安全的优越性凸显出来。但任何一种结算方式都不能完全防止欺诈的发生。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充分发挥信用证的优越性已成为众多出口企业和银行关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我国出口贸易中常见的信用证欺诈方式,提出了一些防范信用证欺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乐 《中国经贸》2011,(9):76-77
信用证业务出险后,出口商援引相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通过交单行向开证行积极抗辩追索,是充分保障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一宗叙利亚即期付款信用证案处理过程的简要介绍,归纳了信用证业务相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中的抗辩减损要点,希望对我国出口企业开展信用证结算业务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证下出口商可能面临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辽宁经济》2004,(8):81-81
信用证自19世纪出现以来,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其原因就是其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信用危机,并且整个信用证交易遵循着一套源于国际商事习惯的独特而又精制的运作机制。但是,信用证交易自身的特点也使得信用证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分析信用证方式下我国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对企业达到安全收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业信用重新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心所在。在些背景下,我国长期以信用证为主的结算方式受到严峻挑战,而采用商业信用交易将产生以大量应收账款为特征的信用风险。由此影响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因此,我国企业如何跨越出口信用风险的障碍,大胆地进行商业信用交易,这对我国外经贸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平 《中国经贸》2011,(23):54-55
案情简介 我国出口商A于2010年7月3013向孟加拉进口商B出口1票价值520万美元的化肥,双方在贸易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式为即期付款信用证,开证行为孟加拉国C银行。应付款13届至后,开证行C以A公司未能根据信用证约定提交FaxReceipt(已发货提单的传真收据)、单证存在“不符点”为由拖欠信用证项下全部货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