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福建省龙岩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发出的脱贫攻坚号令,迅速部署开展了"单位挂钩贫困村、干部挂钩贫困户"扶贫工作。做好脱贫攻坚挂钩帮扶,应在工作方法上把握好"三个要诀":要诀一:区分四种类型精细施策各地贫困农户多种多样,贫困原因纷繁复杂。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挂钩帮扶对象的家庭、居住、收入情况和致贫原因、贫困程度等详细情况,真正搞清楚贫困户的目前状况和现实困难,区分不同情况因户因人施策。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区具有特殊的贫困表现形式和致贫机理,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面临着区域贫困整体性与扶贫资源向贫困户集中、贫困主体发展能力有限与扶贫合作机制缺失、致贫原因交互性与外部帮扶资源单一化大幅增长、民族文化独特性与脱贫路径现代化等一系列矛盾。凉山州喜德县立足彝区独特的经济社会基础,创新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为破解彝区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保险扶贫是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保险的保驾护航。2016年底,湖南省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达35.6%,其中,未脱贫贫困户中,因病致贫达38.3%。为着力解决好贫困人口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等问题,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牵头,联合省保监局共同推出了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扶  相似文献   

4.
在后扶贫时代,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关键。本文基于2014—2020年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个贫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构建“反事实对照”测量并比较精准扶贫时期有无帮扶项目情境下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动态变化,解析了不同类别帮扶项目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发现,2014—2020年样本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快速下降。与无帮扶项目情境相比,有帮扶项目情境下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下降更快,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并未使当年样本农户贫困脆弱性出现较大波动。实证结果表明,直接增收类、提升生产性基础设施水平类、提升人力资本类和易地扶贫搬迁四类发展型项目,以及非直接增收的保障类项目均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同时,各类项目的影响也因致贫原因不同存在异质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可能增加因病或因残致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非直接增收的保障类项目对降低该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有更好作用。提升人力资本类项目对缺技术致贫家庭有更好的效果。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后扶贫时代建立贫困“事前”预警机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丝般的春雨中,广西百色市乐业县逻沙乡仁龙村贫困群众莫代敏已经盘算好了今年的发展计划——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种上5亩核桃、养5头肥猪以及通过刚刚办好的5万元小额贷款入股一家农产品公司。"按照这几个‘套餐’好好干,今年有奔头。"老莫的计划,源自该县实施的"一需三提供"套餐式帮扶机制。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乐业县按照"一户一册一卡一菜单"的工作思路,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菜单"。按照这一机制,在该县精准  相似文献   

6.
正新时期的扶贫工作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创新。一、资源供给奠定脱贫基础,实行扶贫新领导机制和资源筹措的新机制。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中央在此基础上,实行"第一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性。二、建档立卡帮助精准扶贫,直接瞄准贫困群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机制。三、分类确保扶贫效果的精准施策。政府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之上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在精准识别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系统,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为中央的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在精准帮扶方面,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按照"五个一批"的帮扶思路,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在精准退出方面,建立了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对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  相似文献   

8.
精准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有效的精准脱贫,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脱贫主要包括政策维度、发展维度和主观维度。研究发现:贫困农户脱贫的未来发展能力较低;贫困农户对于脱贫的认同度较低;五保贫困户相对于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而言更易发生"错退"现象。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在保证有效脱贫的前提下,更要保证长期脱贫,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贫困退出机制、融入社会力量关注扶贫问题等措施实现农户真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是实现稳步脱贫最为直接的手段。本文基于辽宁省阜新市建档立卡的既往贫困户调查数据,利用VEP方法对研究对象脱贫后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评估产业扶贫政策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对产业扶贫效果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脆弱发生率与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部分农户有返贫的风险;整体产业扶贫可以显著降低贫困脆弱性,然而不同的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扶贫效果较好,而加工业扶贫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建议后续动态调整扶贫政策,根据地区优势和贫困户特点,落实"一对一"定向精准扶贫机制,从而巩固脱贫效果,阻止脱贫农户返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所辖3县1市易地搬迁贫困人口的入户调查,归纳主要致贫因素,设计有针对性的脱贫措施和实施路径,推动易地搬迁贫困人口早日脱贫。方法 文章运用地理调查方法,从怒江州6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中随机选择了32个,在所选安置点中随机抽选621户搬迁户进行入户调查访谈,获取搬迁户基本家庭信息和主要致贫因素。结果 截止2019年末,68%的易地搬迁贫困户仍未脱贫,其主要致贫因素包括文化素质、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基础等区域性因素以及发展动力、疾病、教育等家庭个性因素;易地搬迁贫困户的贫困类型有内源型贫困、外源型贫困和复合型贫困,区域性措施、普惠性措施、到户措施等后续脱贫的必要措施。结论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脱贫的充分条件,搬迁人口中依然有大量贫困对象,其后续脱贫需要厘清致贫因素、制定脱贫措施并构建易于措施落实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深入剖析该区域少数民族农户致贫因素,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环境特征等3个方面对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农户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户主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中熟练说国语人口所占比重、兼业情况、是否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家庭成员是否残疾或重大疾病、人均耕地面积、是否通公共交通车均对贫困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预期一致;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中劳动力所占比重、未成年人口所占比重、离县城的距离、有无自然灾害对贫困的影响均没有通过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与预期假设不符,主要是"一户一策"的精准脱贫政策及惠农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未来应从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两个方面提高片区的脱贫成效。  相似文献   

12.
贫困存在于世界各地,任何国家都有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我国扶贫是以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为前提,政府政策帮扶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通过调查陕西省X村2019年扶贫工作情况,回顾农村扶贫工作,探究脱贫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因缺技术致贫已经成为继因病致贫后的第二大致贫因素,科技元素是促使贫困户脱贫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全国12个省区部分县区贫困户对于科技扶贫的认知总结了在脱贫攻坚阶段基层农业科技扶贫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当前贫困户的农业科技需求仍然以传统农业为导向;贫困户对于农业科技扶贫的政策知晓度和新技术的需求水平仍然较低;以村庄社会为主导的科技扶贫网络和以乡土人才为依托的科技推广主体成为当前农业科技扶贫的鲜明特征。依据我国农业科技扶贫的基本特征必须从强化农业科技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调整科技供给结构和探索多样化农业科技扶贫模式等几个方面来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扶贫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山东德州乐陵市探索的"公益岗位互助扶贫模式",瞄准了特殊贫困群体,选准了互助扶贫路径,精准了帮扶服务内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雇佣有劳动意愿但劳动能力较弱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就近帮扶需要服务且愿意接受服务的老弱病残幼等特殊贫困群体,既激发了部分特殊贫困群体依靠自身劳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又满足了老弱病残幼等特殊贫困群体的特困需求,同步破解特殊贫困群体"脱贫"与"解困"两大难题,实现了脱贫和解困的有机结合,成效非常显著,极具推广价值。目前全国很多地区特殊贫困群体的弱劳动力特征和失能半失能特征越发凸显,建议在全国有序推行"公益岗位互助扶贫模式",同时为保证其有效运行,本文建议:细化岗位标准,规范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筹集好财政资金、集体经济、社会捐助三块资金,建立多元的资金保障;调动好贫困户、村集体、社会组织三个主体,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寻甸县贫困格局与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科学揭示县级区域贫困格局、分析致贫因子,可以促进县级区域性减贫战略更好地实施。方法 文章运用多种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贫困格局,多维度剖析该区域致贫因素。结果 (1)寻甸县农村贫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贫困空间效应,其贫困发生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地域差异性。总体上,寻甸县南部、县政府所在的街道仁德及其附近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普遍较低,该县北部的联合乡、六哨乡、甸沙乡等乡镇贫困发生率居于较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乡镇的区位条件和地形条件相对较差。(2)相比2014—2016年,2017年寻甸县各乡镇(街道)的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其原因主要是2017年该县对所有排查出的“问题户”进行整体性的高强度整改、使得2017年末该县多数贫困户得以脱贫。(3)空间误差模型(随机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的增加、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的降低均可促进贫困发生率下降。结论 多数因素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强度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新时期中国西南山区贫困格局、致贫因素、减贫路径及模式,亟需深入研究,这也对强化贫困地理学的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省平泉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近年来的头号任务,经过不懈努力,到2018年底,全市建档立卡系统内贫困人口28362人中有26194人已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3.06%降到0.62%,8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户收入由2014年的2835元提高至5522元。2018年3月通过了河北省贫困县退出评估验收,2018年9月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终于实现了高标准脱贫摘帽!  相似文献   

17.
<正>百色市是农发行首批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之一,辖内隆林县是农发行四级行定点扶贫县。该县总人口42万人,尚有近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23.6%,其中大部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贫困程度较深。如何履行好农发行的定点帮扶职责,帮助隆林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区54个贫困县和百色示范区探索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研究西藏高原贫困人口生计状况与脱贫致富潜力,为精准扶贫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参照国家统计局标准范式和国务院扶贫办调查问卷,并结合当地资源条件、生产生活特征和民族习惯,设计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问卷。选择西藏自治区山南市8个县的42个预脱贫村入户调研,采取分层抽样法访谈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果]对贫困家庭人口规模和结构、劳动力就业与技能、家庭收入和来源、生产成本、居住条件、用水安全、文化教育、医疗状况、社会保障、生活消费和支付能力等进行了调查,基于贫困家庭视角对主要致贫原因等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获得了贫困农牧民生计状况较为详实的第一手数据。同步构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指标测算表,对样本户逐个统计、分类、归纳,获得九大类指标分析数据,获得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结论]有效抽样调查贫困户238户,98. 32%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当地贫困标准线(3 312元),91. 24%的家庭综合评估已经实现稳定脱贫,61. 34%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已经相当于或者超过了西藏自治区2016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064元的水平。绝大部分贫困户已经实现稳定脱贫,不愁吃、不愁穿、居有其屋,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有了显著改善,农牧民就业渠道逐渐拓宽,收入稳步增加。但是,仍有极少部分贫困家庭由于缺乏劳动力、家人长期患病或残疾、缺乏致富技术及手段、多子女上学负担重、缺乏发展资金、新建家庭基础条件差等原因而陷入困境难以自拔,需要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持续扶持才能彻底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9.
正精准扶贫,产业是"根";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江西省南城县依托"全省蛋鸡养殖第一县"的比较优势,大胆探索"1+N"蛋鸡产业扶贫新模式(即一项主导产业加多种扶贫方式、一项主导产业带动多个经济实体、一项主导产业带动多户贫困户),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促贫困户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给了一个蛋,  相似文献   

20.
正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城郊二里畔的"万家乐"移民新区,是该县为27个大山深处的村子、3726户贫困户、10232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设计建造的未来家园,被称为扶贫搬迁的天镇样板。天镇县扶贫产业园区是天镇县委、县政府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